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邪马台国方位卮言以古代中国人海外时空观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洪邪马台国位置问题是日本古代历史研究中的一大难点。长期以来,史学界为探索这一千古之谜作了大量工作,对相关文献史料的考证达到穿细入微的程度,考古学界也不断为各派观点提供物证,结果使问...  相似文献   

2.
书讯     
1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王金林同志撰写的《古代日本》于1986年1月由日本六兴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邪马台国为中心的自旧石器时代至大化改新时期日本历史的力作,全书约三十万字。此书出版后,在日本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在《朝日新闻》刊登的源弘道的《邪马台  相似文献   

3.
邪马台国的性质问题,虽然不象其位置问题那样众说纷纭,但也是关于邪马台国问题论战的焦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学者之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邪马台国“发展到国家以前的过渡期的小国联合”(井上光贞语′);有的学者认为邪马台国是“以亚细亚共同体为基础的初期专制君主权力”(上田正昭语)。在我国史学界也有多种见解,有的说邪马台国是原始民主制;有的说是奴隶制国家;有的说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等。本文主张邪马台国是带有普遍奴隶制性质的早期国家,以下试从社会、阶级和王权三方面述论之。  相似文献   

4.
汪向荣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中日关系史专家。1940年入日本京都大学,专攻东洋史。现任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1979年至1989年,汪先生共出版了12本学术著作。其中《邪马台国》、《日本教习》已被译成日文出版。近几年,汪先生闭门读书,与外界少有接触。最近,记者在北京建国门外他的临时寓所中见到他。  相似文献   

5.
史桂芳  王顺利 《日本学刊》2002,12(4):110-125
邪马台国在与中国曹魏王朝的交往中 ,积极、主动地选择吸收中国先进文化。邪马台国的文化选择 ,既受其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的影响 ,又表现出在特定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渴求程度与选择标准。邪马台居民的文化选择意识及价值取向的形成经过了长期、复杂的过程 ,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促成的。邪马台居民的文化选择 ,对当时的日本列岛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对后来日本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史学家非常重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工作。他们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学术论著。下面根据现有资料对此作一简要介绍。关于中国古代史下限的探讨这个问题,一直是日本史学工作者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四种: (一)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学派创始人内藤湖南等人认为,中国古代史的下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学者对我国古代逻辑的研究比较重视。除有关逻辑史、哲学史著作以相当篇幅介绍中国古代逻辑以外,还出版了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专著。日本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逻辑时,常把它同印度和西方的逻辑学说加以比较,从而探索中国古代逻辑的性质和特点。他们在研究中,除运用传统逻辑观点外,还常用现代符号学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汉诗是用中国汉民族文学语言和传统诗歌创作形式表达日本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它是日本汉文学艺术宝库中最主要和最有价值的文学珍品。日本汉诗,跟至今活跃于日本书坛的汉诗文书法一样,昭示了借助中国艺术语言表现日本艺术家审美理想的可能性。这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如果抛弃“淮北生枳”的陈见,从比较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和正确评价日本汉诗,对了解日本汉文学,研究诗歌创作心理学,甚至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诗家作品,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拟从不同的发展时期对日本古代汉诗作一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铜镜与日本原始王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日本研究》2010,(1):58-61
据史书记载,倭奴国王朝贡,光武赐以印绶;孝安帝时,倭王帅升请见;百年之后,倭女王卑弥呼遣使奉献,得特赐铜镜百枚.从帅升朝贡至卑弥呼遣使的百年间,倭国大乱.联系着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线索便是铜镜.大陆封建王朝下赐倭人铜镜始于帅升朝贡之时,却因吴人工匠东渡而使之在倭国内泛滥.最终导致倭国大乱.直至邪马台国时期,战乱稍平,女王卑弥呼才决定向魏明帝遣使,要求特赐铜镜以重新构筑倭国内统治秩序.日本原始王权在大陆封建王朝的影响力下逐渐发展成熟起来.本文拟从铜镜这一线索入手,初探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日本原始王权本身的发展以及其与大陆封建王朝交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日本研究》2011,(4):69-73
在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舞台上,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留下了活跃的身影。他们利用自身在生产技术与文字文化上的优势,为倭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倭王统治的确立与巩固以及倭国融入古代东亚国际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古代东亚国际社会人员交流以及日本古代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古代日本的武士和朝鲜的两班,是古代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因此也是解读其民族文化的一把钥匙。日本武士和朝鲜两班都作为位居农工商三民之上的统治阶级,其身份世袭,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不同的是,日本的武士是以来源于社会体制中的俸禄为生的消费阶层,是以忠诚和献身精神立身和行动的人,学问在他的活动范围之外,而朝鲜两班是有闲阶层,是以读书和谨守礼仪为特征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12.
<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的日本神代时期,是以"天照大神"为主尊神的神道观占据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在神道观支配下,日本古代曾流行神判法的适用.神判法最初以通过占卜获得神启为目的,发展到后来的用以证明真伪、解决当事人纠纷的裁判制度.神判法不仅是古来的日本刑罚风俗,也是古代日本统治者利用神道观维护统治秩序的刑罚工具.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古代的楚辞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楚辞>传入日本到安土·桃山时代.第二阶段为江户时代.在这一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当数西村时彦,其对楚辞的研究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加以形容.当我们在对楚辞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要从中国诗歌这一角度来进行研究,同时也应该具有从异国角度来进行研究的眼光,看看国外学者是如何接受楚辞并给出他们自己的解释的.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也许能够从中看出一些问题,并且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楚辞在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同时这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和被接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古代的史学,主要受中国史学影响。其中,儒家的修史观对日本古代史学的影响,尤显深广。其影响主要表现为鉴戒史观和正统论。一以历史为治者鉴戒,将伦理道德作为历史评价的主要基准,这是中国儒家修史宗旨与历史价值判断的特色。孔子说自己“信而好古”(《论语·述...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对日本古代律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日本应神天皇16年(公元405年)百济人王仁将《论语》携至日本,中国儒家思想即开始传入日本。自此以后,儒家思想对于日本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文学艺术各领域,均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其影响力虽有强弱兴衰的变化,却一直不曾断绝,直至今日。儒家思想对日本法律有哪些影响?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关于信息化的概念 从六十年代前期开始,世界上流行起了各种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其中较著名的有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马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古代怀疑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希腊哲学的价值正被重新认识。特别是1978年第一次在牛津,1980、1983年在别处召开的有关希腊哲学的学术会议,产生了各自的关于认识论、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及伦理思想的优秀论文集,引起了更加活跃的争论。最近出版的资料集,改善了以往研究资料简单、不能利用的情况,为今后大力推进研究带来了希望。在重新发现16世纪的皮浪主义及其对以后哲学发展的重大影响的同时,学术界对古代怀疑主义的兴趣与日俱增。古代怀疑主义并非只是考古学的遗产,它揭示了在近现代怀疑主义那里不可得见的多种可能性。下面简要地介绍几个现代学术界关于古代怀疑主义的主要论争点和值得注意的古代与现代怀疑主义的相异点。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是一个极富于自我反省精神的民族.从1945年到现在,人们不断开展关于日本人的讨论,积累了无数的研究成果,并从研究的方法论角度,分为七种类型.下面概略地介绍一下它们的主要观点、重要概念及研究动机等方面的情况.(一)国外的研究战后开展对日本人的研究,首先应推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这部书于1949年在我国翻译出版.本尼迪克特是位优秀的文化人类学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服务于美国战时情报局.她专门对日本人进行研究,于1946年出版了该书.她把日本文化看作是一种耻文化,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军事思想是日本国家和统治集团,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在古代至现代各历史发展阶段,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它反映了日本军事领域发展变化的进程。 一、日本古代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20.
石敢当—日本冲绳所见中国文化留存事物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宝元 《唐都学刊》2003,19(1):17-20
泰山石敢当是中国古代镇魔僻邪的习俗之一,它起始于唐代。有明一朝,这一习俗传入琉球,并在琉球发展演化,成为当今日本冲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印证了中华文化对海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