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新型金融框架,以绿色金融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全球性命题。当前,瑞士等发达国家已积累了丰富的绿色金融实践经验;我国也率先提出全球第一个系统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在贵州等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区域试点,进行了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地方实践。通过梳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总结瑞士先进经验,梳理国内试点城市特色实践,为成都深入发展绿色金融提出切实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而科技金融是创新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四川省1996-2020年为样本区间,采用TVP-VAR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创新水平的时变影响,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地区创新水平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2011年,四川省成都高新区、绵阳市同时入选为全国第一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这意味着四川省的科技与金融取得进一步融合与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省份与重要推手。加强四川省科技金融对创新的支持广度与深度同时,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3,(16):28-31
金融创新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跨越的命脉之一,越来越多地被地方所重视,纷纷推出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创新的举措、方案。创新的重点主要包括: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规范发展民间融资试点、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培育组建融资再担保公司、金融要素市场发展、引导保险资金投资等。2012年3月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背景下,要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就必须进行金融行业的创新。绿色金融成为金融行业的创新金融工具,有利于通过金融创新手段实现约束和引导企业的发展。本文阐释了绿色金融的内涵和其现实作用,指出了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管理操作性比较差,绿色金融的创新缺少支撑的金融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创新绿色金融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要营建良好的金融创新的社会环境,金融机构应完善绿色金融的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信贷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按照贡献度依次是:师资结构、教学内容及方法、金融机构的规模、金融机构的利润和企业与高校联动程度。高校要实施分层分类的绿色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促进师资结构合理化;金融机构要依托互联网平台扩大机构规模,拓宽业务范围,提高自身对绿色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高校要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让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校企共赢;政府要统一绿色金融创新人才标准,推进绿色金融创新人才政策落地,促进绿色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数字金融已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以数字金融和企业绿色创新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阻碍。因此,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数字金融服务,提升数字金融创新能力等成为数字金融和企业绿色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北京     
贺强:将北京作为低碳金融创新试点城市将北京作为低碳金融创新试点城市.通过发展低碳金融促进北京市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低碳转型,、北京市开展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碳减排指标交易试点.推进北京市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碳交易、碳金融工具开发应用和碳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先期探索和试点。  相似文献   

8.
绿色金融被视为推动碳减排直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体现为显著降低了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在东部地区的碳减排效应更加明显。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强化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引导作用,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的绿色金融政策,以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了2011—2018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综合运用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理距离与经济差异是其产生空间溢出的重要因素;(2)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存在一定抑制作用;(3)地区适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地区过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则对其产生显著“拉低效应”;(4)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5)推广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地区竞争与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的负向影响也主要源于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为此,推动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保持地区间的适度竞争,分类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将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0.
乔菲  文雯 《管理学报》2023,(8):1189-1197
基于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采用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从绿色创新的视角,探究社会信用体系改革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在市场化程度较薄弱的地区中,社会信用体系改革发挥了更强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社会信用体系改革对民营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显示,社会信用体系改革通过激发创新意愿、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降低融资成本的途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拓展性研究显示,社会信用体系改革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发挥了价值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1,(28):24-25
2011年,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5个中央和国家部委与北京市联合印发《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正式确定将中关村建设成人才特区。而早在2001年.深圳市就率先提出了建设人才特区的提法并开展了探索实践,江苏省在2006年选择无锡、常州等六个地区开展了人才特区试点。中组部将全国67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定位为“人才创新试验区”。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面绿色转型需要各方主体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绿色金融要争当服务、支持绿色转型的排头兵,就必须加快中国碳排放、碳交易市场建设和定价制度,稳定金融市场。在“双碳”的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指导和要求,也为金融学术界、业界和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一种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创新型金融模式即绿色金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论是各国政府,还是金融机构、企业等,均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在2016年召开的G20峰会上,绿色金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等在内的七部委也从总体上部署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同绿色金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农村信用社在进行金融改革时要涵盖业务品种、金融制度、金融工具以及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因此推进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农村信用社经营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金融创新进程的推进。在本文中,笔者将基于实际的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全球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下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下,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得到了金融业的重要支持。绿色金融就是以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最有力方式之一。本文阐释了绿色金融的含义及作用,对我国的绿色金融实践给予概括,总结出绿色金融的发展受到融资管理瓶颈、金融制度瓶颈的阻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创造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设立环保基金、构建绿色信贷体系、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绿色金融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绿色金融试验区的自然实验平台,本文系统分析了绿色信贷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影响,验证了信贷机构在环境保护中的监督治理职能.研究表明,试点区域的信贷机构,运用金融杠杆,通过信贷惩罚机制,将外部污染成本内部化为企业融资成本,进而有效激励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并且,这一激励效应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市场的环境监督效应依赖于基础制度建设,只有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绿色信贷政策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环境责任的表现.最后,本文证明了绿色信贷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激励,能显著降低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绿色经济的实现.本文验证了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扩充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理论;同时响应了十九大报告中“发展绿色金融”的文件精神,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6):14-15
正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同意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通过3年努力,义乌改革局面全面打开,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以改革促发展的综合效应逐步显现。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义乌将以国家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载体,创新贸易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金融和国土专项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进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义乌样本"。  相似文献   

18.
报告分析了哈尔滨市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情况,剖析了哈尔滨市文化消费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简化操作流程,优化消费模式;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激发消费者和试点企业参与热情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 《决策探索》2014,(11):66-67
近日,秦皇岛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前《意见》尚未对外发布。 "秦皇岛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碳试点的建设。"秦皇岛市发改委有关负责官员对记者介绍,秦皇岛将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努力探索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的低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金融改革使大量金融机构从农村撤出,迫使广大农村地区形成金融服务空白,许多农村经济组织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进一步抑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始自2003年的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使农村金融市场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辽宁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不仅增强了辽宁省支持和服务"三农"的资金实力,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更为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