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林抗战时期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研究资料索引魏华龄,郭维娟世界反法西斯总论桂林城里的两朵鲜花—日语训练班、俄文专科学校曼非《抗战文化》1939.1.1论敌人的文化进攻与我们的对策黄药眠《救亡日报》1939.2.2.1版欢迎我们苦难中的国际友人于竹如《救...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后胜利,当然首先是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斗争的结果;但同时又是与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多方面支援分不开的。 从中国抗战的全过程来看,对它提供援助较多的是两个主要的反法西斯盟国——苏联和美国。关于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人们一般是比较熟悉的。  相似文献   

3.
1931年日本在中国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的开始。中国抗战对象——日本所具有的法西斯主义特征以及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侵略性质的认定,表明中国人民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有力支持了苏军对德作战和盟军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驼峰线的开辟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进一步证明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息息相关。中国坚持抗战和远征军表现出的国际合作精神,以及中华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五个重要国家之一,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恰恰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承认,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金恒薇 《理论界》2010,(11):120-121
辽宁抗战在中国抗战史及世界反法西斯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这从历史角度来看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将辽宁抗战用文化来解读,则从新的角度诠释出辽宁人民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屈不挠,顽强抗日,并能在抗战结束后,成功地解决了审判及改造战犯的问题并创下世界改造史奇迹的全过程。综观辽宁抗战,可以将辽宁抗战的内容分为战时给民众带来的精神力量及战后遗址遗迹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从文化氛围中解读的辽宁抗战更具全面性、教育性、典型性,并对当今时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抗战文艺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2月7日至12日在成都召开。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研究学会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了这次讨论会。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文艺究竟应当如何估价,是这次讨论的重点。与会同志普遍认为,国统区抗战文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抗日民主的文艺,是“五四”新文艺的继承和发展,是世界反法西斯文艺的一翼,在历史上有过巨大的贡献。此外,大家还就党对抗战文艺的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抗战历史的文学叙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这在海外新移民作家的抗战书写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题材选择上看,新移民作家普遍选择在宏阔的世界历史背景下表现抗战,或钩沉域外华人抗战史,或叙写异族人在中国抗战时空下的命运,或再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中国战场的形成与集结,由此突破了传统抗战小说以国内战场为背景、聚焦中日二元的模式阈限。从叙事伦理上看,新移民作家一方面在小说中灌注人文理念与批判精神,从生命关怀、人性叩问、文明反思等层面对战争做出了发人深省的书写;另一方面亦自觉将重建民族形象和文化主体性内化于对抗战故事的讲述中,从而建构起一种兼具个体、民族与世界多重维度的抗战叙事。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30、40年代,上海的中外人士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包括中国抗日战争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互相支持,使这个东方大都市成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中国人民、上海人民大力支持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以实际行动救助来到上海的各方难民.同时,中国人民、上海人民的全民抗战,也得到了在沪、在华外国侨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支持.研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上海的活动及其取得的巨大成果,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以史为鉴、温故知新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省社科院、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抗战文艺研讨会于1990年11月20日至23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包括当年党的南方局领导下《新华日报》、军委会第三厅、文工会、中华全国抗敌文协的老战士,围绕“回顾与展望”这一总的主题,就抗战文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抗战文艺与国际反法西斯文艺的关系,对有争议的、被忽视的抗战时期作家、作品评价,提高抗战文艺研究的学术品位、拓展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学史上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呈现出浓厚的忧郁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既有现实的由故土沦陷带来的情感冲动的因素,更有很多复杂的历史文化因素导致的从当局到普通百姓对"东北苦难"的无视与漠视给东北作家的刺激,也有流亡处境引发的心理悲剧感受,而东北流亡文学忧郁倾向的历史文化因素在以往的文学史研究中多被遮蔽和"不见"。东北流亡作家文本中表现出的忧郁倾向和其中蕴含的对爱国主义的有限性、政权与国家的非等同性等问题,触及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和中国抗战文学的尖锐主题,达到了现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抗战文学少有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法西斯势力形成、发展、扩张过程中,1936年就出现了法西斯联盟——轴心国,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则正式成立于1942年。在中国东北地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就开始了侵略扩张,进行殖民统治。因此,东北抗联站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率先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投入到反抗法西斯战争中,从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早践行者。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前途命运的一场大规模的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在这场反法西斯世界大战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它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毛泽东同志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12.
抗战相持阶段,叶剑英在桂林团结新桂系坚持抗战,筹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宣传中共抗战战略方针,领导中共地下工作,加强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系。这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民众抗日热情高涨,壮大中共在桂力量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的胜利蔡锦松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者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抗战八年中,既有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同日本法西斯之间的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中间从未停止过的反法西斯战场。长时间内,中国人民在亚洲大陆承担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责任,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由于我们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和宣传不够,国外一些历史学家或由于对中国抗战的情况不够了解,或囿于某种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持否定态度。或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单纯的民族自卫战争,是孤立的局部的小战争;或曰中国军队几乎没参加过什么大的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治军思想探讨季云飞蒋介石,作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中国政府主持抗日战争的首脑,在八年抗战中,尽管在军事决策与指挥上有不少失误,在政治上有限共、反共的一面,但是,他始终没放弃抗日旗帜,坚持民族立场,指挥军队抵御、抗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二战题材电影有三种面相:"英雄传奇类抗战电影"、"回归历史的抗战电影"、"反思类二战电影".传奇类过强而反思类不足是中国二战题材电影的特点.欧美国家的二战电影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丰硕成果,而我国导演反思"二战"的视角还不到位.只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本质,并从根本上揭示其形成法西斯观念的内在原因,才能触及"二战"的本质从而达到反思战争的目的.抗战-反法西斯-反战,是认识这场战争的三个有序过程,既切合人们对"二战"历史的认识规律,又符合一般观众思想运行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来说,"反法西斯"环节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兴起的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是广西社会科学领域一项对文化积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科研项目。这里,就桂林抗战文化十年来的研究概况,包括工作成果和存在问题,作一个回顾性的述评。一、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缘起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重大意义是由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发展、壮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出了巨大贡献.吴玉章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际,他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主张,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赢得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在国内,向全国人民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主张、伟大意义,揭露投降派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阴谋,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积极参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同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反侵略战争。其间,作为中国的北方邻国,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曾以间接或直接方式参预并影响了这场战争。本文拟就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进行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确曾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必经给予充分肯定的。首先,苏联政府的反法西斯立场和它远东地区强大军事力量的存在,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战,也对侵华日军形成巨大压力。芦沟桥事变发生后,苏联的新闻舆论率先以鲜…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努力建立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广泛的民众性、相对的稳定性、在共同纲领统一下的一致性、坚持抗战的坚定性、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具有典型性等。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早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为我党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