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警戒线”的反思及债务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常人们依据债务规模的“警戒线”来衡量政府债务风险 ,认为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已经较高。本文对此作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前面的结论实际上很难成立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我国债务风险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对债务资金可能形成的持久依赖。防范债务风险的根本措施是坚持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 ,主要依靠民间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国债资金应该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的运用 ,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一般对债务风险的判断都是基于国债负担率、赤字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这样一些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 2001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势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定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  相似文献   

3.
王蓱 《经理人》2023,(1):53-55
<正>作为中航工业的子公司,成飞集成曾被寄以厚望。2014年重组折戟后,在2019年再度迎来巨变,并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重启战略。尽管,成飞集成目前的业绩表现还差强人意,但增长后劲有余。2023的农历新年还未至,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汽车”)2022供应链生态圈年会暨2021年供应商答谢晚宴已于2022年10月27日结束。  相似文献   

4.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送上羊年春节大礼包.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部署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公共产品投资促进稳增长调结构.专家认为,年后的首个国务院常务会释放出积极财政政策将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加力提效的信号.  相似文献   

5.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4,(48):M0001-M0001
正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相似文献   

6.
积极财政政策:形势判断与走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或者说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 ,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用5句话 ,或者说从以下5个方面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形势与走势进行分析。一、政策边界尚未突破积极的财政政策 ,是在我国出现了外部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等情况下 ,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 ,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反周期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 ,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 ,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 ,所做出的一种有条件的特定政策选择。这种政策是…  相似文献   

7.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2,(4):23-4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年“稳”字当头 与2011年以保持物价稳定为首要任务不同,2012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有所转变,稳增长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一个大背景就是2012年为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为十八大创造良好氛围离不开“稳”。同时这个稳的基础就在于经济稳,要避免大幅下滑。这不同于2008年的“保增长”,而“稳”的具体措施和内涵与以往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张余文 《决策》2000,(3):38-39
1998年以来,面对着“需求不足,增长乏力”的国内经济形势,中央政府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目的是通过财政手段来刺激国内的消费与投资需求,以期达到拉动内需,促进增长之功效。两年多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可能有一定的差距,从财政本身的结果——大规模赤字——来看,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0.
依靠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弊分析如果说,12年前在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是因为资本账户未开放而成为“避风港”,那么联系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能使我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的,还有从“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针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采取的一项“反周期经济调节”的主要政策手段。与货币政策相比,它有两点优势:一是见效快。财政政策能更迅速地提振经济活动,这一点在宏观经济遭遇较大冲击时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决策与信息》2005,(1):6-7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平凡。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中央卓有成效地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温家宝总理称之为“点刹”,从而基本实现了“熨平经济波动,防止大起大落”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3.6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国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十几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实际上,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就走过了由相对低迷到稳定高速增长的拐点。随着国民经济形成自主增长机制,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议题被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放缓的态势,步入了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实际经济增长率由2010年的10.3%下降到2014年的7.4%,特别是2015年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要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实现“既扩大市场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在200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伴随着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持续作用下,中国实体经济和物价水平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中国的CPI保持上涨的趋势。在这里我主要考察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必须将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经济学理论逻辑证明,只有就业稳,人们的收入预期才能稳;而人们的收入预期稳,消费需求才能稳,由此才能有效地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外贸。实现优先稳就业的目标同时需要政府宏观政策的配合: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应该加力提效,并立足于供给侧重点推行结构性减税;另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中性,确保货币供应松紧适度。  相似文献   

15.
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一揽子计划”,特别要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减速换档、结构调整升级优化、增长动力转化提升的"新常态",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2015年的经济工作看,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加重、房地产下行、通货紧缩风险显现等问题,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2003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经历了“非典”的考验,而且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好势头。2004年我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稳健发展轨迹,继续演绎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5%左右。因此,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将顺势而动,在拉动经济增K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2004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呈现明显的淡出趋势,而  相似文献   

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 0 0 0年是改革攻坚和国有企业解困的关键一年 ,要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 ,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本文拟就地方政府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地方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难点我国从 1998年起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 ,增加支出、刺激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两年来通过财政向银行和社会发行 2 10 0亿元长期国债 ,带动 42 0 0多亿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 ,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共建设 5 10 0多个项目。可见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在于加大资金的投入和资金投入的…  相似文献   

19.
<正> 针对当前通货紧缩的形势,中央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现阶段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几位沪上经济学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复旦大学陆德明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的通货紧缩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指从1993年开始为“反通胀”而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所导致的一定紧缩效应;另一方面,自1997年开始表现在经济现象上,即由于物价过低,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而  相似文献   

20.
袁杰 《决策》2023,(1):16-19
<正>放眼全国,大中心城市为何对“第二机场”情有独钟?城市迈入“双机场时代”。不知不觉间,对“第二机场”的追逐,几乎成了各大中心城市在规划未来发展时的一个重要“标配”。在长三角,南京正积极筹划第二国际机场,2022年11月,《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明确提到,要规划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主机场、马鞍国际机场为辅助机场的“一主一辅”航空格局,打造国际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