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9年夏末,刚刚18岁的我和许多"老三届"的学生一样,一腔热血,满怀豪情积极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来到祖国北部边陲内蒙古,成为一名光荣的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插队前,我曾无数次勾画内蒙古的样子,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兵团战士背着钢枪、骑着骏马奔驰在绿色的草原上,多少次被这梦给笑醒。可到了我所在的一师四团十连营地就傻眼了。这整个就  相似文献   

2.
难忘王大妈     
1947年秋天,我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那时,我在廿团一营机枪连当战士。部队行军到达安徽境内六安时,我因患病,开始随团卫生队行动。到了岳西县,因进入蒋管区,远离后方,没有医院,组织上决定将伤病员分散留在当地贫苦农民家里。我和三营七连战士李敏同志就留在岳西姬家河附近的一个偏僻山庄上,分别住在两户老百姓家里养伤养病。 这个山庄地处一座大山的半山腰里,距县城约有80华里。住有五六户人家,都是贫苦农民,靠在山上开荒种地,苦度岁月。我住的王大妈家里,共有四口人。王大爷王大妈都是五十开外的人了,还有一个童养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07,(6)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谁知道珍宝岛这三个字了。可我们老三届没有不知道的。70年代初,这三个字代表反帝反修最前线,代表边疆,代表国门。当时我只有十七八岁,在黑龙江虎林珍宝岛边境团当一名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按照我的出身,我本来没资格进边境团,是我的老师竭力保举的结果。我在铁字四师37团,因为干得出  相似文献   

4.
王沁淮 《山西老年》2012,(10):19-19
1964年2月,我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建筑工程兵一二七团三营九连,连队驻在北京香山相兰旗清王朝时期修建的一个大院内。当时部队已没有国防施工任务,主要是为中央驻地进行道路、房屋维修等。我们班的主要任务是将连队打来的草料送往马场。9月的一天,我们全班战士正准备返回驻地,突然被一位警卫战士叫住,说朱德委员长来看望我们了。在马场办公室里,朱德亲切地和我们进行交谈。当了解到我是山西沁水人时,他深有感触地说:"抗战时期,我在你们沁水古堆村住过,那里的人可好啦!当年我们刚在古堆村住下,村里几十户人家就将预先做好的铪铬面送到部队。那是我第一次吃铪铬面,非常好吃,可惜在北京吃不上了,真想多吃几次。”朱德委员长问我们驻扎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5.
《源流》2007,(8)
我第一次过建军节是在1949年,地点在韩江西岸的大埔县赤水。那时我还是刚从闽粤赣边纵队青干班分配到政治部工作团的新战士。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从戎近三十年的老兵,有个记日记的习惯。从1965年从军那天起,就坚持记日记,35年来,从未间断。在世纪之交,我将日记从头翻起。当我翻到1966年1月22日——34年前的一篇日记时,目光滞留了。往事历历在目。那时,我年方19岁,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所属工建206团二营五连当战士,驻在太原市上兰村一个深山沟里。 这篇日记全文如下: 1966年1月22日 星期五 农历正月初二  相似文献   

7.
1948年11月,我在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83团1营3连2排4班当战士。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11月6日至22日)最后的两天战斗中,我曾趁黑夜冲进敌人飞机场,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虽然至今时隔60年,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8.
耻辱之心     
那时我常把饭夹成一小团一小团往上抛,趁它下落的时候,嘴突然向前一咬,就咬住了。咬住了就吃,咬小住就掉地上了。也不是成心糟蹋五谷,而是这饭实在没法下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我总是开玩笑说,百团就是我的大学。我也说不清道不明我对百团的感情何时开始变得这么热烈。付晓导师说过,出了百团的场子就分成了两种人,一种是从此不提,再也不见;还有一种就是如胶似漆,从此和百团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我属于后者。在一个火热的季节,我踏入湖南这片火辣辣的土地,走进了热火朝天的百团会场。在那里我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2012,(10):56-59
自卫反击悍将 粱光烈1940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58年1月,17岁的梁光烈入伍,成为陆军第一军一师二团工兵连的战士,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盛大阅兵式举行的前夕,梁光烈回忆起自己刚参军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百团感悟     
正与百团结缘已经一年多时间了,我非常荣幸能够走进百团大家庭,特别感恩、感谢我最崇拜的李宁团长,感谢第一批最优秀的团长讲师。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路上,每一步,每一次战斗,每一份历练,仿佛都刚刚发生,历历在目。对我来说,百团在我生命里不知不觉就开始了,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怀念红狐     
正我家耕种的荒地离家足有二十里,我和爹锄了一天地往回赶时,看见了那只叼去我家一只鸡的红狐就在不远的沙丘上站着,眨着水漉漉的两只菱形眼睛默默地望着我们。我的心里腾起了一团火……红狐的出现是在十多天前的一个月夜里。出院撒尿的我,猛然间听见鸡窝里响起了几声惊恐的咯咯声。我揉了揉睡眼,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一团红艳艳的火团在眼前掠过,蹿上院墙,箭一样地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里。我疑惑地走到鸡窝边,见地上洒了一摊扎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70年代,我所在部队从塞北高原,移防到鄂西北的武当山神农架一带的原始森林中进行国防施工。在七八年时间里,战士们就用炸药、铁镐、钢钎打通了数十条千米长的地下备战“殿堂”。  相似文献   

14.
刘树田 《老友》2008,(8):23-23
1966年,我参加工程兵总司令部赴越战地考察团,考察了八个月。当时我驻在部队中传颂着三个战士的故事。我们在越南的修路部队有三个战士,押送一车货到越南首都河内,车在路上出了事故,三个战士受了伤,送到河内的一家医院治疗。这家医院收治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60年代末,我随着百万知青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片黑土地。当年我20岁。在艰苦的边疆生活中,有苦闷,也有欢乐。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事,让我永生难忘。事情就发生在我所在的五十团五连。当时,我们连东边隔河与五十七团相邻。五十七团是以朝鲜族老职工为主的连队,被我们称为  相似文献   

16.
正接到要写一篇关于百团文章的那刻,是在长沙百团结束的第二天。紧张、激动、兴奋、惶恐,那一刻的心情可以用五味杂陈来形容,但是有一句话仿佛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就是:一日百团人,一世百团魂!  相似文献   

17.
这是我在1973年6月拍的一张照片。当时,我在山西省军区任新闻干事,照片的内容是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为解放军战士讲述烈士英勇就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庞荣峰  钱国宏 《老友》2010,(10):22-22
1949年10月1日,古老的北京城内举行了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南侧防空高炮阵地上的四门高炮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一位24岁的战士高度警惕地守候在其中一门大炮的旁边,目光炯炯地瞭望着天空。他暗下决心:"敌机胆敢来破坏,我就坚决把它打下来!誓死保卫开国大典!"——这位青年战士就是庞荣峰。  相似文献   

19.
如今,成天吃白馍大米、肉蛋鱼,天天像过年,把人都吃腻了,时常觉得没胃口。为改善一下口味,吃个稀罕,我叫老伴打了一顿“搅团”。吃着美味可口的“搅团”,不由勾起我对当年生活的回忆。“搅团”多用粗粮做成,是当年穷人的家常饭食。如今,人们很少吃它,青少年甚至连“搅团”为何物也弄不懂了。“搅团”又称“糊涂”。因它不费牙齿,很适合老年人食用,故也称它“老人喜欢”。据了解,在过去,“搅团”不仅家乡人爱吃,邻近的山东和西北人也爱吃。西北人把“搅团”称“撒饭”。虽叫法不同,但做法吃法却大同小异。小时候,我总觉得母…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敬爱的周总理诞生八十周年的日子里,一个红军战士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红军长征初期的艰苦岁月,周恩来付主席三次到我们红一师三团,亲率我们行军、作战,突破层层封锁线,向着毛主席指出的路线胜利前进的情景,使我更加深切地怀念周总理。他在红军艰苦长征、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所立下的卓越功勋,永远激励着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