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纳税与服务历来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要改"官僚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税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对自身的角色与职能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从而提出"服务型税收"理论并运用于实践。通过对"服务型税收"历史和内涵进行理论探讨,对我国税务部门打造服务型税务机关,构建服务型税务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府流程再造是我国政府实现管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主要改革方向与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举措.从政府流程再造的目标来看,它专注于通过对于新型理念的运用来改造和重组现存流程,达到提高政府组织绩效、革除基于官僚制基础上建立的政府管理模式种种弊端的目的,同时兼顾到政府组织流程的整体.目前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主要模式为,虚拟式再造模式和实体渐进式优化模式.地方政府流程再造模式为,将流程再造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结合的模式和将流程再造与地方政府组织再造相结合的模式.基于再造的层次可以分为组织内部的再造和跨部门的再造.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政府机构的大部制改革,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规范政府机构设置,建立"效率型政府";实施绩效考核与问责制,建立"责任型政府"。探索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给城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出租房屋契约化管理作为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之一,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服务型政府的引导,以居住地为管理抓手,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核心纽带作用,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对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具有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行政管理模式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涉及民主与法治的诸多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服务型政府与有限政府的关系、服务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服务与规制的关系、服务与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实现我国行政管理模式和整个社会治理模式顺利转型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就有关这些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所作的研究与得出的结论均只是初步的,深度的研究和结论还有待各级、各地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和经验的进一步积累。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与我国三个典型的城市群相比,长株潭城市群的流动人口动力、来源和规模具有地方特点。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构建中,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除了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外,社会及流动人口个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各种思想观念的转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出发点,开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政府适时地提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目标,以实现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型.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倡导的新公共服务政府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有许多共通之处,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本文将从政府职能转变、新公共服务理论、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自由宽松型、严格限制型、防范控制型、多元整合型四种流动人口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相适应的。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对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具有普遍化、经济化、集中化、长期化、家庭化、均衡化等特点,基于此建议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前提下,实施优化工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社会服务支撑体系,重视组织化运作等,从而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愿景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服务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申报全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180家单位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归纳出包含专业性、伦理性、政策性、公益性和挑战性5项属性的服务型社会组织愿景理论框架,进一步将5项愿景属性作为条件变量,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探究组织愿景与绩效间的多重因果逻辑关联,研究发现实现组织高绩效的3个愿景组态,均以挑战性愿景为必要条件,总结命名为力拔头筹型、义利相济型和兼收并蓄型愿景;同时发现组织非高绩效的6个愿景组态,总结命名为安常守故型、刚强严苛型、华而不实型、无源之水型、水土不服型和生搬硬套型愿景。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践出发,揭示服务型社会组织愿景的内在模式及其与组织绩效的多重因果逻辑关联,不仅为理解服务型社会组织愿景的重要性做出理论贡献,而且为指导服务型社会组织的组织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行性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管理模式已受到严峻的挑战。政府改革的呼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使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今后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而要构建服务型政府,就必须一改传统管制政府的弊端,更新政府理念、优化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快速流动和人口全球性转移的今天,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愈加凸显,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在跨文化管理活动中,企业组织如何对应文化风险、解决文化冲突、进行文化整合、关注员工的文化心理适应等都是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界对于人口迁移是否属于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有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赞成者认为,迁移可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迁移是移民的生计策略;迁移带来的收入有利于迁出地的社区和家庭适应气候变化。反对者认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迁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失败,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迁移的结果通常是不理想的;强制性违背了受影响人口的意愿;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策略。通过对我国气候移民实践的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影响人口迁移动因,具有多元性,包括个体与家庭、政府干预和外部环境因素;迁移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自发性、激励性和强制性等;在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中,迁移与工程、技术性措施同等重要;迁移效果是非线性的,取决于移民政策与规划的制定、资源的整合与互济、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政府的移民理念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将气候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强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为人口迁移与安置创造条件,逐步规范和完善迁移与安置政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13.
加快兵团城镇化进程,就必须解决农牧团场的人口聚集问题。该文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兵团农牧团场人口聚集功能得到提高,人口呈现机械性增长,人口聚集依赖行政推动等特点。然而,农牧团场人口聚集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辐射能力有限、集聚人口素质不高、缺乏产业支撑、人口迁移成本不断提高和城镇管理准备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农牧团场人口聚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稳步推进"行政主导"式人口聚集,通过"增收"加快人口聚集,实施"青年人口"迁移工程,创建"宜居"城镇,树立"管理团场"向"管理城镇"转换,借助"外力"带动人口聚集。  相似文献   

14.
农民流动与村民自治——流出村和流入村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在村庄范围内大量流出或流入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常态.无论是在流出村还是流入村,农民流动都对村民自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流出村,农民流动在为村民自治准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流动农民选举权利难以实现、民主选举质量降低、民主管理陷入困境、民主决策难以实现和民主监督流于形式等等.在流入村,农民流动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社会治安的迅速恶化,严重影响了村庄社区的秩序.此外,对大量的外来农民,是否允许他们参与流入村的村民自治,也是一个迫切需要从宏观立法和微观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多元文化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疆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新疆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表现特征、发展面貌和文化特质,由此构成了多形态、多层次、多结构的多元文化形态。该文从新疆的地理位置、政治管理、民族迁徙、民族特性等方面对新疆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人口在山区农村到平原农村、平原农村到都市城镇之间出现了层级流动;不同层级的农户在契合地出现了社会融合问题。层级流动是当代农村人口为改善生存现状而进行理性选择的直接反映。由于层级流动,“乡”与“土”在不断分离,以异地务农为基础的经营性农耕文化正在凸显,并可能对中国传统农村以宗族聚居为主要特征的社区结构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参与,要做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极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从管理权限来看,现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即国有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中国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系统网络管理模式,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着手,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建立必须坚持统一标准、公正客观、诚实守信、高效实用原则,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消除人档分离、重建档案、遗弃档案等现象,促进人才流动,加快人才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加之家庭农业小规模效益低下,导致我国农地利用率存在严重问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这要求国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确认土地能够通过转让、租赁、互换、入股、抵押、投资等方式流转。其中转让、出资和抵押无需经过发包方的同意。通过税收政策引导资金和企业流向农地流转市场,对农业经营者在所得税、流转税等税收政策上给予适当优惠。在此基础上培养扶植一个繁荣的农地流转市场。农地流转市场具体可分为自发零散市场、合作经营市场、龙头企业主导市场和金融机构参与市场。政府应当组织一个有形的集中市场以促进和规范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9.
灾害移民的特征、分类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移民是指因自然灾害因素、社会灾害因素等胁迫导致的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重建活动,具有不确定性、自愿与非自愿转换性、往复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它可以分为自然灾害移民、社会灾害移民与天文灾害移民,自发灾害移民与政府主导灾害移民,自愿灾害移民和非自愿灾害移民等种类。灾害移民过程涉及自然和社会两大系统的变迁。灾害移民需要研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