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探讨演员表演与观众接收的关系问题时,演员扮演的角色与观众的注意中心的关系、观众观赏戏剧时的情感状态与演员的情感传达的关系、观众获得美感与演员表演艺术分寸把握的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戏剧情境论     
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又是戏剧情节的基础。在戏剧创作中,只有把握住了情境,才能为人物多层次的性格、人物的动作、人物间的冲突创造前提条件,才能使演员更准确地理解人物,使观众更投入地体验人物,实现剧中人与现实中人的融合,情感与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屈指来算,周益伦表演滑稽戏已近三十年,扮演角色无数,但其最为观众熟知的角色还是在电视情景剧《老娘舅》中所扮演的"骗子"——康大海。这位从小就对上海滑稽戏有着执著热情的滑稽戏演员,  相似文献   

4.
电影演员影像表演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世纪的各种探索已经证明,在影视诸多因素中,对观众最有吸引力的是演员,是明星。演员、明星对电影的重要性是因为“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却在于人物塑造”。目前数码高科技已经创造出“数字演员”。有人认为,把它运用于电影制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真人的电影表演,在理论上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了。有的文章甚至更为激进地提出:应当考虑被拍摄对象从摄影机前面消失的问题了。这引人深思:高科技数字化的发展真的会取代电影演员的真人影像表演吗?两者之间的美学价值是相同的吗?演员真人的影像表演的美学价值究竟在哪里?表演的美学价值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演员本身;二是来自他创造的银幕形象。对于电影演员来说,影像呈现的人物与真人呈现的崇高,虚实结合,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这种复合的美,数字演员永远不可能达到。电影银幕表演的美与表演的魅力,体现在六个字上:形、性、情、精、气、神。影像外部造型的美,数字演员完全可以取代。然而,演员影像美最重要的集中在脸部。这张脸一定要有魅力,要能充分表述语言无法表述的东西。眼睛能够把内心最隐秘的活动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恐怕现在还很难想像数字演员具有这样的双眼。性的吸引力是银幕吸引力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影像表演的长处就是电影导演或摄影千方百计地运用电影技术的手段,把真人的形和性的魅力放大,放大到恰到好处,会产生一种无法估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很难相信数字演员能具有和引发性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情感。人类具有很复杂、很深邃的情感。在时间流动中积累的人类细腻丰富、复杂多变的情感,其表现属于高级审美,很难想像可以用数字演员来表现。精、气、神除了指演员本人的内在素质外,主要指角色的创造。精、气、神都是角色性格的内核。精者,个性之精华。气者,人物之能量。神者,角色之灵魂。演技是重要审美对象之一。真人影像表演令人欣赏的是同一个演员能塑造不同个性的人物。受人尊崇的演员大抵一人千面,令人难忘。这更是数字演员望尘莫及的了。综上所述,电影演员影像表演的美学价值是数字演员无法达到,更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5.
心象说是当代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提出的关于演员创造角色的理论。核心内容指角色形象在演员内心体验中的互换形成、环境适应及演员对角色的主观认识等。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消费主义观念盛行的当代社会背景下,电影的怀旧叙事通过创造幻觉体验使观众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得到替代性满足。但富于主观感受和体验色彩的怀旧叙事无益于历史文化反思,也难以真正触及人的现实生存困境。影片《山楂树之恋》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内在的表意层面蕴含着对特定年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思考,但并未结合特殊文化语境深入人物心理层面予以揭示。与文化记忆相伴而生的是追求深沉含蓄、淡雅静谧的传统美学风格,影片在细节运用、字幕设计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均体现着这种追求。  相似文献   

7.
正在文艺圈,有些老演员的演技非常精彩,但是因为年龄不饶人,当扮演的角色和自己年龄不符,尤其是硬要"装嫩"时,往往效果适得其反,令观众眼睛和内心都感到十分难受。近日,笔者就遇到了这种"装嫩"的事情。不久前在一起戏曲演出中,女主人公是一名十几岁的少女。扮演这种少女角色,尽管演出在舞台上,距离观众比较远,又有浓厚的戏妆,但是最合适的肯定是年龄不超过30岁的年轻演员,最多也不应该超过40岁,毕竟青春短暂。出乎意料的是,扮演者竟然已经50多岁  相似文献   

8.
戏曲演员,一出现在舞台上,就是一个在特定环境、特定人物关系、特定事件矛盾中的特定人物形象。这个人物象不象、真不真、活不活,能不能让观众信服,能不能让观众从中得娱得益,全靠演员的表演工夫。而演员的表演手段,无非是唱、做、念、打,这是必须具备的有声有形的外部工力。除此以外,塑造人物的要领还在“内工”、“心工”,言行举止要力求做到准确、动情、逼真。一、准确的形象才能站稳在戏曲演员的唱、做、念、打中,唱是第一位的。唱是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第一重要手段,它是为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塑造人物具体形象服务的。因而…  相似文献   

9.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让亿万观众见识了鲍国安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演员的精湛演技。去年鲍国安又不负重望,成功扮演了电影《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成为继赵丹之后,又一位为观众所认可的林则徐的银幕形象。电影《鸦片战争》还让另一位老演员林连坤成了“知  相似文献   

10.
人格是一个内涵丰富、历史久远的概念,也是一个充满歧义而又为多种学科所广泛引用的术语。人格一词,最初来自拉丁文“面具”(Persona)一词。面具是演员在戏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特殊面罩,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我国京剧的脸谱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特征。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  相似文献   

11.
马书林用水墨写意京剧人物,追寻的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中国传统艺术,大多不是再现性的,不仅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而且还要疏离真实。就京剧艺术而言,唱腔和脸谱都提示了演员与观众和剧中角色之间的距离,这种审美距离才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灵魂。这和西方戏剧不同,幻觉主义的真实不仅要求演员和角色之间连一根针也不能插入,而且要求观众也要入戏,忘了自己身在剧场,完全融入剧情的生活现场。  相似文献   

12.
将中国现当代女性小说,从1920年代至2000年代约80年的历史,大致以20年为一个阶段划分为五个时期,分析这五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小说,从小说所描写的人物情爱心理和情感感受,可以看到,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并没有时代的区别,而在任何时代都同样丰富和强烈;又由于小说总是倾向于写人们的极端情感体验,所以,这近一百年的女性小说,也贯穿着婚恋中的极端情感、不幸的事件。这些极端的情感和不幸事件,在不同的时代里可能产生的原因不同,但是,人物角色从中体验到的强烈感受和深刻的痛苦,是一样的,而且小说人物在婚恋家庭中获得的幸福感在这一百年里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增减。  相似文献   

13.
《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两部影片有着重叠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京剧题材、相同的京剧大师、一样的爱恨纠葛情景,而相同的时代,相同的身份,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叙事表现上,《霸王别姬》是将时代融入人物命运里,《梅兰芳》则是将人物融入时代中;在叙事风格上,《霸王别姬》采用的是虚拟的叙事手法,而《梅兰芳》则采用的是写实风格;在角色设计和人物关系设置上,两部影片都具有一种趋同中变进的特点。同为京剧体裁影片,《梅兰芳》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回归,也让观众重温了国粹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2007年的荧屏上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观众见到了各具风采的军人形象,你喜欢哪一类型的荧屏经典军人角色,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能否在您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呢?  相似文献   

15.
塑造一个成功的戏剧角色需要剧作家和演员双方的努力。在角色塑造过程中,剧作家和演员需要准确定位角色形象,清晰把握角色间的关系,以及充分尊重观众的情感。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一个部门法,有着独特的角色特性。研究者可以从如何成功塑造一个戏剧角色的思考中得到启示:为了成功塑造刑法角色,立法者和司法者需要准确定位刑法应有的形象,清晰把握刑法与其他法律特别是民法的关系,充分考虑民众的情感进行立法和适法。  相似文献   

16.
秋声 《中华魂》2010,(7):31-32
今年春节晚会,小品呈复苏状态.总体水平比想象的要好,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小品《不能让他走》。因为这部小品触及时弊.令人感叹。相声演员冯巩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见义勇为的角色,他救护了一个被撞伤的老人,送到医院抢救,老人在半昏迷状态中几度对儿子说.“不能让他走”.让观众很为冯巩捏一把汗.莫非要讹冯巩一把?结果却以喜剧告终,老人醒来,向冯巩磕头致谢.说他是救命恩人。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元杂剧的人物画廊里,蔡婆婆是一个易被忽略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矛盾性的内容。一方面,这些矛盾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故事走向作者预先的设计;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矛盾性,使蔡婆婆成为特定时代背景下,较之窦娥而更显真实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电影为自身创造了多种选择的空间,它的适应性与自我调节的能力越来越强。但电影政治、文化与商业在成为中国当代电影主要支撑维度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危机,面临着新的选择与发展问题。传记影片创作与英模人物表现联系到了一起,艺术向政治呈现出一种无原则的妥协。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电影承担了市场实践、创造时尚、情感宣泄等众多功能。但是,电影不能一味扮演商业先知、娱乐时尚等众多角色,也不能在商业主义、主流主义和作者主义之间自以为是地走钢丝。中式商业大片,受好莱坞“高概念”商业大片影响,类型丰富,强调视听奇观,具有电影想像力,而且叙述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制作精良,有着比较强的影像张力。发展大片是基于国际市场竞争与华语电影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与电视剧市场、音像市场、网络市场等多媒体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新天地》2007,(7)
日前,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家事如天》里,老演员柏青扮演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好母亲。很多观众感叹:这位"老妈妈"绝对是个"老人精"——她聪明也很大气,在农村的时候就是人人  相似文献   

20.
在《狂人日记》的审美活动中,与其审人物形象,不如审人物角色;与其审人物形象中的性格美,不如审人物角色话语中所裹挟的思想含量和技术含量;与其审人物的思想,不如审作者的修辞策略。《狂人日记》让读者永远着迷的地方,必然包括它第一次传达了“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这一思想命题以及传达这一思想命题的修辞策略,套一句大家熟透了的话,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体,是“实现的内容”。小说修辞学为我们理解《狂人日记》多方面的诗学因素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