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伟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6):122-124
以排舞运动中的排舞服饰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和分析了近3年来全国排舞大赛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赛服饰。民族服饰的款式、色彩、材质和特色图案的元素在排舞比赛服饰中的运用,不仅推动了排舞运动的发展,同时使得民族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因为目前纳西服饰市场竞争力不强,所以有必要对纳西服饰产品进行二次设计研发,这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具体情况,依托其优势,开发出更具特色、更优秀的纳西服饰产品。 相似文献
3.
试论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朝鲜民族服饰之美,不仅表现在整体设计的简洁明快和色彩的和谐统一上,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服装的独有的审美特征和样式。在朝鲜民族传统服装样式中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源于朝鲜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民族气质以及宗教信仰,特别是源于其崇尚自然与和谐统一的质朴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传统服饰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三千年的中国服饰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息息相关。我们不仅对它的挖掘还很不够,而且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版权保护尚处于讨论阶段,立法还不够健全,不能满足当代社会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多元化的需要,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能满足日益竞争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文化安全保障的需要。针对这种现状,从传统服饰的特点深入分析、解剖相关立法规定,对传统服饰文化法律属性独特之处及其保护的价值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以求更加完善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春英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92-96
服饰既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物化形态,同时也是识别民族特点的直观标志之一。我国少数民族服饰除具有一般服饰所共有的实用、审美等基本功能与特征外,还具有民族性、区域性、时限性、性别与职业性、社会地位等多种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客家服饰看其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之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筱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大支系。自秦汉以来 ,尤其是西晋以后 ,客家先民大量从中原不断向南迁徙 ,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 ,与百越诸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的服饰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族服饰之特点 ,同时体现出南方民族服饰之特征。客家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使两者的服饰呈现多元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13-16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土家族的服饰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是反映土家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二是反映土家族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反映土家族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四是反映土家族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载体。研究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对深化土家族服饰的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推进土家族服饰的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柏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
任何民族的服饰最初都是作为生活用品出现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服饰的用途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其审美功能、民族识别功能等社会功能逐渐增强,其实用功能逐渐削弱,或作为一种记忆符号保留下来,或在特殊的场合出现,或作为艺术品被收藏和欣赏,民族服饰慢慢地退出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民族服饰功能作用的变迁导致原材料、图案、设计者与制作者、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规模、生产地、服饰工艺等多方面的变化。引发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基础的变化、政府的政策、族际交往和文化互动、价值观念的变化、新技术的介入、新兴产业的拉动、文化精英的倡导等等。民族传统服饰的变迁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不是整齐划一的,也是渐进的。因此,要从多方面加以引导,以便保持民族传统服饰更多的原真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姚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87-188
动漫游戏中所传达出来的文化理念、意识形态和审美情趣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而服饰成为了最为大众化、最为流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动漫游戏的喜爱,在动漫游戏的带动下形成了特别的风格,从衣着到鞋帽到身上的小饰品,无不散发着动漫游戏的强大魅力,为生活添加了活力。 相似文献
10.
刘锡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1):151-151
由陈高华、徐吉军主编的《中国服饰通史》(宁波出版社 2 0 0 2年 1 0月出版 )是一部自原始社会末期起至民国止的中国各民族服饰通史。作者以不同时代的典章制度和主流观念对服饰制式、风尚的形成演变所发生的影响为主线 ,以实证的方法 ,对丰富的考古实物和翔实的历史记载进行归纳、分析、比较、论证 ,描绘并建构出了一条中国服饰嬗变的历史轨迹。虽然在此著之前 ,已有几部类似著作先后问世 ,但似仍可看作是一部探索之作。可贵的是 ,其学术立场、资料搜求、叙述阐释、判断结论 ,都值得称赞。与以往主要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立论相比较 ,侧重从… 相似文献
11.
乔素娟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5):248-249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喜欢追赶时尚潮流,关注服饰的流行趋势,他们希望通过美丽的外观,赢得自信与肯定。但由于对自身身份和服饰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的服饰衍生出许多与他们的身份不相适宜的打扮。通过对大学生服饰环境和提高着装方法的论述,让学生了解服饰美的搭配,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服饰,穿出自我,穿出自信。 相似文献
12.
乔素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48-249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喜欢追赶时尚潮流,关注服饰的流行趋势,他们希望通过美丽的外观,赢得自信与肯定。但由于对自身身份和服饰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的服饰衍生出许多与他们的身份不相适宜的打扮。通过对大学生服饰环境和提高着装方法的论述,让学生了解服饰美的搭配,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服饰,穿出自我,穿出自信。 相似文献
13.
梅杉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z1):92-95
近年来,博物馆藏品作为博物馆中重要的一部分,自然必须通过高效而快捷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使得我国各博物馆的藏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效率能得到很大提高,这也是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工作能蓬勃开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杨国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
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早已为世人所公认,而少数民族女性也有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却很少被人所知晓.少数民族女性的知识,主要是通过本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以服饰为载体再现,并通过一系列象征图案的符号展示和传承下来.但是,这些图案符号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怎样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认真解读.各民族服饰的产生,蕴含了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知识的缘起,因为服饰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44
广西民族大学玉时阶教授的新著《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外第一本全面系统研究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变迁的理论专著。全书共分10章,有32万字,近400幅彩色照片。作者对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濒临消失 相似文献
16.
花瑶服饰的民俗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明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47-148,224
花瑶得名于以精湛的手工技术而独树一帜的花瑶服饰,花瑶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融汇了花瑶的历史、文化和性格,已经成为花瑶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志,成为花瑶民族精神的象征。花瑶服饰中的挑花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2006年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王露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3)
职业女性在选择合适的职业服装时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素是:服装的“TPO”的原则、职业女性的着装风格、服装配件的选择和各种搭配手法、服装色彩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8.
孙萨茹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26-29
民族服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鄂温克民族服饰也不例外。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往往形成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形成民族服饰的独特性。鄂温克族的服饰,与北方其他民族的服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使鄂温克族服饰又独具一格。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上。由于居住分散,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生活在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有生活在草原上,以牧业为生的通古斯鄂温克人和索伦鄂温克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文化在鄂温克民族服饰上有显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吏上的强盛时期,其经济文化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使得唐代妇女衣着在中国服饰史上大放光彩。以往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但他们多是直接论述唐代妇女衣着或是从诗歌角度来讨论。唐传奇对妇女衣着的描写穿插在故事情节中,可谓是恰如其分,一定程度反映了唐代妇女衣着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邓美珍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幼儿早期教育当中,音乐、舞蹈、美术等对幼儿心智方面的影响论述得较多,而幼儿服饰对心智的影响很少涉及。在童装设计当中,服饰图案是童装设计的灵魂,起点睛作用。服饰图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本文从学前幼儿身心特点出发,分析了幼儿服饰中图案对幼儿心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