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0—2020年年度数据,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输入性风险四个维度选取31个基础指标,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CFSCI),进一步探讨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稳定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外部输入性风险对我国金融稳定产生明显冲击;分析表明,金融稳定性上升能够降低经济波动,使得经济增长更加平稳;相比之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对金融稳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明晰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渠道与作用程度,本文通过变系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基于1998—2013年省域数据对中国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008年前,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这与中国银行主导型的金融市场是相适应的;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应加强这两者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则呈现负向影响。因此,中国在重视通过信贷渠道调控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加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日益深入,厘清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对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VP-SV-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将前沿的经济在险增长研究框架引入资本账户双向开放的经济效益研究中,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深入探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对长期经济平衡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资本账户流入与流出的非同步开放,流入开放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而资本账户流出开放成为打通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促进机制的关键点;(2)双向资本账户开放会导致金融稳定性下降,但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没有特定的模式;(3)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对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但会通过降低金融稳定性间接地加剧经济增长下行风险,且后者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本文对我国31个省市和地区2000-2014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同时考察经济开放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化。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市和地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相关关系,金融结构和金融相关比率分别与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相关关系;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对我国金融积极作用的发挥反而带来抑制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样区域特征凸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区域内金融规模系数显著大于全国水平,彰显了区域发展战略中金融规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和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加大。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本文从在险价值(VaR)的概念出发引入了在险值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在险盈余和在险现金流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目前商业银行总体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但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现金流风险。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跨期一般均衡理论分析,在跨期消费替代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通过探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对人们预期未来消费分布和份额变化的影响来确定储蓄率及利率的变动方向.同时,使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出生率、死亡率对储蓄率及利率的作用方向截然相反.其中,出生率、死亡率对储蓄率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并且出生率对储蓄率的作用力要大于死亡率;相反,出生率、死亡率对利率分别存在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且出生率对利率的作用力要小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货物贸易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50个国家1995—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当跨期替代弹性相对较低(高)时,进口货物增长率的增加减少(增加)了经济长期增加的速度,进口货物增长率波动的增加促进(抑制)了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二是货物进口的增长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初级品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和资本品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呈负向关联性,消费品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呈正向关联性,发达国家与之相反,最终的结果是整个世界初级品和中间品进口增长率波动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资本品和消费品则反之。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以及对于各国在合理调整进口结构的政策指导上。  相似文献   

8.
以1978-2013年上海市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短期约束和长期约束两个角度分别选用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的正向冲击对其自身产生"L型"正响应,而对区域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产生正响应、在长期内影响甚微;同理,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将会给自身带来恒定的正响应,而其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则是短期内的正响应。结构性方差分解表明,无论是区域金融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变动更多地来自于其自身,其次则是来源于对方。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变量和双变量Moran’s I指数,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GDP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城市GDP与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而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负向空间相关性;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金融发展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地区金融发展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本地区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及劳动力投入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1  相似文献   

10.
在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采用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使用MS-VAR模型分析了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如何通过短期资本流动渠道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积累与扩散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引发人民币升值预期与短期资本流动之间的顺周期效应,并最终导致国内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联动性增强,说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引发国内金融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外因。因此,监管部门须密切关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正向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最大限度减弱外部冲击对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积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递归效用函数形式,使用可分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与跨期替代弹性、主观贴现率三个因素刻画了消费者的偏好结构,并且消费流的生成过程被假设为AR(1)基础上.运用年度实际人均消费数据,估计了改革前后中国经济增长与消除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本文的研究表明:改革前的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福利成本都要大于改革后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福利成本;当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和跨期替代弹性参数取合意数值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比较接近于经济增长的福利收益.  相似文献   

12.
当今,国内外冲击频繁加剧,对经济韧性的研究便被赋予了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金融发展对一国宏观经济韧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产出损失的方法来衡量经济韧性,构建了不同阶段中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韧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8-2018年的数据来验证假说和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发现:在抵抗冲击阶段,金融主要通过促进闲置资金的投资转化来增加经济体的抵抗力韧性;在经济恢复阶段,金融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有限,过快的金融发展会阻碍经济发展,降低恢复力韧性;在经济重构阶段,金融对经济韧性仍然具有门限效应,但实际的金融发展水平可能已经背离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以及预测方差分解技术,利用1983-2010年的数据,从外贸、外资两方面考察了外部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具有"外贸、外资主导型"的典型特征,外贸、外资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具有持续性,其中FDI及进口的正向作用更为强烈,外资累积效应高于进出口,而非FDI对宏观稳定的负向冲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间的"抢人大战"越来越激烈,本文利用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人才新政对房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能够带动城市房价上涨和经济增长;在人才新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房价存在中介效应,人才新政能间接通过影响房价上涨,进而带动经济增长;房价波动具有负向调节人才新政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当房价较低时,会增强人才新政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作用,当房价较高时,会减弱这种正向影响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权衡多种因素;实施差异化的人才新政,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完善人才制度,有效配置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金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都能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在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有正有负,而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冲击一直处于正向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非常微弱。应从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政府行为、农村经济与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8—2013年长三角地区16个核心城市的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和系统GMM估计方法的应用,分两阶段(以2006年为界限)检验了政府行为、农村经济、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以前,中央政府政策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增长的正向影响显著,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结构的作用不明显,但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方政府干预对农村正规金融结构优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效率的作用不显著。2006年以来,中央政府政策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的增长、结构的优化有正向影响,但对提升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效率的作用不明显;地方政府干预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结构的作用不显著。在整个研究期间,农村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诱致作用尚未显现,而社会资本和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之间也没有呈现出预期中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验安徽省19952011年政府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安徽省经济增长是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的格兰杰原因,但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不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并利用VAR模型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比农村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大;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政府消费、城镇居民消费都具有负向冲击作用;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消费也都有正向的冲击作用,但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福建省2014年的统计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福建省58个县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以及影响县域经济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58个县市经济增长明显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在加入空间地理因素之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规模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是减弱的,而城镇化和交通便捷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是加强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继续发展的结果必将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这些宏观政策包括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目标、外部冲击对称性及金融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1-2005年5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改革与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改革对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改革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的渠道及其效应,发现不同金融改革政策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放松利率管制对居民收入增长有负向影响,放开资本账户管制,加强银行业审慎监管对居民收入增长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