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将并购作为壮大产业规模、规避投资风险、降低生产成本的利器,并购的浪潮风起云涌。但是,被许多企业寄予厚望的并购行为,往往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使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企业简单的将并购作为规避行业壁垒、扩大产能产量的捷径,而忽视了企业并购风险,没有意识到并购  相似文献   

2.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并购是具有关键意义的战略方针之一,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并购,企业一方面能够通过利用协同效应促进自身发展,但另一方面并购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在众多的风险中财务风险尤其值得注意,它存在于整个企业并购过程中。本文从企业并购主要风险入手分析,并列举了防范企业并购风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龙艳 《经营管理者》2009,(20):101-102
自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与日剧增。本次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海外的机遇,但是同时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如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正是因为这些风险,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屡屡受挫。通过结合中铝并购力拓的失败,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控制:专业咨询机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企业如何使用投资银行等专业咨询机构以在并购的整个过程中管理不确定性和控制风险的机制。该研究从交易层面的影响因素出发,指出在并购前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并购企业缺乏用以评价目标企业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时以及在并购后整合风险较高,并购企业面临各种管理方面的困难时,会更倾向于聘用专业咨询机构,借助其知识与经验控制风险。通过对2004到2010年间中国上市公司509例并购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并购企业在跨行业并购、对目标企业缺乏投资经验、外部市场环境恶劣、并购交易规模较大、非全资并购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使用专业咨询机构以控制并购前和并购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如何识别和应对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律师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跨国并购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流方式,但随着跨国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的领域越来越广,其运作风险也会越来越大。本文从财务角度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以及利率和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7.
顾乘丞 《经营管理者》2011,(23):199-200
企业并购因其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如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组合协同等效应而为当今世界各国企业所青睐的扩张方式。在西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并购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出现过五次大的并购浪潮。我国并购交易也在最近两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对并购交易中的并购方来说,兼并收购企业存在着诸多风险,其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税务风险、经营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等,如何更清楚的认识这些潜在于并购交易中的风险并找到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汽车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低,通过行业并购方式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风险问题,为此,汽车行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防范各类财务风险。笔者在文本中从财务风险角度分析汽车行业并购过程中问题,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流贸易的稳定增长,我国航运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航运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金额大、风险高、回收期长的特点.船舶投资是航运企业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资基础,属于重大战略性支出,投资成败事关航运企业经营发展全局.本文从船舶投资的风险特征、主要风险、形成原因以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对有关船舶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通过跨国并购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际市场。跨国并购使企业间的资源得到整合,可以快速建立新的组织,收购瓶颈资源,占有核心技术,降低资金成本,克服行业壁垒。由于跨国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多重绩效,由此激发了企业一轮又一轮的并购热潮。本文从跨国并购的概念出发,分析跨国并购的动因和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我国风险资本配置的规律和趋势,研究风险资本配置对风险企业成长的影响。得出:通过对注资阶段的博弈分析,风投机构更倾向于投资风险企业的后期阶段,但风险企业在种子期和扩张期获得风险资本更利于其成长;投资期限在一个合理区间范围内越短,资金的利用效率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扩张;行业性质和企业规模决定了风险企业的资金需求额度。对单个企业来说,风险企业的成长与风险资本规模呈"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佳投资额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千变万化,企业间合资、合作、并购时有发生,企业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加强风险管理是所有企业必须要面对的,本文重点阐述企业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并购实现扩张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决策。近年来,大量学术型人才担任企业重要职位。研究管理者特征,特别是CEO学术经历,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愈发重要。基于高阶理论,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CEO学术经历对企业并购行为,包括并购倾向、并购风险、并购绩效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拥有学术经历会增强企业并购倾向、提高并购绩效、降低并购风险。研究结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启示:企业在选聘高管时,应深层了解高管以往的学术经历,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管学术经历带来的价值;企业可以通过聘用学术型高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高管的学术经历具有专业性和严谨性,能够加强对并购决策的评估和控制,防止由管理层过度自信导致的非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关键风险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识别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控制的前提,也是保证海外并购成功实现的基础。由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往往得不到东道国政府和民众的信任,这增加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风险识别的难度。为探讨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哪些关键风险,论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近年来中国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典型失败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收集和译码过程,不断比较和理论抽样,构建了以"跨文化风险"为核心范畴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关键风险体系,并基于合法性视角,从国家和组织两个层面进一步解析了风险源——制度距离,从而为中国政府和企业有效进行海外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会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新华传媒并购案例的财务风险,提出在并购中防范财务风险的一些措施,以期对企业并购有所启示,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体制风险,从产权体制、资本市场体制、市场配套体制以及政府的干预四个维度去分别探讨风险应对的策略,旨在改善并购的环境,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产权结构的优化调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企业通过购买有地企业的股权间接获得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快速拿地开发一种常见拿地方式。然而股权拿地方式自身却有着不得不加以防范的风险,本文通过作者长期的工作实践和拿地决策经历论述股权拿地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尽而降低企业通过股权并购拿地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并购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的,它的风险比较大。一旦对它的规范和控制不到位就会导致并购失败,使企业面临种种风险,如体制风险、营运风险、信息风险、反收购风险和政策风险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的风险,最终都会通过并购成本影响到并购的财务风险。下面本文将阐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策略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实现企业快速扩张的外延式成长路径。跨国并购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并购。跨国并购是世界上直接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每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和外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似,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企业股东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清泉  巫岑 《管理科学》2014,27(5):12-23
内部R&D投资和外部技术并购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均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从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分析内外部R&D间存在的协同效应,并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关联并购对协同效应的影响。基于医药企业技术含量高、R&D投入强度大、属于重点推进并购重组行业的特征,以2002年至2010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医药行业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OLS回归模型,通过LR检验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外部R&D的协同效应存在于医药行业企业,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单纯的进行内部R&D投资或者只进行外部技术并购,都不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最优技术创新模式;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该协同效应主要存在于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不同于已有研究关注的控股股东利益驱动下的关联交易,关联并购作为一种特殊的关联交易,其具有的信息优势有利于企业内外部R&D协同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