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伟大而生动的实践深刻揭示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独特的优势。从根本性质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高扬人民主体的价值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要求来看,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保证,党的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引,党的战略谋划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党的群众组织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独特优势,关键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确保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华文明的滋养孕育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新的时代视角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意蕴、结构及世界意义,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求。以实现14亿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为根本动力,以改革开放为基本方法,以“分步走”为基本步骤,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结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发于中国独特的国情,统一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汇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内蕴着系统且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价值意蕴。具言之,在领导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面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接续奋斗;在方向引领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在发展方式方面,“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在世界意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意义重大。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将之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奋力实现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党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在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跃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独特的实践逻辑和发展内涵,必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原创性贡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新的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多年来的共同愿望。领导这一宏伟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一点。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具有自觉而强烈的现代化使命意识,推动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属于政党领导、使命驱动。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和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价值定位、思想指导、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四个方面:价值定位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思想指导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组织保障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资源,制度建设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根基。当然,中国式现代化本身的实践宏大而复杂,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与推动也并非一劳永逸,围绕这四个方面仍有一些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秉持鲜明的问题意识、彻底的实践思维,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深化认识,才能取得中国式现代化的更大成功,更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王兴朝 《兰州学刊》2005,(6):28-29,343
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时代.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敏锐,坚强的意志,过人的胆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求实的精神,总结概括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成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进行了长期的持续性探索,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脉相承,走过辉煌的历程。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丰富经验,为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厚资源。  相似文献   

9.
纵观社会历史发展,现代化关涉“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这三个方面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缩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和中心任务,并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在新形势和新变局中,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不仅是二者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始终强调对世界的责任与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需要把握三对关系,即中国共产党和自身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关系。从政党维度看,党的领导是党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领导自身建设的制度体系。从国家维度看,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从人民维度看,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人民群众的制度体系。三者有机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根本保证,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和凝聚磅礴力量。有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现实形式,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支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机理,需要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动态的考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除了传统文化的落后部分,继承转化了其优秀成分,破除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中西取舍思路的难题,解开了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困境,从而开辟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科学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机理,投影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线,昭示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基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之需,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道路探索的最新认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根植于现代大生产的普遍规律,蕴含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基因,包含着对西方教育现代化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内涵丰富,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价值立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目标宗旨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质是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高质量为核心意涵的新型教育发展模式。深入理解教育现代化何以是“中国式”和中国教育何以“现代化”等问题,还要平衡我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聚焦科技、生产和人的现代化,统筹教育的物质、制度和观念现代化的关系,协同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实践中推动教育现代化事业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这是当今中国和世界普遍关注的时代主题,也是当代乃至21世纪人类社会运动的趋势。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迈向21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探索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健康、持续发展,这是实践摆在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中国社会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使中国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迈开了向现代化强国奋进的步伐,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思想,不仅指导了并继续指导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为发展中国家探讨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经验,并且也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密切注视。其主要内容是: 1.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现代化,这是历史做出的不容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党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转向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即从“建立新中国”转向了“建设新中国”;“愚公移山”寓言寓意也从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转向了挖掉“经济贫穷和文化落后这两座大山”。从技术革命视角,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新中国”话语,大致经历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工业化新中国和实现“两个”“三个”或“四个”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中国两个阶段;工业化新中国、现代化新中国的建设目标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均致力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社会革命视角,革命时期党的目标是建立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党的构想是以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作为过渡,进而发展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将来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构想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和苏联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标识了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中国”话语,通过对“旧中国”贫穷落后与“新中国”日新月异的比较,呈现出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阐明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经历了成功和失败、挫折和胜利的曲折发展过程。其中发生过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不仅是党经受反复锻炼考验的缩影,而且雄辩地证明:党不愧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不愧为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强核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相继经历了四个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五个文明”与“五位一体”有机融合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它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是世界现代化的新样式,它为解决活力与秩序、效率与公平、守正与创新等“现代化悖论”提供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梳理我国现代化历史轨迹,提炼符合中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观照典型国家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博采发展模式之长,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是新时代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坚持目标导向,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由此五个方面破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正确方向迈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