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其教学目标与内容与大学生就业力密切相关,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将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确定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更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力的内涵出发,总结了国内部分高校提升就业力的一些主要经验,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承受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可以拓宽心理教育渠道,丰富心理教育内容,提升心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与高校素质拓展计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产生“就业鸿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在就业所必需的职业观念、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缺乏,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力不足。探讨了如何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来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指出围绕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来精心设计素质拓展项目,把握主体性、参与性、实效性、指导性的原则,使素质拓展计划的针对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积极品质;追求个人的自我价 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预防大学生思想意识淡薄;激发个体积极力量等方面有着契合点。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批 判性吸收积极心理学成果提供了可能,但应寻求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之一,在其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强调自助式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关注活动和体验的自然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引申问题的解决方式;引入积极心理学不仅能完善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使学生养成自助习惯,学会主动关注自己心理健康情况。  相似文献   

7.
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对择业效能感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对大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的影响,进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观点,就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自我提升策略作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1):126-127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既重视学生的共性培养,又重视其个性发展;提倡学生自我预防的新预防观,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的积极品质、注重潜能开发、赋予正能量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内在契合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心理认知、接受和内化的培育过程。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设计活动推动当代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需要按照接受信仰心理机制"知、情、意、行"的规律,基于"感受魅力—体会力量—保障践行"路径,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策略,不仅可促进大学生主动积极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增强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对积极心理学基本理念阐述的基础上,从目标追求、人文关怀、主体价值三方面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进而提出了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三要素:增进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探索积极教育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开发;提升教师积极素质,构建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对于新时期有着新特点的大学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指引性的回答。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着力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上下功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介绍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缺失进行了梳理,强调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设计符合学生积极发展的入学课程教育目标"、"突出全员教育的作用"、"开创以学生为主体的入学教育形式"、"加强入学教育特色化建设"等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心理学新的研究趋势:积极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上.文章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一个概括的介绍与简评,认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新的方法看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将推动心理学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总结归纳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完善和改进内容和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制度体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就业直接关系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和社会公平正义,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社团对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成熟度、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性、形成良好人格和培养职业道德精神等就业能力发挥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大学生社团活动层次低水平重复、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社团资源缺乏的问题,可通过以社会基金带动社团运作模式项目化和规范化;推进社团管理目标务实化和方式人性化;加强贫困大学生社团导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建设科学规范的大学生社团,努力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积极的宣传氛围、组织系统、教育活动、评估体系、干预策略、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的家庭教育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对西华大学2007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测,就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据此分析,文章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与成长,并提出了实现这种关注的高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