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依恋理论自提出至今,已经从单纯的婴儿-照看者关系的模式逐渐延展至成人范畴。而成人依恋类型更是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特征与共性。女性,作为家庭夫妻关系中情感认知的主体,更能敏感地对夫妻关系是否稳定给予不同程度地认可。本研究根据量表评估出不同依恋类型的女士,验证当影响夫妻稳定关系的因素出现时,不同依恋类型的被试是否会出现对该稳定关系的认可度的差异。实验证明,成人依恋类型对女性在认可夫妻关系稳定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依恋理论最初来源于精神分析学,后由社会心理学家Hazan和Shaver将其运用于组织中,以研究不同的依恋类型对工作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当代西方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组织依恋。组织依恋是个体对所在组织的情感联结,表现为个体对组织的信赖感和归属感,以及个体要离开组织时对组织的留恋。员工对组织不同程度的依恋决定了组织依恋可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三种类型。我国情境中,领导风格、人际氛围、组织文化、组织投入和工作场所特征构成了组织依恋的五大影响因素,且上述五大影响因素对组织依恋类型具有相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成人依恋量表(AAS)、安全感量表(SQ)、中国版婚姻质量调查问卷(CMQI)为测量工具,我们可以探讨已婚人士的婚姻质量现状,以及婚姻质量、成人依恋与安全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婚姻质量在年龄和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有无子女、婚龄和学历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变量中心的分析发现,人际安全感在依恋亲近和婚姻质量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而且依恋焦虑不仅直接对婚姻质量产生负性影响,且通过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对婚姻质量起着间接的影响。个体中心的分析发现,成人依恋不同风格者在安全感和婚姻质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婚姻质量、安全感最高。该结论启示我们:要提高人们的婚姻质量,不能仅仅从降低依恋焦虑入手,还可以提高依恋亲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在婚姻关系中双方体验到的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安全感的提升能更好地促进婚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师生互动风格是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人际行为特点和态度特点.教师成人依恋的焦虑和回避维度分别对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性"和"亲和性"维度有显著影响,师生关系预期的"自我"维度和"学生"维度也分别对师生互动风格的两个维度发生直接影响.同时,师生关系预期的"自我"和"学生"维度,在教师成人依恋的两个维度对其师生互动风格两个维度的影响申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在上述推论的基础上可以形成教师成人依恋、师生关系预期对师生互动风格影响的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发展现状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福建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成人依恋的两个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上文科生比理科生表现出更强的回避性,年级上大一学生的依恋焦虑明显高于大二、大三学生。2.依恋两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依恋是婴幼儿与成人最早建立的关系之一,依恋关系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程度的好坏,依恋在儿童未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恋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影响,依恋还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同伴交往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对河南省2 258名大学生进行就业焦虑的现状调查,考察其择业期就业心理及相关影响因素。设计职业生涯辅导团体实验方案,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焦虑的干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在IAS量表和SAD量表总分及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分量表的前测、后测、追踪评估得分差异显著。控制组被试在IAS量表和SAD量表总分及分量表的前后测、追踪评估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该职业生涯辅导团体实验方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生依恋、幽默风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采用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幽默风格量表和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与学校适应呈显著的正相关,嘲讽型幽默、自贬型幽默与学校适应呈显著的负相关;(3)依恋回避与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呈负相关,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均与嘲讽型幽默、自贬型幽默呈正相关;(4)幽默风格在依恋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依恋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同时又通过幽默风格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依恋的研究最初是从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开始的,后来依恋的研究拓展到了成人领域。本文从成人依恋与儿童依恋的差别,在Batholomew提出的依恋两维度-四类型模型基础上,介绍了成人依恋的主要评估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这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影响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主要有个人、家庭、社会等因素,具体表现在考试焦虑、社交焦虑、情感焦虑、存在焦虑和就业焦虑等。对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主要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广泛进行社会援助。  相似文献   

11.
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交焦虑作用机制模型,分析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发生机制。采用干预实验研究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SAS-A)得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得分上组间差异显著(p<0.01)。这表明,团体绘画艺术疗法能够显著降低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并在改善留守儿童自我聚焦和外界关注方面有着积极效应。团体绘画艺术疗法的推广和国家、社会的共同发力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交焦虑、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社交焦虑问卷(IA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因素之一,引导大学生采用“合理化”、“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遇到问题时注意避免自责,将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2)留守组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阳性症状因子分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教学法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以促进医学人才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方法:将23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团体心理训练教学,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用社交能力自测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自测量表、自卑倾向自测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团体心理训练后,试验组的抑郁、焦虑、社会交往能力和5项自卑指标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教学能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力,并对大学生心理具有多方面的积极的影响功能。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1)贫困生在SCL-90量表测量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上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得分低于非贫困生;(3)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理工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合肥市211高校和985高校503名理工科硕士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理工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状况及其与群体性质、应对方式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理工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况比较严重,群体性质对就业焦虑影响呈现不同的特点,就业焦虑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和退避对就业焦虑的各要素及焦虑总分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还发现,在就业焦虑方面,存在学院类别和有无找工作经历的差异,而且差异十分显著。文中最后给出若干应对研究生就业焦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人与晚明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山人在晚宋一度活跃。明初山人敛迹 ,抵明中叶以后复演为极盛。晚明山人以能诗为特征 ,以游历于达官富室为谋生手段。山人在晚明的盛行是由于经济繁荣条件下对于高雅文化的普遍追求、政治黑暗、科举入仕道路的壅塞、佛道思想流行造成的出世心理和心学影响下的任情适性的士风 ,以及儒生与文人的混合。作为一个寄生的阶层 ,山人之主流的社会行为为谋食所需而污。山人之盛反映了知识分子脱离传统儒家人生道路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文学上对晚明飘逸闲适的文风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为考察不同社会背景的民众对西部大开发中社会问题的应对方式,本研究以自编社会问题应对策略问卷为工具,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西部省区通过分层取样选取3 025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政治面貌、单位性质、就业情况等方面不同的民众在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方式上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引导西部民众的应对行为和制定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具体的情境下考察不同人际特质和依恋类型的合作互动情况,基于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到三点结论:(1)合作情景中的男女人际特质匹配基本符合Leary的人际环状模型结构;(2)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不同的人际风格倾向;(3)不同依恋类型的男女配对的合作满意度不同,其中以双方都是安全型依恋的个体的合作满意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茅盾、吴组缃、沙丁、艾芜等人是其代表作家。 “社会剖析派”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主题具有时代性和重大性,结构布 局宏大繁复,注重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社会剖析派”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文章将结合“社会刹析派”具体作家作品和相关史料对其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