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沁洋  许年行 《管理科学》2019,22(8):108-126
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创新措施,近年来受到实务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沪港通实施作为自然实验,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2016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模型),检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1)相比于非沪股通标的公司而言,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沪股通标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 2)沪港通对沪股通标的公司股价崩盘的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 3)沪港通政策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路径在于:沪港通政策提升了沪股通标的公司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了噪音交易程度.进一步研究表明,沪港通政策对港股通标的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降低股价"暴涨暴跌"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同时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沪港通交易制度的顺利开通,拓宽了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推动了我国境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对中国 A 股市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 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构建了沪股通市场、港股通市场和沪港通市场关联网络,仿真模拟研究不同市场网络在沪港通试点和正式开通前后四个阶段的抗攻击情况, 进而探究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 随着政策的不断发展,沪股通和港股通市场网络在保持局部聚集性的同时不断融合; 沪股通市场网络具有较强的聚集性,而港股通市场网络相对分散; 面对随意攻击不同市场均可保持较好的鲁棒性,而面对恶意攻击则呈现一定的脆弱性; 沪港通政策正式开通后, 两市网络的不断融合提高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 研究结论为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提供了新 的思路,同时也为监管者制定监管政策和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稳定,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沪港通交易制度的顺利开通,拓宽了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推动了我国境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对中国A股市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构建了沪股通市场、港股通市场和沪港通市场关联网络,仿真模拟研究不同市场网络在沪港通试点和正式开通前后四个阶段的抗攻击情况,进而探究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政策的不断发展,沪股通和港股通市场网络在保持局部聚集性的同时不断融合;沪股通市场网络具有较强的聚集性,而港股通市场网络相对分散;面对随意攻击不同市场均可保持较好的鲁棒性,而面对恶意攻击则呈现一定的脆弱性;沪港通政策正式开通后,两市网络的不断融合提高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研究结论为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监管者制定监管政策和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稳定,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长期以来存在着明显的"同涨同跌"现象,高度的股价同步性严重损害了股票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共同宣布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通互联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启动。"沪港通"实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双向开放,为提高中国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视角,本文利用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沪港通"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借助部分开放的试点机制提供的自然实验平台,我们基于PSM+DID模型研究资本市场开放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克服了以往研究所面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从而增强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沪港通"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潜在途径是通过知情交易直接促进公司特质信息纳入股票价格中或通过优化公司治理机制间接地作用于股价信息含量。本文拓展了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沪港通"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支付股利?美国学者Baker和Wurgler从行为公司财务角度出发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该理论放宽了MM股利无关论中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假设,认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则现金股利政策应该由企业特征决定;如果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则理性的管理层会为了提高股价,迎合股东对股利不断变化的偏好.结合股利的迎合理论,融入新近出现的股利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思想,基于沪深两市2000-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我国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引入现金股利溢价指标,研究了公司股利支付意愿与现金股利溢价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处于同一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倾向有较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不及盈利能力以及股利政策连续性指标强;面对更高的股利溢价时会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研究证明,股利迎合理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6.
股利政策是公司理财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市公司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有利于实现上市公司、广大投资者以及资本市场三赢局面。本文根据对沪市100家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点的介绍和分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不规范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促进资本市场信息的良性传递和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强化信息披露、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建立股东本位理念、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对完善我国股利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股市间的互联互通是把“双刃剑”,在加强联动性的同时也扩大了风险敞口。作为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沪港通开通六年来的效果如何是业界关注的议题。本文运用滚窗VAR方法计算沪港通前后各1000个交易日期间上海、香港和纽约股市的时变波动溢出指数,进而分析两两市场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大小、传导方向变化。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增大了沪市与香港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与美国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对减小,沪港通在加强沪、港两市联动性的同时弱化了与纽约股市的联动性;改变了沪港两市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传导方向,由单一的港→沪溢出变为以沪市为主的双向沪←→港溢出,同时也增大了对纽约股市的溢出效应,增强了沪市的竞争力。这一结果符合经济基础假说和协同市场假说。本文的研究改进了股市间互联互通波动溢出效应程度和传导方向的测度方法,并为中国沪港通政策效果评价及进一步的国际板开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金股利政策、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寿福  徐龙炳 《管理科学》2015,28(1):96-110
从现金股利代理理论的视角考察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经济影响,为资本市场股利政策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基于2004年至2012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管理费用率、资产周转率和其他应收款占比度量上市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实证检验现金股利通过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显著降低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继而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两类股权代理成本在现金股利影响公司绩效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现金股利政策从总体上表现出治理效应占优.适度的现金股利不仅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而且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深受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长期关注,对于公司内部治理和价值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在2023年沪深交易所出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的大背景下,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同群效应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使用工具变量两阶段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沪深A股市场股利分配政策同群效应的表现及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和实施股利分配政策时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这种同群效应主要表现为行业内小市值公司对大市值龙头公司的跟随效应。股利分配政策的同群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行业内大市值公司会按照行业惯例在非现金股利分配方面表现出同群效应,而行业内小市值公司更倾向于跟随行业标准在现金股利分配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同群效应。公司调升和调降股息率对于行业内其他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同群效应具有异质性。本文进一步从信息优势和行业竞争两大假说的基本假设出发,对同群效应的成因进行讨论。本文的研究对于证券监管部门规范和引导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通过描述和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现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简要展述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不足之处提出自己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基于迎合理论,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反映投资者偏好的现金股利溢价并不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解释力显著增强。这一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更加注重中小投资者的偏好。股票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政策在股改前后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与中小股东的偏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只有建立健全股利分配政策,真正注重对中小股东的回报,才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兴铸管的高派现政策进行财务剖析。深入思考我国当前资本市场派现环境和上市公司派现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从股利宣告的市场反应及股利信息内涵两个方面分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在分析股利宣告的市场反应时采用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方法 ,在分析股利的信息内涵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 ,按照分配与不分配、分配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进行分组 ,检验股利政策与当期收益以及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我国股市中存在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 ,不同股利政策会引起不同的市场反应 ,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情况好于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 ,但不同的股利类型对未来盈利的预期没有差别 ,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选择上存在随意性 ,没有通过不同的股利政策传递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股利变更公告的股利信号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股利变更公告,提供了一个比之前文献利用年报研究股利市场反应更为干净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股利发放的市场反应。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各种股利发放变动与公司现金流、盈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发放并没有信号传递效应;股票股利发放只是传递了关于公司当期净利润的信息,并没有传递关于公司未来盈余的信息。具体来说,市场对现金股利变更的反应不及对股票股利变更的反应敏感;同时发现,现金股利的变更与公司现金流、盈余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而股票股利的变更则参考了当期净利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共分享     
《经营管理者》2014,(12):5-5
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45期 沪港通传奇 推进者与受益者 2014年11月17日晚,沪港通“通车”首日。对于两地的投资者来说,沪港通并不陌生,因为在7年前,一个叫“港股直通车”的创新模式曾刺激了香港市场敏感的神经。7年时间,从“港股直通车”演变为沪港通,背后则是内地和香港在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艰辛。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之一,而股利政策中的现金股利是证券市场成熟的国家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股利支付形式。就制度环境而言,国外关于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多从法律保护程度着手,提出股利是限制内部人攫取外部人利益的有效手段。然而,比法律制度更为广泛的制度环境可能会显著影响公司分红行为。本文采用2006-2011年沪深两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OLS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制度环境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法治水平)可以显著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18.
孔静  纪建悦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291-295
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构造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进行股利分配的模型,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增发或者配股以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经理人》2014,(6)
正在沪港通之下,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乃至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并将带动点心债市场繁荣,企业有望从中获得低成本融资,并依托香港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配置。增强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巩固上海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正是沪港通的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股利政策、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并称为上市公司的3大财务管理决策,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若干可能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产生影响的因素,建立假设,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每股净资产等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