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魏晋南北朝与东亚国家关系史中的“扶桑”、武宁王陵和梁元帝《职贡图》后 ,指出扶桑并不专指日本 ,因此《梁书·扶桑国传》不能证明南朝佛教已经传入日本。以往用以证明日本与南朝交往的梁元帝《职贡图》 ,其倭国使者形象是根据前代史籍记载构画的 ,反倒证明此时倭国与南朝的交往中断。另一方面 ,研究武宁王墓室的结构与砖铭 ,并与南京为中心的南朝砖室墓相比较 ,可证明武宁王陵应是南朝工匠所建造的。将这些孤立的个案联系起来 ,正好证明该时代东亚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动 ,百济成为南朝外交以及在东亚世界传播南朝文化的首要国家  相似文献   

2.
日本古代历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大陆历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日本古代史和东亚区域历史之间存在的诸多内在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学界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者们提出了将中国、日本和朝鲜历史进行整体把握的"东亚世界论"。在平成时代,日本社会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与此前历史不同的阶段性及独特性特征,学界需要对应地从各方面进行专题性的回顾与总结。在平成时代,作为研究东亚区域史的重要理论和研究领域,"东亚世界论"继续得到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时代性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总结。这一工作除了对东亚区域史的深入研究具有推进作用之外,由此还能够了解到平成时代日本社会对华思潮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莫翔 《太平洋学报》2011,19(6):31-41
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外部力量对东亚既有秩序的冲击、以及东亚内部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日本与美国在东亚的扩张和渗透、对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和变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东亚国际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美日两国的东亚政策经历了从妥协走向冲突的过程。导致美日冲突的实质是两条不同的国家发展路线之争,是原则之争,这是美日之所以走向战争的根本原因。1945年之后的日本东亚政策的惟一重大变化是手段的变化,从军事手段转变成经济手段。美国在东亚秩序中扮演强权的角色一直未变,正是由此之故,开放地区主义成为了东亚秩序建构的必然特征。  相似文献   

4.
“倭国乱”时间考索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李纯蛟中国汉朝时,在日本列岛上,有分立的“百余国”。到了公元2世纪,其中的倭国发生了内乱,从而开始了女王统治的时代。关于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载,海内外迄今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古代文献,就是西晋人陈寿撰写的《三国志·魏...  相似文献   

5.
王中田 《日本学刊》2001,(6):152-153
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变动期的东亚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 0 0 1年 9月 8— 1 0日在南开大学举行 ,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国内的代表 7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刘德有出席会议并做了主题报告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在开幕式致辞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山崎正亲、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也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着东亚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 ,从历史到现实 ,从微观到宏观 ,在学术上探讨东亚区域内的文化交融与发展变迁 ,以及东亚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过程 ,交流研…  相似文献   

6.
试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为此,日本公布了对东北移民的“新体制”和“最高宪典”,提出了“二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的行动纲领。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侵略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移民试点”时期、“武装移民”时期和“国策移民”时期。日本对东北移民侵略的险恶目的,是为了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使之充作对苏战争的后备力量,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促进满洲国的产业开放和“文化向上”,确保大和民族向东亚发展的基础;解决日本国内的人口过剩问题,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侵略政策,随着侵略者的灭亡已经彻底破产,日本人把这一结局称作“满蒙开拓团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应日本六兴出版社邀请,由中国日本史学工作者用日文撰写的《东亚中的日本历史》大型丛书,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到八七年底已全部脱稿。从今年四月起,将在东京陆续出版发行,预计年内可全部出齐,这是一部从古至今以日本历史为中心,以日中关系为线索的大型系列丛书,全书十三卷,约二百七十余万字。各卷题目及作者分别是:《倭国与东亚》(沈仁安)、《奈良文化与唐文化》(王金林)、《织丰政权与东亚》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化深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不仅是隔海相望、一苇可航的邻邦,而且有着源远流长、双向互感的千载交流史。东亚文明的基本形态——专制政体、农耕方式以及儒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三位一体,成为中日两国共同植基的背景。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日本一直悉心学习中国。  相似文献   

9.
铜镜与日本原始王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日本研究》2010,(1):58-61
据史书记载,倭奴国王朝贡,光武赐以印绶;孝安帝时,倭王帅升请见;百年之后,倭女王卑弥呼遣使奉献,得特赐铜镜百枚.从帅升朝贡至卑弥呼遣使的百年间,倭国大乱.联系着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线索便是铜镜.大陆封建王朝下赐倭人铜镜始于帅升朝贡之时,却因吴人工匠东渡而使之在倭国内泛滥.最终导致倭国大乱.直至邪马台国时期,战乱稍平,女王卑弥呼才决定向魏明帝遣使,要求特赐铜镜以重新构筑倭国内统治秩序.日本原始王权在大陆封建王朝的影响力下逐渐发展成熟起来.本文拟从铜镜这一线索入手,初探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日本原始王权本身的发展以及其与大陆封建王朝交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日本人的认识观具有多重性。日本文明与天皇制及东亚儒教文化、西 方文明和本土的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大陆国家中国和半岛国家韩国的日本 岛国文化特征。日本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中韩两国历史认识的日本人认识的特质。本文从 上述日本文化特质出发,分析了日本人对天皇制、日本战犯远东国际审判和靖国神社等历史 认识问题的层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大陆多元文化的向东辐射是日本文明的唯一起源中国民航学院刘予苇日本学者壹歧一郎先生在1989年5月22日一次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上做学术报告时说:“我们当代日本人民应当正确对待日本古代和中世纪的中国移民史,我们这些占日本人口一半的当代人是‘古代华侨’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移民法律体系构建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移民问题既是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更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如何建立移民迁出国与移入国的法律规范,协调国家主权与移民迁移权之间关系,完善难民保护制度,以及打击移民跨国跨地区犯罪都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双边及多边国家合作与对话,建构全面完善的国际移民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东亚国际体制的演变与日本的对外局部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打破了华夷体制规定的东亚原有国际秩序 ,欧美列强蜂拥而至 ,争相攫取各种殖民权益 ,东亚国际秩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紊乱局面。日本在经受“黑船来航”的冲击 ,很快走上维新道路的同时 ,拟定了追随欧美列强向东亚邻国扩张的政策。本文拟从东亚国际体制着手 ,探讨日本扩张政策的初步展开及阶段性变化。一、东亚国际秩序的混乱与日本  东亚国际秩序在古代受华夷体制的规范 ,一直相对稳定。所谓华夷体制 ,核心内容是由周围各国及尚未形成国家的地区向中华帝国朝贡修好并接受中华帝国的册封 ,中华帝国则向朝贡及受封者提供安全保证。应…  相似文献   

14.
现代所谓日本在唐朝以前还是一个被称为"倭"的国家,从"倭"更名为"日本"表面上只是国号的变动,实则背后蕴含着重大的理由--日本开始寻求与中国对等的国际地位.结合公元7至8世纪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不难看出,看似单纯的"正名"却标志了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这点上讲,"日本"国号的出现与明治维新以来近代国家意识在日本的萌芽有着等量齐观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出土的木简,有食品货物标签、登记簿、祭祀呪符、题签轴、公文书、《论语》木简等,类型多样。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等古代朝鲜三国的木简各有差异,其中百济木简与古代日本的木简具有密切的类缘性。这表明伴随着物品与人员的移动,木简也随之在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之间、百济王权与倭王权之间流播。在自中国大陆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并被接受的过程中,木简文化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衍变。朝鲜半岛出土的各种木简,为探讨此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海外移民活动,同为亚洲的近代移民大国中印两国迥然相异,极具特色。近代日本海外移民的动因、政府的移民政策、移民思想、移民流向的特点、因移民引发的国家间角力、日本扩张主义与海外移民的关系、经济侵略主义与海外移民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构成了考察近代日本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近代日本的美国移民与日美关系为中心,通过日本政府如何处理"元年者事件"、如何应对"排日运动"、日本海外移民政策合理化调整等问题的分析,借鉴已有的国际移民理论中的相关论说,在国际关系视角下考察近代日本的海外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红  刘洪钟 《日本学刊》2023,(2):99-127
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秩序变革、新冠疫情以及东亚经济再平衡调整,都成为东亚供应链调整的重要驱动因素。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的两个主要大国均加快了供应链调整步伐,在增强本国供应链效率性、完备性的同时,通过向东盟转移以确保供应链安全性的趋势日益显著。中日供应链的调整不仅有助于东亚“三角形”供应链的形成,更有助于推动两国供应链合作的转型,两国供应链合作重心将由以中国市场为主向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提升中日市场合作层次并重转移。与此同时,中日供应链合作依然面临来自美国因素、日本因素以及其他东亚域外因素干扰的挑战。对此,中国需要加大开放力度,继续夯实和强化中国在东亚供应链中的枢纽作用,并努力持续深化中日供应链合作,以确保东亚区域整个供应链的有序重构与转型。  相似文献   

18.
1894年明治政府以国运相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这场侵略战争摧毁了东亚传统国际秩序,成为日本武力崛起、扭曲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拐点,东亚国际格局面目全非。甲午战争破坏了中朝日三国三足鼎立以维护东亚和平安全的框架,日本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走上军国主义的不归路。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相似文献   

19.
一、随笔的产生日本的随笔文学,属于散文的一种,它形式多样,短小活泼,可抒情、叙事和评论,随笔文学源于何时,众说纷纭。日本书面文化的形成,始于八世纪,日本在地理上偏安一隅,民族成分构成且又单一,在古代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她的文化母胎肯定受制于与她眦邻的近国。在古代亚洲大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相比较,则长期处于相对高层次阶段,在日本文化发  相似文献   

20.
《学问》2010,(5)
渤海建国后不久就与日本建立了密切的往来,二国保持使臣的互访关系长达200余年。古代日本主要是通过渤海使者来认识渤海国的,但因语言、地域、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日本对渤海国的认识上存在着诸多的曲解和误读。渤日交往中断后,日本有关渤海国的记忆就被尘封在仅有的几部史料中。近代以来,因军事占领等现实需求日本三次掀起了研究渤海国的热潮,相关著述随着渤海国考古发现的进展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而层出不穷,日本的渤海国认知因而趋于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