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罗东群 《经营管理者》2013,(27):303-303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务车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公车私用、使用成本过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腐败的滋生。对此,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有可能在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权与公车保管权的分离上。亦即以市县等为单位,成立一个用来调配及管理公车的公务车管理中心,将全部公车收归管理中心进行管辖,从而可以降低使用成本以及解决公务车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问题。  相似文献   

2.
原来只在个别地方实行的公车改革,已呈燎原之势,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在积极推行。公车改革事关党风廉政建设,节省资源和成本,势在必行。如今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公车改革收到一定成效,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  相似文献   

3.
罗东群 《经营管理者》2013,(25):296-296
在目前的市场体制下,现行的政府公务车使用方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正逐渐暴露出来,不仅包括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不利于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工作,同时还会对社会风气与价值导向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可以说,对政府公车使用进行改革是一件大有裨益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公务车改革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并正在进行全面调研工作,而这一问题也再次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务车使用的一些弊端,并对如何完善其使用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9):24-24
2月22日,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透露.在前期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广州最快将在6月对包括市管干部在内的全市公务车(约1万辆,而非误传的20万辆)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用车人使用公务车辆时.须在车载终端插入记录其身份信息的电子证件.做到“既管车又管人”。对公车使用情况的监管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实施。同时.系统还可生成统计分析报表,实现公务车信息化实时管理。  相似文献   

5.
《领导文萃》2014,(15):25-25
<正>近些年,舆论对公车改革一直在不断呼吁,地方也在努力试点,但就是看不到大规模推行。根本原因,其实还在于把公车当成了一块"肥肉":一方面,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了独享,一旦撤销公车,仿佛就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了;另一方面,改革者在分配时又摇摆不定,既想让习惯公车者利益不受损,又想让公众利益有保障。"改革中触动利益比触及灵  相似文献   

6.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2014年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条上多了一项新内容——交通补贴,中央层面的公车改革终于在《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的时间节点交上了一份答卷。但面对公车改革在中央层面仅完成第一步,公车如何处理、司机如何分流等问题还未落地;而地方层面的公车改革进程参差不齐。专家表示这份车改的"答卷",还尚未完成。中央层面车改推进仍有细节待完善随着2014年7月《关于全面推进公  相似文献   

7.
【案例简介】为破解公车改革难题,南部某省会城市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了"车改"。按照"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的理念,该市发改委牵头"车改办"将所有公车集中"过筛"。所谓单轨制,就是公车上缴统一处理;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  相似文献   

8.
王鹏 《决策探索》2014,(1):64-66
叶青,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国公车制度改革的践行者——一个放弃公车特权的厅官。不久前,他坚持了10年的"叶氏车改"终于有了结果:国家即将进行一场"更彻底的公车改革……"  相似文献   

9.
方新兵 《决策》2014,(9):89-89
公车改革最早始于1994年,回顾20年来时断时续的改革征程,不可谓毫无进展,也不可谓不能借鉴。笔者深思后认为,"公车改革"当快刀斩乱麻、快马加鞭,才能见成效。 以往各地试水公车改革的路径,不外乎发放交通补贴、统一集中管理、全程智能监测、悬挂公车标识、公车外包、接受社会监督等。  相似文献   

10.
正——前段时间,某媒体一篇"某县公车取消减千万支出需发四千万车补"的报道称车改不划算。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车改政策,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相应车补标准,但前提是:改革后的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的总额,这也是车改的政策底线。因此根本不  相似文献   

11.
公车开支居高不下,一直为社会诟病: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车辆超编、超标、维护费用昂贵……被人们称之为"车轮上的腐败".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出现车改设想,当时,全国约有3 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花费3000多亿元人民币,大大超过国防开支.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全国用在公车上的支出不抑反扬,公车改革呼声日盛,然而,整个进程却仍如"摸石头过河",深浅难测.  相似文献   

12.
京财月 《决策探索》2014,(15):26-29
始于1994年的公车改革,在第20个年头终于破冰。7月16日印发的公车改革的两个文件,不仅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而且确定了补贴标准等车改细节。在一直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等专家学者看来,公车改革之所以历经20载进展缓慢,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来自利益阶层的阻力,"但现在,在顶层的强势推动下,原来的阻力已不存在,官员阶层达成了‘共识’,如果不接受车改、抵制车改,那就不必做官"。  相似文献   

13.
公车改革不仅是国内民众热议的焦点,在世界各国,公车的使用都是媒体和公众关心的话题。那么国外对于公车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是怎么样的?是否有一些值得借鉴之处?对此,记者对新加坡、英国和韩国三国的公车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政府要正常运转,适度接待和公车费用必不可少,但是,一旦"三公"消费泛滥,演变成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旅游,就难免触犯众怒,于情、于理、于法不容。笔者认为,欲遏制"三公"消费上涨的趋势,应借鉴明代张居正的改革三法,即"申纲纪、立法度、核名实"。一曰申纲纪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有言:"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为人民  相似文献   

15.
焦海洋 《领导文萃》2009,(19):63-63
国际通行的公务车配备一般应遵循两个标准,“一是方便工作,育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为纳税人节省开支”。不知道排量3.0L、30万-40万的豪华车入选中国公务车宁列,究竟是照顾了上述哪个标准?公务车倒是和世界接轨了,可惜公务车的遴选标准没能和国际接上轨。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全国机关事务协会常务理事会议在重庆召开,会上有权威人士发言指出,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自下而上, 改革到厅局级领导干部,厅局级以及以下的干部将可能取消专用公务车。  相似文献   

17.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2014年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条上多了一项新内容--交通补贴,中央层面的公车改革终于在《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的时间节点交上了一份答卷。但面对公车改革在中央层面仅完成第一步,公车如何处理、司机如何
  分流等问题还未落地;而地方层面的公车改革进程参差不齐。专家表示这份车改的“答卷”,还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18.
公车改革之所以难度很大,是与公车的性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制度缺乏正规化以及各地经济水平不同有关。为了使公车改革不变形走样,必须制定合理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和明确改革的目的。只有让权力站在阳光下,才能使包括公车消费在内的“三公”消耗得到有效治理。地方政府“车改”之类的事务,属于地方自治事务的范畴,完全没有必要由中央政府来制定统一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公车改革之所以难度很大,是与公车的性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制度缺乏正规化以及各地经济水平不同有关。 为了使公车改革不变形走样,必须制定合理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和明确改革的目的。 只有让权力站在阳光下,才能使包括公车消费在内的“三公”消耗得到有效治理。 地方政府“车改”之类的事务,属于地方自治事务的范畴,完全没有必要由中央政府来制定统一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提出了一系列提案,呼吁公车改革。 负担惊人,公车不“公” [第0225号提案]“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O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财政不堪其重的大包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