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许云峰 《成才与就业》2023,(S1):24-28+35
本文立足“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运用发展的研究视角和观点,结合当下育人环境对高校资助体系的转型作出具体分析。具体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以奖助促成长”育人理念,将学生资助工作融入“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构建学生成长积分化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强化育人举措,深化育人目标,重视受助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培养,以育人成才为更高目标,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新成效,以期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新要求,分析当前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从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资助育人工作,注重“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资助育人模式。精心设计资助育人环节,从经济帮扶、学业提升、思想引导、实践指导和就业创业“五个维度”充分发掘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并对“三全五维”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运行提出建议,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握资助育人的关键环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从而提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受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各方面共同发力。而资助育人作为“三全十育人”的重要模块,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独特的意义。本文基于A校的个案研究,通过对上海高校现行资助政策文件的梳理和访谈发现,政策文本中的权威主体多样化、资助项目全面化和资助程序规范化等为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资助育人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品德优秀为先、项目倾向明显和受助项目多元的特点,但高校资助政策的实施还存在资助体量不均衡、资助跟踪不连贯和资助精准待完善等问题。未来,资助育人工作始终要坚持政策先行,合理调控分配;务必要加强跟踪回访,保障一致连贯;仍需要提高精准资助,实现物尽其用。如此,才能实现资助育人的价值追求,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以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特色育人实践为例,探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构的框架、实施路径、实践效果和经验启示。基于“三全育人”的内涵,着力建构育人理念创新协同体系、育人过程要素协同互动体系、育人场域要素协同融合体系和育人主体协同合作体系,并结合十余年的高校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和实践效果,验证“三全育人”协同育人体系建构的作用与价值、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重要阵地。针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资助"与"育人"两张皮问题,理清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无偿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勤工助学与专业特色相结合、针对性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路径,以期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6.
精准资助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提高高校资助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搭建“家庭—高校—社会”三维多元帮扶体系。在保障物质基础的前提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育人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动态发展性资助,以此提升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7.
自全国脱贫工作取得胜利后,我国的资助育人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校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此基础上,尤其是在精准化要求下提升资助育人质量。高校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目前存在“育人”理念不够凸显、学生个体关注不够充分、政策解读不够准确和育人形式不够多元等问题。高校可以从凸显“育人”理念与要求、分层分类地平衡学生群体并关注学生个体、认真研究并准确解读各项资助育人政策、创新性地拓展资助育人工作形式四方面推进,切实逐步提升资助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8.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文章首先对地矿类艰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思政教育的方法与规律、人才培养机制、跨学科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体系等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地矿类艰苦专业“三全育人”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目标明确的地矿类艰苦专业“三全育人”体系雏形;最后结合某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实际,构建了高校地矿类艰苦专业“三全育人”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高校应切实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在全员、全程、全方位方面均实施得不到位。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基础建设师资队伍、以“全程育人”为依据构建大学语文课程育人体系、以“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促进其他教育载体协助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等路径,能够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针对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的“依赖现象”、“信用缺失问题”、“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等,分析了高校对贫困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必要性,结合助学指导工作实践提出了四点措施:(1)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与信用教育相结合;(2)无偿资助与感恩教育、回报社会活动相结合;(3)勤工助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4)针对性活动与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抓手,其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四个方面。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要始终坚持以德育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通过完善资助育人政策、培养高素质资助师资队伍、创新资助工作理念、推进资助工作与其他学生教育工作的相互融合等方式充分彰显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资助育人是集资助形式与育人内核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事业。人的需要为资助育人提供内生动力,人的本质的可塑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为资助育人的实现提供了依据和条件。资助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于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资助育人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关涉国计民生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微观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生动演绎。新时代资助育人要坚持守正创新,汲取资助育人的历史工作经验,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纵深推进教育公平,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学生情况的日益多元,传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已难以回应“三全育人”的时代要求,亟需探索新的模式。通过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1+2+N”协同育人模式,释放育人合力。同时,厘析“三全育人”理念在该模式中的具体体现,把握其构建关键,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更多参考蓝本。  相似文献   

14.
“三全育人”不仅是高校育人项目、载体和资源的整合,也是育人格局、制度和标准的长期重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推进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师的协同教育,是当前高校“三全育人”教育的重点。两个团队之间的合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对高校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广泛性、现实矛盾及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为高校学生协同育人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惠及了万千贫困家庭,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性。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经分析可以看出资助体系中的不足,得知高校资助工作中"育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校资助工作要在"育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开展。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思想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中的“三全育人”存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体系不健全、全方面育人体系不协调、全过程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完善“三全育人”全过程发展体系,统筹协调“三全育人”全方面育人体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加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是丰富资助工作理论的内在要求,是形成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现实需要,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要凸显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指向,要注重从资助层面向育人层面自觉转换,还要彰显传统向现代转向的时代特征。应以科学思维引领高校资助育人实践,遵循高校资助育人的内在规律,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切实推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创新、科学、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全育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发展和新任务,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和新要求。“三全育人”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从身心健康到知识能力再到理想信念的全方位教育。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和投入是实现“三全育人”理念的基础和关键,本科生导师制则为教师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平台。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本科生导师制,这既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举措,更是提升“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9.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升我国公民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校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和文化育人的双重内核,对立德树人和文化引领有着特殊的功用。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围绕高校思政工作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新理念,紧扣“文化自信”文化观,研究高校校史教育新视野、新任务和新语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社团化导向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引领下的一种机制创新,也是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文章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提出构建资助育人工作社团化三级网络机制,立足“四联动”,做到“五个帮扶”,强化“五个教育”,从而建立更具活力的资助育人体系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