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三史”和“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生境界说,还有融入其中的中西文化观,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无不表明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将2005年学术界关于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作一综述,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是本世纪20年代的“当代新儒学”思潮的重要拓辟者之一,其由对宋明理学“照着说”之后的“接着说”而创立的“新理学”,不仅蕴纳有丰富议理论事的灵异思辨高论,而且闪烁着逻辑思维的灿烂光辉。笔者不揣学浅,仅就新理学中的逻辑思维法进行探折,请学界同仁不吝...  相似文献   

3.
新理学是相对旧理学而言的,冯友兰利用新实在论的某些观点,更重要的是利用了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改造,使之取得了崭新的面貌,新理学是对旧理学的继承和发展.程朱理学中的理、气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具有一定物质性的理和气,而冯友兰对程朱理气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理气观.他的理气观比程朱的更抽象、更彻底.所以他的新理学其实质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引进并运用了逻辑分析法,对于中国哲学的系统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完成《中国哲学史》后,将自己的研究转移到哲学新体系的创立上。在发表于1932年《大公报》的《新对话》中,他已初步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经过数年的努力,1939年出版了《新理学》,以后又写作了《新事论》。《新事训》。《新原人》。《新原挪、《新知言》等,合称“贞元六书”,这样便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对于这一哲学体系学界历来评价不一,而对于新理学历史观(即新理学中的历史哲学部分),则更是见仁见智,不过,总的来说是批判多于分析。本文不准备全面评论冯友兰先…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要论述的“新理学”指的是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但其含义不限于作者所著《新理学》一书,而且包括作者“贞元之际”所著《六书》形成的“新理学”整个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之用“新理学”命名,正如作者所说:“《新理学》这部书是我在当时的哲学体系的一个总纲”,所以这个名字“另外一个意义是指我在四十年代所有的那个哲学思想体系”(见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第二四六页)。在我国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出现了两部论述中国儒家哲学的很有价值的哲学著作:一部是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另一部就是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前一书的价值是印度佛教哲学和中国儒家哲学的会合,而归向于中国儒家哲学;后一书的价值是西  相似文献   

6.
《新理学》的理气观刘长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一书的绪论中,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的《新理学》是“接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还说《新理学》是最哲学的哲学。据此,我们可知;第一,《新理学》的源头在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带动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比较妥善的处理了中西哲学的关系。冯友兰是一位不断求索的哲人,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固有哲学相结合的道路是他学术思想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类,原本是一逻辑概念,冯友兰在创立“新理学”体系时,独具匠心地赋予其丰富的哲学内容。本文分两部分探讨了冯友兰类发展的思想。第一部分研讨了冯友兰关于类性存在的必然性及其与生物学性的区别、性的变化对分子稳定性的制约性、分子性与类性的关系、新性与旧情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其所创建的新理学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宝贵遗产。近年来,有关冯友兰新理学的研究大致有两种趋向:一是从宏观上对整个新理学体系重新梳理和分析,二是在微观上对新理学的内涵与影响进行探讨和比较。应该说这两方面成果是喜人的,对于深入研究冯友兰思想,其作用自不待言。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不容忽视,即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有鉴于此,本文打算从思想史的角度,就冯友兰的一个重要方法即“照着讲”与“接着讲”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一、从“照着讲”到“接着讲”冯友兰…  相似文献   

10.
囿于史料有限,学界对于胡适与宋明理学的关系鲜有论述。然在探究胡适先生的中英文著作并加以相互参照时不难发现,过去学者对胡适的宋明理学观论述某些观点值得商榷。胡适不但早于冯友兰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或"新儒家",而且亦早于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的英译者卜德将"理学"英译为"Neo-Confucianism"。在"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观照下,胡适先生对理学的评价多为负面,认为清代的考据学源于宋代之理学但又回归到经院哲学,而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弊端在于背离"经世致用"。同时,胡适还辨明了理学与佛、道教之间的历史渊源以及理学的终极目标。这些都是颇有价值的见解,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胡适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先生所著"贞元六书"中的《新原道》一书,体现了冯友兰先生丰富的判教思想,是"贞元六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标准,评判中国哲学史上各主要时期以及各主要学派的哲学思想,并以自己所创立的"新理学"体系为结,阐述了"新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本文对《新原道》的判教思想进行具体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在20世纪30、40年代依据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建构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而作为冯友兰先生“新理学”体系构成的“贞元六书”则涵盖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哲学。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最终仍要指向人生的问题,从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到贞元六书之一的《新原人》,冯先生通过对已有的文化哲学的分析对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构化出关于人生境界的体系界分,也最终将对文化哲学的探讨落实到对人主体本身的追问和思考上,这也表现出冯友兰先生对于复兴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和人主体价值的终极关切。  相似文献   

13.
江西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大余授学二程 ,并创立理学学说 ;江西也是理学集大成之地 ,婺源人朱熹在江西做官 ,并在白鹿洞书院等地传授理学 ,丰富并完善他的理学理论 ;明代 ,王阳明在江西把理学推向新阶段 ,他的主要著作是在赣州刊刻出来的 ,主要观点“致良知”是在赣州完善的。有宋以来 ,江西诞生了一大批理学家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先生在其形而上学的《新理学》中,通过对“具体的事物”、“实际”和“真际”的逐层分析,创立了他的“共相说”。根据其共相理论,他从文化类型的角度,对中西文化的特质和差异作了较为全面而科学的阐释。他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文化之争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先进文化给以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因此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共相理论及其中西文化观,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冯友兰和金岳霖创立的新理学是分析哲学的中国化,在中国分析哲学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理学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了宋明儒学的理学,另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的逻辑经验主义。对于旧理学,它的新颖之处在于明确地引入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于逻辑经验主义,它的新颖之处在于适当地引入形而上学。冯友兰的形而上学主要包括四个概念,即理、气、道体和大全,金岳霖的形而上学主要包括三个概念,即道、式和能,这两组概念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在方法论上,新理学主张正方法和负方法的结合,即逻辑分析和静默显示的结合。从新理学的角度看,拒斥形而上学的逻辑经验主义眼界过窄,而借助文学语言的诗化哲学则说得过多,尽管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新理学面临关于“存在问题”的困境,出路在于区分语言性质的形而上学和实践性质的形而中学。 关键词:分析哲学;新理学;冯友兰;金岳霖;诗化哲学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哲学思想。就丰富而言,“新理学”体系既有社会生活方法论中的人与人和谐;又有“天地境界”说中的“天人”和谐。就深刻来讲,以“理”为主要范畴的“新理学”形上学体系,通过其心性论为“境界说”和“社会生活方法论”提供了“最哲学”的形上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冯友兰在其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五百万字的浩繁著述确立了自己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双重身份和地位。他不仅因继胡适之后博采西学方法,撰写出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而名闻遐迩;而且由于“上接程(颐)朱(熹)理学,并与西方新实在论相贯通,构筑了富于思辨性的独特思想体系”“新理学”而蜚声海内外。冯氏的“新理学”四十年代问世以后,即“引起国内思想界许多批评,讨论,辩难、思考。”解放后,“新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更是受到了激烈批评。但是人们过去对“新理学”的批评并没有升华到辩证否定、扬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训》对道德、理性与情感进行了细致的分殊;在此基础上,冯友兰主张个人应以理化情,避免不道德的行为。这样的“生活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提倡在“觉解”基础上过一种理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1895~1990)的“新理学”在溶合中西哲学、重建形上学体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从冯氏思想的内在逻辑出发,分疏理——真元之气——道——心性情等四个层面,对“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做了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合分析了冯友兰在各个时期的理论,对其新理学的内容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对这一哲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新的论证。对廖平之学做了初步介绍,提醒人们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上册和下册中某些观点的不同,冯友兰其实是以廖平之学而非康有为之学做为“经学时代”下限的。文章还尝试对冯友兰建国以后复杂混乱甚至自相矛盾的哲学思想进行初步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