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理决定论把性别看作个人的基本属性特征,而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性别不是个人的属性,是由社会建构的。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社会性别差异在幽默话语中的特点,发现大学生在幽默话语中的社会性别建构差异比较显著,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权势功能的幽默话语建构其身份,而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团结功能的幽默话语。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调查,结果表明: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有社会和个人2方面的原因,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要增强女性对自身性别的信心,健全法规以应对就业歧视,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培训和咨询;要学会正确归因,积极进取,努力拓展职业领域。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然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并未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出现性别就业歧视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有其产生的原因和改进的余地,单纯的“就业供大于求”只是表面现象.文章通过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认同倾向量表对438名大学生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认同倾向主要由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组成,其中社会认同除了其本身的内涵外还包括关系认同与集体认同;无论是个人认同还是社会认同,当代大学生认同中的积极成分要高于消极成分;影响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政治身份、民族、性别、专业、生源、年级,但其各自的影响力度不大;政治身份、专业、生源、年级对社会认同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女大学生群体的成才和成长,针对目前困扰女大学生成才和成长观念的四种社会现象,学校和各种组织应帮助女大学生并和女大学生一起,建立四项正确认知,在自我接纳能力、性别视角能力、学习能力、平衡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能力等四个方面,加强不同于男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的修养,完成三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取向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研究以205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成就动机测量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和《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为工具,分析和研究了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及取向。研究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倾向显著地高于其逃避失败的倾向,这是由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宽松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及女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开阔的眼界、广博的知识共同促成的。(2)女大学生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显著地高于其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充分显示出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功能独立性的提高和增强。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更为严峻,就业权平等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以社会性别为视角进行原因分析,主要由自然生理差异、雇主性别取向、劳动者个人基于性别所作的选择、社会制度中渗透的性别观点等所造成。应当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文化制度中推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观点和措施,以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校女教师的进取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女教师是我国知识女性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也是高等教育中日益壮大的生力军,其职业成就却远远落后于男教师,因而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以进取意识为视角,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法,提出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使之对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女大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社会性别公平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时期,女性享有平等就业权是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两性协调发展的保障。然而,近年来以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为代表的女性的就业歧视,已经演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普遍现象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尽管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加强了有关禁止性别歧视、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的规定,但仍难以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歧视问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普遍下降。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重点对策为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具体说来,应当完善、细化现有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修改现行法律中不利于女性就业的规定,明确规定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和就业歧视行为,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程序或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建立、健全生育保障法律制度,将生育成本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10.
虽说人生面临着诸多选择,或者说,人生就是一 个不断选择的集合。但是,关键性的选择只有几步, 而职业的选择便是其中之一。大学生正确地选择职 业,不论是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还是对大学生拓 展奋斗领域,实现自身价值,都具有积极意义。研究 和探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引导她们走 出择业困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她们在人才市 场竞争中的实力,是大有必要的。 一、民族女大学生的择业倾向 所谓择业倾向,就是指民族女大学生在职业选 择问题上的种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意向,它是民族女 大学生自我价值取向在职业选择领域内的表现形 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市场经济年代里,社会的变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社会上形成了很多歪曲的女大学生媒体形象。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也不甚清晰,女性观也渐渐发 生了一些变化。当然,随着新媒体的监管加强,主流媒体传播的女大学生正面信息也逐渐增多,女大学生在择业择偶方面也发 生着变化。通过分析原因,对其中正面的影响加以深入引导,一些负面的影响提出了切实的对策,让女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 的女性观,从而提高自身社会价值,重塑社会荣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女性对"瘦"的追求出现跨文化一致性的背景下,女大学生也因受大众传媒文化的冲击、同伴的影响和校园身体审美文化教育的缺失、个体身体意象的认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身体意象认知障碍。因此,要转变这些"高标准一致性"身体审美文化观念,就需要通过规范大众传媒行业操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体育与健康课上的传授内容、加强身体自我感知实践及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方法,引导女大学生塑造健康的身体意象,建立健康的身体审美文化观,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身体自我、身体感知与身体行为,减少负面身体意象带来的苦恼,增强身心愉悦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大众传媒一方面为大学生社会化获取社会信息,参与社会互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途径和形式,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社会角色的适应和履行,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诸多的消极影响,需要政府部门,大众传媒,学校共同规制,为大学生社会化创新更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于信息和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大学生群体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受众之一。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介,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作用复杂。传统的三大传媒在大学生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度,大学生对舆论导向的现状总体持肯定态度,但其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全社会和高校自身必须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强化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和网络媒体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与日俱增。网络热点事件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折射的社会问题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其社会心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分析能力;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同时,国家应积极引导网络媒体,净化网络舆论空间,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手机已成为大学生须臾不离的社交工具,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在思维方式、言行举止、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变化。通过探析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认知现状,进而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大学生消费为切入点考察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支持和强迫性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强迫性消费倾向量表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高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大学生强迫性消费倾向显著正相关(r=1.003),高社会支持与强迫性消费倾向显著负相关(r=-0.167)。(2)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强迫性消费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强迫性消费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对于高社会支持者,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强迫性消费倾向预测作用不显著;而对于低社会支持者,物质主义价值观预测作用显著。结论:社会支持能够减缓个体的强迫性消费倾向,强迫性消费倾向是社会支持缺乏的心理补偿。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媒体的互动性、共享性和渗透性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载体。利用新媒体平台系统,发挥新媒体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搭建价值观培育新平台,形成培育合力和创新话语方式,能够有效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不丰富、法律素质较低,其原因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要全面提升女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既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觉汲取法律真知,提升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20.
手机媒体是当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阐述手机媒体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价值观的影响,从社会、手机媒体、学校教育、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