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建 《领导文萃》2014,(22):1-1
<正>有干部认为,对于贪腐官员的不法利益坚决要"破",与此同时要做到干部利益"破"与"立"相辅相成,维护干部的合法利益。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在"干部利益的‘破’与‘立’相辅相成,在您看来接下来最应做好哪方面的工作?"这一问题中,受访者认为,首先要"总结反腐经验,建立起一套完善、持久、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得票率为86.8%。当前,反腐正处于治标阶段,治标的目的是为了给治本赢得时间。不可否认,导致当前严峻腐败形势的原因,不仅仅是官员个人的素质和道德问题,我们没有建成一整套使官员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的体制机制才是根源。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权力制约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为  相似文献   

2.
徐怀谦 《领导文萃》2008,(23):137-139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官员大致分如下四种:第一等,廉而能干事;第二等,贪而能干事;第三等,廉而不能干事;第四等,贪而不能干事。有些官员,倒是有清廉之名,可是在任期间,一无所为,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反不如那些贪而能干成点事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对历时十五年的经济改革开放作出评价时,最让国民在道德情感上不能接受的社会变化之一就是腐败行为的泛滥。在谈了太多的如何遏制腐败的话题之后,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问一下:“官员为什么要贪?”原因固然很多,但钱少恐怕无论如何也该算是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吧。古代的“千里做官为求财”说法,说明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在政府任职的一种世俗看法,现行体制中官员收入的长期普遍偏低,至少在意识深处不利于反腐败工作的推展。规范化的官员体制,除了强调人民公仆应有的奉献精神之外,也似乎应该看到为广大公职人员营造一种生活上较好、精神上充实的环境的必要性。我们认为,养廉虽然不是造就廉洁的充分条件,但却应该把它看成是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科级官员腐败大案频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千万级"小官大贪",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神经,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何小小科级官员竟有如此巨大能量?从这些贪污个案研究共性,我们不难发现,"小官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很多官员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财运寄托于上天和神灵的庇佑。奸佞、贪浊的官员,因其内心空虚无聊、忐忑不安,对前途毫无自信,故对鬼神之事尤其迷信。古代官场禁忌多出门之前翻历书,选日子,乃是古代官场普遍现象,今人不会觉得奇怪。不可思议的是,古代官员接到任命,前去上任,要避  相似文献   

6.
牛余庆 《领导之友》2014,(12):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就意味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官员,只要涉嫌贪腐,不论躲到哪里,不论在职还是退休,都难逃法律制裁。深刻理解"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内涵反腐有没有震慑力、能不能得民心,关键就看是否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  相似文献   

7.
聂作平 《领导文萃》2011,(15):82-86
官员成为社会最大的祸患,这与官员产生的初衷和旨义完全背道而驰。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政权走向没落的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吏治上出问题的。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官员的贪与廉、高效与低能、忠诚与离心.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器的运转是否正常有序。显而易见,道咸时代的中国官员们,几乎概莫能外地交叉感染了恶性病毒。这些病毒包括——  相似文献   

8.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48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绝大多数是5年到15年之间。"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十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十年呢。"新闻的源头始于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博士生刘九龙在  相似文献   

9.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由于官员直接掌握着国家机器,改革要靠官员执行,不少官员还在旧体制中享有某些特殊的“既得利益”,因此,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官员。他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说起躁动,真正躁动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各级政府官员。官员躁动跟现行的体制设计有关,所以有些官员面临三年不升迁的时候有些心理躁动,但我特别希望两院不能噪动,法官不能躁动。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集团性腐败的案件频频出现,一个地方大员贪腐,其他官员不但不举报,还百般为其遮掩,甚至默契配合,共同获利。官员贪腐的集团性从乾隆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间,清廷共查出了浙江嘉湖道王燧贪纵营私案、甘肃通省冒赈案、乌鲁木齐冒销帑银案、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案、闽浙总督陈辉祖抽换侵盗入官赀财案和江西巡抚郝硕勒派属员等六起集团性贪污贿赂大案,每起案件都涉及该省州县以上官员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且往往  相似文献   

12.
汇报工作,指的是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工作情况。它是上级官员向下级官员调查研究、和下级官员沟通互动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上级领导提供了一个考察下级干部的机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汇报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执政能力,关系到干部体制的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个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启动两轮中央巡视组巡视工作。一大批手握重权、身居要职的官员落马,显示了中央高层惩贪反腐、澄清吏治的决心,而  相似文献   

14.
宗承灏 《领导文萃》2013,(24):86-88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了一起清朝建国以来的头号贪污大案:甘肃贪污案。此案涉案人员之广、官员级别差距之大都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在这场肃贪风暴中,从封疆大吏到州县官员.贪污白银2万两以上的案犯斩首56人,免死发遣46人。革职、杖流、病故、畏罪自杀者数十人。一场肃贪之风横扫过后.甘肃官场为之一空。有人总结甘肃贪污案的特点:无官不贪,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不断有领导干部因"桃色丑闻"落马.和以往一样,某些领导干部再次"创新"了绯闻形式,极大地迎合了部分公众的猎奇心理.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个判断:"美色"似乎总是青睐领导干部! 一、为什么生活作风问题总是"缠"上领导干部 婚外情说到底是私德,但任何私人属性的事务一旦和"官员"二字发生联系,就已决非官员个人的私事、小事.从众多的落马官员那里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贪官都有生活作风问题,这其中不仅仅是男女关系问题,还有其个人的贪欲(贪财、贪权)等.这些人在一种特殊环境下,心理也往往会背离常人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剖析了中国企业领导人的企业家角色期待和“准官员”角色现状之间的背离,论证了作为计划经济体制遗产的“准官员”无力履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角色职能,指出通过观念革命、知识更新、能力升级,实现“准官员”向企业家的角色转位,是时代赋予中国企业领导人的世纪末使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秘复出"和"无痛复出"等现象,反映出当前的官员问责实践存在复出设计缺陷和功能定位误区,同时也折射出当前领导体制中的权责失衡和干部管理体制中的终身制残余等难题,因此需要从上述视角对官员问责的方向、对象、路径、程序等进行系统审视,从而推动其转型与重构。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市场中,人与人之间因利益的互动而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政治定律,其中有一个政治定律必须引起领导者高度重视,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对官员进行廉政教育时所说的"新官堕落定律"":没想到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让他当官当久了,全都又奸又贪。"2011年是我国市县乡村四级换届的关键年,随着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徐海波  周蕊 《决策探索》2013,(23):78-79
日前,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十一位省部级官员。耐人寻味的是,从李春城到廖少华,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台上高调反腐,台下大搞腐败”。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贪官“左手拿现金、右手拿先进”?贪宫“秀廉政语录”现象频现,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付超 《领导科学》2012,(10):54-55
现代国家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国家的公共资金得到最有效的使用。然而,据《南方周末》统计,自2001年以来,10年里出现在媒体视野中涉案上千万的贪腐案例中,科级及以下官员至少有17个,其中有13个案件发生在2008年之后,近3年来呈加剧之势。一方面是"重量级贪官"的频频出现,中央高层群策群力加大打击力度并未取得显著成绩,另一方面是处于官员架构中金字塔底端的"小贪"层出不穷,在他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攀比"的怪圈。从贪腐给国家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只有更多,没有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