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此诗为七绝名篇,历代诗歌选本多收录.然其作于何地,至今莫衷一是.韩醇<诂训柳集>卷四二云:"元和十四年(819)春作."柳宗元此时正在柳州刺史任上.但今人多持否定意见,如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即认为此诗作于"永州贬所",何书置<柳宗元研究>亦认为作于永州.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明确"破额山"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作于永州不同时期的两首渔翁诗,其创作风格和渔翁形象都大不相同.前后的不同,折射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心态变化.柳宗元诗中的渔翁,不仅包蕴了中国文学史上"渔父"形象所特具的象征性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作者本人的自喻性形象.其笔下渔翁的精神面貌和生活面貌,可视为柳宗元在永州期间精神与生活的折光.因此,考察柳宗元渔翁诗,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柳宗元在永州期间的情感状态和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山水诗大多作于贬谪为永州司马与柳州刺史期间,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沉思与求索,在审美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尤其是在时空形态方面有着显著的创造,建构起新颖而完美的时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南地区自古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华夏族与那里的少数民族间的交往不断向纵深发展。到了汉唐时期,许多有识之上都积极地促进这种民族交往,尤其是唐代的许多南满官员,他们都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贡献较为显著。从永贞元年到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先后生活在中南地区的永州和柳州两地。永州是苗、瑶等民族先民的杂居地,而柳州则是壮族先民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十四年中,柳宗元与当地少数民族朝夕相处,深受他们的尊重和敬仰。考察柳宗元在永州和柳州时期的生活,有助…  相似文献   

5.
论贬谪文人研究“三突出模式”之二——以柳宗元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来关于贬谪文人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三突出"模式:突出罪人身份、突出险恶环境、突出健康问题.这一模式其实是存在偏差的.以柳宗元为例,因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那里就成了"蛮烟瘴雨,榛莽荒厉"之地;因为柳宗元住过龙兴寺,该寺就成了"破旧荒凉"的庙宇.实际上,永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所在;对柳宗元及其全家而言,龙兴寺则是最理想的居住之处.  相似文献   

6.
张维 《社会科学家》2005,(6):175-179
柳宗元生命中的最后四年在柳州度过,无论他当时怀着怎样的心境,他留给柳州和柳州人民的,不仅仅是"生能泽其民"的一般意义,更重要的是,柳宗元当时矛盾而复杂的心情,成为历代迁客骚人吟咏柳州的两大主题.即一方面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典型的贬谪心态的流露,另一方面以柳宗元"以利安元元为务"的抱负作为人生目标.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粤西三载"中,明代文人吟咏柳宗元和柳州的诗文作品的解读,探讨明代迁客骚人对柳宗元和柳州的基本认识,以说明柳宗元与柳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在柳州留下的诗文作品是人们了解柳州最直接的材料,甚至可以说,柳宗元代表的就是柳州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7.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是柳宗元谪居柳州时期唯一纯写柳州山水的散文,他仅用不足五百字的笔墨,记载了近治十多处景物。无论在写作手法还是为文谋篇上,都与永州时期的山水游记有着明显差别。这种差异折射出的正是柳宗元屡屡逢殃的仕宦历程中,在心性人格、处事态度、理想情志等各个方面的坚守或改变,反映出他当时真实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山水诗 ,多数写在永州十年 (80 5— 815 )的流放生活中 ,诗中满含着悲情。形成这种悲情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寻幽探胜、寄情山水于柳宗元实在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 ;二是游览中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三是山水染上了深怀幽愤的诗人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 ;四是与永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有关。  相似文献   

9.
赵建军 《阴山学刊》2011,(2):12-17,0
种植诗创自杜甫,是传统的咏物诗与诗歌题材日常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柳宗元的种植诗中,反映了他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态,即忧生与救治,自负与自怜,绝望与理想。而白居易的种植诗主要反映了他的闲适心态。  相似文献   

10.
徐翠先 《中州学刊》2005,(2):203-205
柳宗元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永州山水游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的佳作,主要在于它们与时代的审美文化同步.柳宗元对自然山水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在神与物游的感兴活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学意象,又用"牢笼百态"的笔墨加以表现出来."永州八记"完美地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度的审美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柳河东"之称谓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统有关,"柳柳州"之称谓与出任地方行政长官有关,而没有称之为"柳永州",与其晦暗的政治经历有关.这种一名多种称谓的现象,是由于民族文化心理所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而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柳宗元改官柳州刺史后的诗篇中,有《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这一首七律诗,结尾两句说:“非是白苹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潇水、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指他贬斥永州后居住、游览的区域。白苹洲在哪里?宋代韩醇注引述:南朝梁柳恽出任吴兴(即令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曾经写成《江南曲》,其中有“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两句。(见中华书局校勘本《柳宗元集》卷四十二)白居易集中有《白苹洲五亭记》,叙述“湖州城东南六百步,抵  相似文献   

13.
夏卫平 《学术论坛》2005,(8):145-148
柳宗元与永州的相互依存,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奇迹的创造是需要支撑的,永州给他最有价值的,是永州意识的支撑。尽管永州意识不是物化的,却在他的人品和作品中大量存在,深刻地影响着柳宗元的人格个性、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因为它,柳宗元才真正地发现永州、融进永州。因为它,又超越了永州,走向了永恒。研究柳宗元必须要研究永州,更不可遗忘永州意识。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与永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国 《船山学刊》2003,(3):109-111
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足足十年。他一生共创作作品600余篇(首),有490余篇(首)是在永州完成的,包括其名作《非国语》、《天说》、《封建论》、《永州八记》。可以说,永州十年奠定了柳宗元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永州造就了柳宗元,柳宗元推动了永州文化的繁荣。在永州文化史上,柳宗元是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他对千余年永州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承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柳宗元是永州地域文化兴起的代表人物永州地处湘、桂、粤交界,潇湘两水在此汇流,早在旧石器时代,在永州广袤的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踪…  相似文献   

15.
蔡梅良 《船山学刊》2007,(4):133-135
唐代柳宗元在永州流放期间,写出了不少以旅游景观为特色的佳作名篇,并形成了"观游"可以纯粹身心,"观游"应"以我为主宰","观游"是"为政之具"和独特的"观游"审美思想等.这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这种资源对于当今永州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贬谪文人大都具有曲折的人生经历、良好的政治品质、超人的胆识才华、非凡的传世作品,后世文人争相研究,成果颇多。然而,因为过于的热爱、同情,研究者为他们不断贴金,不惜搜集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百般美化,因而形成了一个三突出模式:突出罪人身份;突出险恶环境;突出健康问题。以受人歧视的低贱身份,在万分险恶的环境之下,拖着沉重的病体,做出突出的成绩。这样,研究对象固然戴上了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等等桂冠,那个人其实不再是真实的本他。本文谨以柳宗元为例,讨论长期研究中形成的系列偏差。在许多研究者笔下,柳宗元到永州以后健康就日益损坏,从此就多病缠身,再未康复,且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柳州刺史任,影响到年仅47岁就离开人世。其实不然。柳宗元在永州有过一段病体沉重的岁月,那是元和元年下半年到元和三年上半年之间,致病之由主要是心灵的颤栗。随着心态的逐渐平和,元和三年开始恢复,元和四年以后进入了良好状态。本文从其远游、饮酒、创作三个方面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7.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是他人生历程中一次重大转折。由于无法实现政治理想,他转而倾身文学,实现了"立言"的人生价值,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本文论述了永州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柳宗元完成人生超越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江雪》一诗为柳宗元获谴后,流寓永州所作。诗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和他的《永州八记》虽有诗、文之别,但体调极为相似——都是追求一种寂寞的美感,在孤独寂寞之中自寻安慰。作为这种心境的独白,他还写了一首《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磵,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机。……(中略)。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治柳州,有永贞革新的经验教训和永州十年理论深化的思想基础。四年的吏治,是他的自然观、历史观、政治思想在永贞革新之后的重要实践。柳宗元结束了废置十年的贬谪生活,出任刺史,从此“怀印曳绂,有社有人”。他给李愬的信里说:“意者殆不可自薄自匿以坠斯时,苟有补万分之一,虽死不憾。”态度非常积极。补什么?无非早年在长安从政“利安之道,将施于人”的抱负。关于柳宗元被贬后,从此“悲观失望”的说法,事实上是对他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答刘连州邦字》、《登柳州峨山》、《柳州寄京中亲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等在柳州的名篇,在近年来出版的柳宗元诗文选注或赏析著作中多有收入。对于这些诗文中有关柳州地理方面的注释,许多是经过严密考证而准确无误的,也有不少是不够准确或明显错误的。如有些与有关地方历史上的沿革不相符合,有的与柳州地方地理面貌的实际状况有所出入,有些问题不是亲到柳州进行实地考察是很不容易发现的。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以查考文献资料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供治柳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