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教育阶段人们往往重视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努力,忽视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教育。文章从理念和实践层面探讨当下面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家校合作模式,将家校合作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及实践环节,切实将家庭和学校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
<正>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们的性格秉性刚刚形成,所以在这个阶段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品德好比成绩好要重要的多。很多学校和教师也越来越注意到这一点,有的学校已经对学生们开展德育教育了,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校与学生家庭相分离,不能做到家校合作,这就导致学生最终不能接受完整的德育理念,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完善是极其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家校合作具有比较完备的外部支持系统,这一外部支持系统的主体有非政府组织、政府和社区。全国家长教师联 合会、国家合作学校网络等非政府组织为家校合作创建平台,以各具特色的做法促进家校合作;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教育 政策与法规,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社区为家庭和学校提供丰富的支持和服务。固然美国的家校合作有其特定社会文化背 景,但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借鉴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家庭与学校作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将二者的合力发挥、实现真正的家校合作,成为高校工作者所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家校合作目前在中国高校尚处于探索阶段,面对来自制度上、家校双方等的许多问题,高校需要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家校合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学校、家庭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有:合作内容狭窄、合作水平偏低、缺乏本土化的合作方式、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不足。为此,必须唤起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师、家长的合作能力,加强各部门监督指导,促使家校合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之路中的重中之重,这个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修养;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环节达到全面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和落实阶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展和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如何有效推动德育工作的落实,效率是目前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目前各小学已经开展并落实了德育教育工作,并安排专门的德育课程,向学生们展开德育教育;除了把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重心之外,家庭也是学生们德育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要想使德育教育工作发挥最高的效率,就需要和家长联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之路中的重中之重,这个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修养;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环节达到全面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和落实阶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展和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如何有效推动德育工作的落实,效率是目前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心所在。目前各小学已经开展并落实了德育教育工作,并安排专门的德育课程,向学生们展开德育教育;除了把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重心之外,家庭也是学生们德育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要想使德育教育工作发挥最高的效率,就需要和家长联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普法教育的过程中,协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未成年人普法的协同教育对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促进作用,也为家校社普法的协同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文章通过对未成年人普法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当前未成年人普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对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的教育形式、教育阵地、交流途径提出了创新,并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提供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留守儿童由此而生。缺少父母关爱的儿童在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本文结合实际,客观、真实地分析了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及特点,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通过以家庭为切入点、学校为主导、教师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等多样化的合作,形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村委会(社区)—家庭”一体化平台,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共育,减轻留守困境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民族院校德育管理体制是实行党委负责制,在新的时期,这种德育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其弊端:使民族院校的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封闭的德育管理体制使民族院校德育脱离社会、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的德育教育和灌输,学生及班级成为一种惰性的元素。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制应该从民族院校的实际出发,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德育领导体制,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负责民族院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建立以学科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为基础,德育专职队伍为主导,调动社会力量实施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提高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的教育主题。学校社会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嵌入学校教育场域,成为社会教育新形式。学校社会工作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经历了社会支持网络成员资格确立、家庭网络联结、问题解决导向的校社协同三个阶段。以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为指导,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可以从社会支持网络的整合转向学生个体人际关联能力的提升,从制度性嵌入走向专业自主,成为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补充,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2019年香港爆发暴力示威事件,相关统计显示:暴力示威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以青年为主。香港事态的严重反映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教育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场所,香港国家认同教育缺失的背后既有殖民期间遗留的教育问题,又有现阶段学校国家认同教育要素的漏洞问题。加强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需要以"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为基础,大力发展国家认同教育,优化国家认同教育各要素。同时社会、家庭、学校等均是培养和影响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场所,家校社的协同合作将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德育社会化的进程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校企合作融合度的提升深刻有效地推动了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的步伐,两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的要求与企业对人才的内在需求相一致使得高职院校产生校企合作进行德育教育的意愿,企业肩负着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促使企业主动配合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校企合作推进德育社会化既能满足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与社会接轨的需求,也能满足企业对于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校企合作平台上,依靠专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并在此过程中推进高职院校的德育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德育课程建设是个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德育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为我们拓展学生德育教育空间,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调动学生探究知识、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把德育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逐步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并化为巨大的教育实践,更成为我们农村初中教育的热点话题。为进一步搞好家校合作教育,从去年开始,我校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家校合作方案,并付诸行动,效果很好,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促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7.
家校合作是学校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家校合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英美三国在进行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十分关注的教育话题。三国在家校合作背景、合作目标、政策引导、家长组织和合作方式方面具有趋同性,但在组织性、信念和学校文化整体建设中表现出差异性。我国应在借鉴英美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家校合作的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 2 0 0 2年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 :学校工作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 ,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图书室作为学校中的一个教育机构 ,应当责无旁贷地为德育教育提供全面服务 ,充分发挥德育功能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在对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德育教育离不开图书室德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丰富的图书为物质基础。图书室作为学校的基本教育设施 ,它担负着全面落实教育方针 ,造就“德、智、体、美、劳”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互动德育场,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生活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也是拓展德育场域,实现全方位、全时间、全空间、全过程的大德育格局的重要保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德育场,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做好学校与家庭互动德育场、学校与社会互动德育场、社会与家庭互动德育场建设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青少年德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共情的运用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青少年德育水平的提高.基于共情视角构建"家-校-社"协同合作的青少年德育培养模式,助力青少年德育实践,从而提升青少年整体德育水平,以期为我国青少年德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