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清代(鸦片战争前)的矿冶政策矿冶业虽是历史悠久的重要手工业部门,但清政府却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手工业和商业是诸业之末,说什么“四民以士为首,农次之,工商其下者.”这种思想,实是战国时期地主阶级所散布的重本轻末思想的继续。如说“农事害”是“饥之本”,“女工伤”是“寒之原”。农业为衣食之源。苟子就说:“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窖仓廪者,财之末也。”当然,在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这是无可非议的。思格斯就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广西同全国一样,政治局面动荡不安,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清朝统一广西之后,为了巩固它的封建统治,对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比较注意。特别是自从广西实行“摊丁入亩”以后,人口迅速增长,很快就突破了宋、元、明三个朝代数百年间所没有达到的二百万大关,到乾隆年间更激增到六百多万人。人口的增长给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人口增长的速度很快就超过了耕地面积增长的速度,反过来又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以为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可耕地大有潜力。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其实,早在清代乾隆后期,人口增长速度已经超过耕地面积增长速度,到鸦片战争前后它们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而在今天,  相似文献   

3.
宋代在矿冶业方面的巨大成就既与当时技术的进步有关,也离不开宋代政府对其管理的积极变革,本文通过对宋代矿冶业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的进步,即合理的劳动分工、完善的绩效考核、货币激励、劳役制向召募制等变革的梳理和总结,加深了对宋代矿冶业发展的理解,同时探讨了若干对现实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前期,随着大规模城市重建工作的开展及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广西城镇商业经济在依赖便利的航运和封建政策的调节所创造的良好环境等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繁荣景象,并由此推动了整个市场体系的近代发育。  相似文献   

5.
宋朝政府的矿冶业开采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宋政府在矿冶业开采中制定的各项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包括:鼓励报矿的告发政策,矿产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规定,官营场监对矿冶户的监督与管理,舒缓民力的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6.
清代前期,在社会经济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不少,而官商问题,就是其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它的活动情形、特点及其作用,作一些初步研讨。清代官商,有官衙以巨资经商或开当放债;有皇室、藩王、贵戚、官僚筹兼商;有兼任职官或兼虚衔的商人经商.诸凡官兼商,商兼官,利用政治权力或倚仗政治权力而进行商业活动者,都应目之为官商,属于这个问题的研讨范围.  相似文献   

7.
明至清所修五部凤翔府志反映了明清时期凤翔地区的社会状况:1.明末战乱使凤翔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2.清初豁免地丁、兴修水利和道路,恢复了凤翔经济,又广泛任用汉人作官并旌表忠孝节烈,稳定了凤翔社会秩序.3.乾隆年间,凤翔地区人口耕地增加、市镇恢复、城池修葺、学校兴办,呈现盛世繁荣景象.4.生产力低下和剥削残酷使农民生活仍然贫困,政治体制的僵化和教育落后导致的民众观念的保守愚昧,使凤翔社会盛世局面的难于持续.  相似文献   

8.
顺治、康熙时期,政府还没来得及对附加税整顿。雍正时期,政府开始注意附加税问题,调查各关每年附加税征收情况,并要求各关上报所用的附加税。乾隆时,建立附加税制度。附加税是政府以制度形式,规定各关征收不同名目、抽取一定比例的费用。附加税又是各关税务行政所必须的费用,并非额外税,是制度内征收的税。附加税还是政府对税关的管理成本,大概在11%—24%之间,总额并不多。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的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的乡约段自成在清朝前期,乡约在全国普遍建立,并在乡村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迄今史学界对此未见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清朝前期的乡约作一初步探讨。讲读乡约源于周代之读法。周代之制:正月之吉,"州长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1其德行道艺而功之,以纠...  相似文献   

10.
宋代从事矿冶业生产的厢兵虽然由官府召募而来 ,但他们对封建国家仍然有很强的人身隶属关系 ,生产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犯罪而被配入军队。由于厢兵生产可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并可以为统治阶级带来高额利润 ,因此 ,长期以来一直是官府经营生产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清代前期的经济布局,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迁移、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布、以及水道运输与城镇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汉口在华中地区的崛起,以及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作了探讨,论证了湖北省经济布局的特点及其继承性。阐明经济布局的历史阶段性,继承性及空间特点,可供当前湖北省经济建设,生产布局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来,人口问题引起了严重关注,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人口也重新开始了。《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上谢忠梁先生的《中国历代人口略计表》作了初步的人口史料汇编。该文正确指出:“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是下面  相似文献   

13.
扬州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它几经兴衰,清初又发展成为我国东南地区一大商业城市。“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它的城市经济实力极为雄厚。那时全国赋税之半来自盐课,而“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因而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李斗《扬州画舫录》对清代前期扬州城商业繁荣景象有具体的描绘。本文以此书为主,结合其他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对此时期扬州城市经济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4.
蒙学教育自三代而始,历经周秦、魏晋、唐宋的稳步发展,至清已达到更为完备和成熟的程度。伴随着蒙学教育的发展,清代前期的蒙学教材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多样化、完备化的发展态势。在教材的编纂体例上,更为关注儿童自身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行文上注重押韵、内容上贴近日常生活。此一时期蒙学教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对前代蒙学教材的合理继承;重视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突出历史性与常识性的教育内容;与科举取士的紧密结合以及杂字教材的出现等。  相似文献   

15.
16.
清代前期汉口的商品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它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是全国水陆交通干线的交叉点,而汉口是武汉三镇的商业中心所在。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中,武汉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两通”为起点,振兴武汉经济的改革方案。即从搞好交通、搞活流通两方面入手,带动武汉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它在活跃经济,繁荣市场方面已经初见成效。这在武汉,尤其汉口,是有其深厚历史根基的。可以这样说,清代前期汉口镇之兴起,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也正是“两通”发展的结果。因此,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对当前武汉市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借鉴。限于篇幅,本文仅先就清前期汉口商品市场的形成、规模及主要功能等方面试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史与政治史交叉的视角,考察了清代荒政和清代政治的某些关联.对清代救荒的基本章程,清代荒政与官吏陟黜,清代荒政与吏治状况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吏治是影响救荒成效的重要因素.清代形成了以皇帝为总管、户部筹划组织、地方督抚主持、州县官具体执行的救灾组织体系.中央多渠道派员督办监察,提高了办赈救灾效率.清廷将荒政执行状况与官吏陟黜结合起来,对各级官员均有震慑作用.大体以乾隆中期为界,此前荒政颇有实效,其后荒政渐趋败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对清代前期扬州关的商品流通形式进行了探讨。扬州发达的运河航运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商业城市的地位,为清代扬州关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扬州关中转到全国各地,推动了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流,扬州也由此成为清代前期运河沿线乃至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清代赣关地处大庾岭商路的要道。清代前期,清政府为了维持赣关的正常运转,力图从制度方面进行管理,这客观上促进了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赣关中转的商品种类繁多,使得赣州成为赣湘粤闽四省边际区域的商品集散要津,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赣南地区乃至江西与周边各省贸易。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区自古号称“天府之国”,有沃野千里,兼得灌溉之利.但仔细考究起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它的赋税所入,在封建时代政府的财政收支中,却鲜有积极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累赘.即以前明为例.四川地区四面环山,仅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有都江堰灌溉之利,其余则多是崇山峻岭,极少原陧平衍之区,耕地面积较少.据文献记载,明万历6年,四川耕地面积为13、482、767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3%,除南、北直隶外,在全国十三布政使司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