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也就表现在这三方面。其中,语音差别比较大,词汇差别次之,语法差别最小。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方言最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由于社会的分化,同一语言分化为多种方言。方言发展的方向有两个。一是社会如果继续分化,两种方言可能分化成为两种亲属语言。一是社会如果走向统一,方言与方言则互相靠拢,而形成民族共同语。汉语今天是沿着后一方向发展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三要素的变化速度不是一样的。语音、词汇的变化比较快,所以变化的结果,在方言中很容易呈现出较大的差别。语法变化比较缓慢,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才会有较小的变化,结果,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差别便很小。  相似文献   

2.
唐艳  黄佩 《船山学刊》2011,(3):164-165
调查母语为衡阳方言的大学生对普通话和衡阳方言的态度和使用情况,进而分析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成正相关性,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成正相关性,普通话教学应重视加强学生对语言价值的认识及对语言感情的培养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语言认同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语言认同指农民工共同使用普通话或当地方言的言语行为及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在态度、情感、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趋同;农民工语言认同包括语言期望认同、语言情感认同、语言行为认同及语言文化价值认同等;农民工语言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交际价值的促动和语言文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曾炜 《云梦学刊》2007,28(1):142-145
方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农村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家庭为单位,探讨农村方言变异与变化的模式与规律,探讨与变异相关的语言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于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维吾尔语是维吾尔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语形成了明显的方言差异。语言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现代维吾尔语可以划分为中,游、和田方言和罗布方言三大方言。文章对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词汇从表示的意义、内部结构、来源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点粗浅看法。文章认为,对维吾尔方言词汇进行认真的搜集、整理、对所搜集的词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方言词汇的特点以及与标准词汇的关系,对丰富和发展标准语词汇、规范标准语以及发现和总结语言的发展史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接触是语言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陕南方言本地话和下湖话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方言在密切接触之后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发生语言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层阶性.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最容易发生变化,其次是语音,语法是最稳定的,也是最难改变的.而且,语言各要素的内部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别,这是语言变化的阶差.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近代作品中的一些俗语词可以在现代方言中找到鲜活的用例,从现代方言的角度可以更好地考释或印证这些词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要素中,语音和语法的相对稳固性使得海外汉语方言目前在这两方面与祖籍地同一汉语方言的差别还不大,比如东南亚的粤方言广府话的语音就基本是国内粤方言广州话等的翻版。相比之下,词汇的活跃性特点却使得我们更容易从中发现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的异同。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存古性从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同,凸显了海外汉语方言的根;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创造性和兼容性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异,彰显了海外汉语方言脱离母体方言之后发生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翔实的例子论证了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尤其是现阶段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微山移民语言、微山当地方言和宝应方言的比较分析,可了解微山移民语言60多年来的语音变化,以及它向宝应当地方言和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长沙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有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趋势。综合现有的调查材料,对长沙方言知庄章组声母两次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由合到分进行了分析解释。文章认为,长沙方言知庄章组声母今读是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语言发展变化的内部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外部机制打破。  相似文献   

11.
柯玮倩 《南方论刊》2009,(1):76-77,73
方言乃“一方之言”,每一种方言都对应了其使用区域内特定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心理积淀等重要内容,含义丰富深刻,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分别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以及粤方言。粤方言,又称粤语、白话、广州话、广东话和广府话,是古南越族语言与汉语言混糅后形成的一支独特的地方语言。  相似文献   

12.
语言在城市发展中是一种颇有价值的资源。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方言和过渡语对立的语言模式。从优化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应该采取"分而治之"的语言规划策略,使洛阳方言和普通话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一、划定老城区为方言区,有意识地保留洛阳方言:投资开展与洛阳方言有关的语言研究项目,研究洛阳方言及其发展历史、传统地名等;制定合理的洛阳方言战略规划,学会一种新的语言(普通话或英语)和思维方式来应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二、在市区其它地方大力推行普通话,促使过渡语向普通话靠拢:加强学校普通话教学工作;制定行业法规,促进语言规范。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都是象亿年层岩的形成一样,由漫长的民族文化的历史积压而成的。从共时平面看,一种语言的叠置表现为其内部多种方言的同体共生,从历时平面看,这种叠置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语言的发展史。现代汉语方言,纷法复杂,差别迥异。就方言个体而言,每一种方言都是被历史一层一层地压扁在同一共时平面的实体,其内部结构既有古来的继承,又有后来的发展,呈现了时间的向度和空间的层次性;就汉语整体而言,现代汉语方言由南向北的地域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它从古至今的时间叠置。如果我们把现代汉语方言的差异梳理出来,呈现在…  相似文献   

14.
论双语交融过程中词语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双语指的是个人或语言(方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①本文所说的双语主要指普通话和粤语,有时也涉及普通话和外语或其他方言。互.互不规范词语的产生,一般来说是言语交融的结果。因为言语交融过程中,词语会发生双向性的相互渗透作用。不过,作用力是不相等的。当方言比共同语更为活跃的时候,方言的作用力就会比共同语强。这时候,言语交融过程就会同时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积极的,即共同语会大量吸收方言中有生命力的词语充实发展自己。二是消极的,即方言词语会“冲击”共同语词汇系统,使不规范(方言)词语不断涌…  相似文献   

15.
天津方言与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民族共同语、标准语和一个人的母语方言之间,并不存在着势不两立、水火不融的关系。为什么?标准语和母语都应该有,它们各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和使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比如,普通话是工作语言,天津方言是家庭语言,二者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6.
李仕春 《殷都学刊》2014,(2):111-113
20世纪以前,中国的方言研究是比较缓慢的,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方言研究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先是由点到面——从注重研究一个点的方言音系到全面铺开研究所有方言点的音系及其词汇和语法,再是和音韵学联起手来——用活的方言材料证明历史上的语言变化,最后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方言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汉语方言可以区分为七大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现象有所减少,但方言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方言是语言交流的障碍,方言优越感可能引起方言偏见和歧视,因此,方言会给社会工作带来困难.解决方言问题的基本策略是熟悉方言、培养当地人才、注意转介.  相似文献   

18.
一、从普通话和方言的性质看方言地区的“推普” 普通话和方言都是社会交际工具,都是为一定社会的全体成员服务的。我们常常把普通话和方言对举着说,其实并不意味着普通活和方言具有对立的性质,也不意味着普通活和方言只有差异性而无共同性。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既然都是社会交际工具,就得承认它们同样具有作为语言的各种条件,都能发挥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功能,都能满足社会沟通的需要。就拿粤方言来说,它是现代汉语方言中重要的一支,长期以来作为珠江三角洲的社会交际工具,对本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是发挥作用的。应该明确的是:方言并不是外来的东西。汉语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都是同源异流的关系,都是同宗同祖的关系,彼此都源自古老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使用的汉语在它通行的不同地区,由于各种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时而分化、时而统一,在长时期的分分合合中,最终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七大江语方言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有的方言之间关系比较密切,有的方言之间关系比较疏远,但总的来说,既然是同源异流,总离不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决不可能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