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四合院。30多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北京胡同里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大杂院么,有啥好的,不拆留着干啥?其实北京四合院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曾有过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只是从50年代以来,新式建筑的大规模兴起,四合院才走向了衰落。然而住过四合院,特别是居住过60年代初期以前四合院的人,提起四合院,无不为之感叹,离开的会常常思念,一种怀旧思绪油然而生。 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色的民宅,它是由东西南北四面形成一个口字形状的庭院。标准的四合院有着严格的布局,门楼、影壁、外院、内院、垂花门、正房、厢房、廊子等,井然有序。北京四合院强烈地体现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尊卑有序的理念,讲究对称、自成天地。这不仅表现在院落的大小、房屋的高低、门楼的型制等等外部设施上,而且表现在内部的功能和使用上。 北京的四合院有大、中、小之分。大四合院以王府、高官和富豪私宅为代  相似文献   

2.
李明德 《北京纪事》2014,(2):110-112
正北京胡同四合院门楼上的砖雕、石雕装饰,有着高度的观赏价值,独具艺术光彩。门头上的栏板及两旁戗檐上的砖雕图案不仅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高超。虽经百年以上的风雨侵蚀,这些精美佳品至今仍保存完好,与整体门楼建筑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极好的装饰效果。追溯北京砖雕艺术的历史,以明清时代最为兴盛,那时府第、会馆、民居的四合院门楼  相似文献   

3.
罗薇 《社区》2008,(20):50-5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界精英搬进了北京的四合院。现代社会的匆忙与四合院的闲适在这一方小小的院落里。又将演绎出怎样的现代生活。 南池子港商中意的风水宝地 南池子街区紧邻故宫东墙,曾经是皇城的一部分。曾经作为官署和库房用地。如今,港商陈锦鹏在北京的家——一座有着精美砖雕院墙的独门独院就坐落在南池子大街东侧。他是最早一批来北京买四合院的港商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燕 《北京纪事》2015,(10):23-25
京西古道上的村庄 五里坨是石景山区的一个自然村,村庄坐落在石景山的最西端,也坐落在著名的京西古道上. 2004年,石景山西部改造,前期调研时,范冬元随着调研组来到五里坨村.行走在村庄的一条街一条巷一条胡同里,范冬元看到了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四合院,看到了精美的木雕石刻,看到了素面影壁,看到了带着出檐装饰的窗户……眼前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柁无不浸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范冬元的心被触动了.  相似文献   

5.
晋商大院的影壁在艺术学及审美学上均有着独特的风格。譬如其常见的圆形、"S"形、弧形和涡纹等构图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的"合和"审美观;文字影壁折射出强烈的儒商情怀和其相关的审美追求;"四逸"、山水影壁中的道家美学思想是晋商宅院主人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爷爷的记忆儿时的夏宗翰的家被人叫做"大影壁",原因是他家门前曾有一个影壁.1951年修柏油马路时影壁拆掉,他只记得当时他也在那个大坑旁边,看一个比他大的孩子用一把斧子敲打影壁的地基,那个孩子想取下尽量整齐的砖块回家做什么他没有问,只记得砖块间的白灰和碎砖的不规则端面和坑里的新土.  相似文献   

7.
关于北京传统四合院保护与利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四合院的保护与利用,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旧城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北京传统四合院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北京传统四合院对于当前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难于判别、难于操作的问题,应通过开展综合研究建立一套传统四合院的评判标准,注意使保护传统四合院的工作为北京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彭家公馆     
在辽阳古城东四道街,有一处三进一厅四合院古建筑群,它就是彭家公馆,是目前东北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四合院建筑之一。1988年12月,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辽阳博物馆馆址。彭家公馆始建于1921年,是当时东北三省官银号总办彭贤的邸宅。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舍五十余间,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有住宅,西院有观花厅、花园和果园。建筑非常考究,布局合理、疏密适度,主体全部坐落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构筑风格为古代硬山式,檐廊曲折相接,朱漆门窗,雕梁画栋,花墙、月亮门、重花门、角门都是两两对称,互相贯通。整个建筑给人以庄严肃穆、幽深古朴、清雅恬静之感。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民族建筑风格。当你步入彭家公馆时,就会感到气势雄伟,三间向东开的门房,门旁一对石狮虎视眈眈。门房内是一处宽敞的庭院,据说这是当年停放马车的地方。庭院左侧是十几米高的砖雕五福影壁,  相似文献   

9.
琉璃影壁现座落于海城公园文庙前,清代建筑,1988年12月30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琉璃影壁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由海城析术镇缸窑岭村,侯氏后代五品备御官、侯廷弼主持在“皇瓦窑”原地上修建。琉璃影壁壁长5.83米,高3.93米,厚0.82米。石基用黄、褐、绿、紫釉砖砌成。底为束腰莲花须弥座,绿色琉璃瓦顶,建筑形式属硬山式。正脊两侧是鸱尾,顶坡下有装饰釉砖斗拱,影壁四角为垂莲柱,影壁两面壁心均镶有各色琉璃砖雕:日月长明、事事如意、连升三级、封侯挂印、方天化戟、麒麟望月、鹤鹿同春等吉祥图案。琉璃影壁上纹饰造型生动逼真、饰件雕工精细、色泽绚丽,烧造工整,是清代琉璃建筑较早的有代表性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北京四合院经历了百年沧桑,至今仍然是老城区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北京四合院院落布局有序,居住不仅是建筑空间的围合,还是传统的延续。对四合院的发展及内涵和建筑特色简要介绍,通过对四合院空间与西方建筑模式语言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将传统四合院空间模式现代化、实用化,使其成为由传统建筑向现代表达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成为一种蕴含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创作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奇特的陈列馆 这是一个奇特的江南古典木雕陈列馆。说它奇特,就是这个陈列馆其实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套民居单元房,四卜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里,只住“木头”不住人,从门楼、厅堂、卧室、书房到厨房、阳台,满壁满墙满屋装饰和陈列着江南古建筑木雕,一件件神工鬼斧般的艺术珍品,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历史画卷和中国民间手工艺长廊,从中可以寻到古典名著、名剧、民间传说,大有数米,小如手指,玲珑剔透,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2.
马坊歼灭战     
马坊坐落在山西和顺县西北,是和顺、寿阳、昔阳三县交界的地方,也是我二分区所属的和顺、昔阳、寿阳、榆次、太谷、榆社六个县的中心。北马坊是一个有1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因地理位置重要,日军就在北马坊后面的山岗上建起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椭圆形城堡,内分地下、地面、碉楼三层,能容二三百人居住。寨墙高8米,厚1米多,全用黄砂条石砌成,十分坚固。墙上有上、中、下三层枪眼,四角各有一个碉堡,墙四周还有一条宽、深各数米的壕沟环绕。堡墙开两道门,东南面是正门,门楼上有高高的炮楼,西门是便门。站在据点上,可以俯视马坊镇,控制婉蜒穿镇而过的寿(阳)昔(阳)公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关中民居门楼在关中各地区均有分布,并各具特色。其主要类型有屋宇式、随墙式和地坑式。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门楼成因及分布的分析,指出关中民居门楼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宗法礼制、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其建造方法、建筑形象丰富多彩,分布广泛,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形态,更是珍贵的建筑遗产,应进行保护并使之更好地传承。  相似文献   

14.
鲁忠民 《社区》2001,(3):62-63
提起四合院,30多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北京胡同里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大杂院么,有啥好的,不拆留着于啥?其实北京四合院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曾有过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只是从50年代以来,新式建筑的大规模兴起,四合院才走向了衰落。然而住过四合院,特别是居住过60年代初期以前四合院的人,提起四合院,无不为之感叹,离开的会常常思念,一种怀旧思绪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5.
老“所长”     
田可 《社区》2005,(18):59-59
小时候,我家住在北京一座古旧的四合院里,那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据说民国期间它曾是一个军阀的住宅,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我整个的童年,都是在这个四合院的怀抱中度过的,因此有关四合院,我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其中一位老“所长”始终铭记在我的心中。这位老“所长”姓刘,是我们家附近房  相似文献   

16.
我在四合院里出生,在四合院里长大. 我家租住在一个800平方米左右、正正规规、两进带后院儿的四合院里,是一个很讲究的传统院落.四合院门朝东南,厚重大门里有三道插门杠,门外嵌着一副走笔行云流水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两座石门墩静静地卧门边.  相似文献   

17.
黄邦寨 《社区》2005,(14):59-59
我已经完全失去了曾经生活过的北京记忆,这是一件很心痛的事。我来讲一个故事陈述这个痛。我参与保护过一处四合院,是西城区梦端胡同45号。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四合院。之所以没有成为大杂院,是因为有高干家属住在里面,得以幸存。我本来不知道这个四合院,有一天,高干家属七转八弯找到我求救,说这个四合院要被拆了。漂亮的四合院里长有一株不知年代的丁香树,树身粗壮枝繁叶茂。这树生长极慢的,长到这么粗壮需要几百年。长了这么多年的丁香树都要毁掉,怎不心痛!我给市领导写了一封信,希望领导能够干预这件事情。领导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金融街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发掘的考古资料入手,通过对居住建筑布局演变过程的阐述,揭示出传统四合院建筑格局的发生机制不是封建礼制下的伦理序位,而是抽象化的人体图式;提出如果从人体图式是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发生机制的观点出发,那么可对四合院建筑的形式、布局、称谓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做出比较合理和完整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四合院作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是有保存价值的;作为民居已经过时,且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四合院那个时代形成的以封闭保守为特征的城市建设思维,称之为四合院思维,却是需要破除的.对于北京城市建设来说,更是急迫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祁县砖雕门楼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交融和凝结,不仅在工艺上呈现了晋中地区人文特征和审美取向,而且门楼上的纹饰和题材更是研究祁县明清装饰纹样艺术特色的生动资料。研究它对于继承传统、保护文化遗产,特别是古为今用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