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在武士阶级和幕府政权的保护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五山禅僧为主体的汉诗人通过禅宗接受中国优秀文化,掀起汉文学风潮,产生了主导当时日本文坛的"五山文学"。五山文学完成了从"偈"到"诗"的演进,推动了早期汉诗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主流文学的特点,成为日本汉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所以禅宗的世俗化,普及的不仅是宗教的禅、哲学的禅,而且是文化的禅、文学的禅。  相似文献   

2.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的写作,一方面说明鲁迅与章太炎在文学观念上相差甚远;另一方面也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与深层影响.鲁迅关于文字之观点,以及汉文字与汉文学的内在关联,处处可见受章太炎"文字文化论"与"文学复古"思路之影响.但鲁迅从来不是被动性地接受,而是体现出作为一名文学史家的学术"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两国就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交往与联系,文学方面亦是如此。在两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历程中,中国汉文学对朝鲜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史传文学便是其中之一。朝鲜古代文人或模仿其体例,或化用其典故,或吸纳其题材,或因袭其文学审美,衍生出了一部部优秀的文人小说。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杜甫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最伟大的诗人 ,给后世文学以巨大影响 ,在日本的文学史上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在日本文学史上杜甫的出现比较迟 ,产生巨大影响的时期也比较晚。本文意在对日本汉文学中的杜甫受容做概括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亚洲有三大文学圈:东亚地区的汉文学圈、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文学圈、西亚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学圈.这三大文学圈既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具有相互关联性与相互重叠性.三个文学圈以宗教传播为驱动力,各自不断地从中心向外延伸扩散,最终在各自的边缘处互相叠合,最终"三块连成一片".由此,亚洲文学区域得以形成.如果说欧洲文学区域具有"两点(希腊、希伯来)连成一线"的"同源、单线演进"的特征.呈现"y"状结构,那么可以说,亚洲文学区域则呈现出"三点扩散、渐次重叠,连成一片"的特点,在结构上犹如三个边缘相接的圆环.  相似文献   

6.
日本汉文学是一笔数量十分可观的文学遗产。但近百年来,它不仅在日本几乎处于被遗忘、湮没的境地,在中国更少为人知。对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当代日本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有些日本人对汉文学过于轻视、鄙薄,甚至认为是殖民地化的文学,这是不对的。而中国有的读者以为日本人用中文写不出什么好诗文,也是不对的。中国大智者钱钟书把文学史研究工作戏说为“发掘文墓”和“揭开文幕”。“发掘文墓”殆指文史考证带有考古发掘的性质;“揭开文幕”则说叙述文学史就像演历史剧,还有让观众(读者)鉴赏的目的。研究日本汉文学史,首先就是一种挖其古坟、文化寻根的工作。同时,对日本汉文学作鉴赏评析,也是为了充分实现其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面对浩瀚的汉文学作品,研究者常常会有惊喜的发现。有一些日本汉文学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并且得到中国方面的承认和推崇。有些人对日本汉文学的轻视是缘于自己的无知。  相似文献   

7.
一、黄诗的版本与流传在宋代文坛上堪执牛耳的黄庭坚诗文,对日本文学特别是日本的禅林文学和汉文学也曾产生过很大影响。时至今日,保存在日本国家藏书馆和几大文库中的宋、元、明、清各代黄庭坚诗文刊本,有近二十种之多。其中宋版有三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藏于内阁文库的《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外集  相似文献   

8.
词作为一种从中国传入的特殊文学体裁,在朝鲜文苑中呈现独特艺术魅力,成为朝鲜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从高丽朝到李朝末年近一千年的时间,词作仅存一千余首,还不及朝鲜一个多产诗人诗作数量.通过研究发现,朝鲜词文学不发达,与语言、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军事、外交、政治、思想文化等深层次原因密不可分.探究朝鲜古代词文学不发达的成因,对揭示朝鲜词文学发展规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话尊崇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宗师地位,对韩柳的评骘与中国文坛主流倾向相吻合,其自主意识从"文以明道"出发,突出表现为普遍的"尊韩略柳"倾向,尤以斋藤正谦《拙堂文话》"尊韩附经说"为典型。透过日本文话可以发现,韩柳之明道、宗经思想,务去陈言之文学主张以及如海似泉之文风等,均对日本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可谓日本文话中的一双反观中国的"异域之眼"。  相似文献   

10.
日本镰仓时代后期即早期"五山文化时代"是以被称为"五山派"的禅宗僧侣为中心倡导的汉文化兴盛的时代。所谓的"五山汉文学"就是由"五山派"的僧侣创作及欣赏的汉文学的总称。中国南宋时期的禅宗界中,临济宗杨岐派中的大慧宗杲一系(在日本被称为"大慧派")以及虎丘绍隆一系(在日本被称为"虎丘派")这两大系统十分昌盛。对中国"禅文化"的东渐进行梳理时,将其传播途径分为宋朝系统和元朝系统进行考察。从宋朝系统的文化内容中可以看出,其特点是以中国古典主义为基础的纯文学性格很强,比较有特色的作品大多是篇幅较长的古诗和赋等。元朝系统则更倾向于体味当时流行的文学本身。虽然其采取偈颂的形式,但在表现手法上却相当接近于世俗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