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寿诞礼仪     
人脱离母体,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就是自己的生日。生日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年复一年的生日,记载了人成长的年轮。生日于人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人们互相间要祝贺生日,俗语称“过生日”。 一般来说,50岁以下的人称过生日,50岁以上的人始称做寿。这一点各地区、各时代习俗不一,有的地方不论年龄,只要抱了孙子、留了胡子就可庆寿了;也有的地方讲究“尊亲在不敢言老”,如果父母健在,即使年过半百也是不能”做寿”的。 生日分大小,逢五逢十为整寿,较零数隆重。长江以北的人还讲究过66岁大寿。大生日有“庆九不庆十”之说,如庆祝…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有什么文\赵启强图\张兰“一个中国学者眼里的俄罗斯”之六廉价的生日宴会却也色彩斑斓──作者夫妇在莫斯科人的生日宴会上穷惯了的莫斯科人莫斯科人几乎从来就没有富裕过。在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内战和外国的封锁所留下的饥饿印象和那句著名的台词“面包会有的...  相似文献   

3.
我1982年出生在豫东山里,我们那帮孩子脑子里不断闪现的就是“穷”“富”两个字了,说实话,我们就是这样被刺激着长大的。  相似文献   

4.
谭仕芳 《老年人》2013,(4):35-35
老家有过年前泡澡的习俗,寓示干干净净过新年。父亲年轻时喜欢泡澡,那时家里没浴霸,没热水器,泡澡只能去公共澡堂了。家里哪怕再穷,过年前也是一定要去泡一次的。可自从我的3个弟弟妹妹相继出世后,家里负担日益加重,父亲这规矩就自己破了,再也没进过花钱的澡堂子。  相似文献   

5.
党媚 《中国扶贫》2016,(8):51-53
在本次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再次同学员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扶贫战略思想。“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3,(4):32-33
熊猫的愿望 大熊猫过生日,吹灭生日蜡烛后,朋友们问它许了什么愿望。大熊猫回答说:“我这辈子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个是希望把我的黑眼圈治好,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7.
张越 《金色年华》2010,(9):24-25
记忆中的第一次同情和怜惜 我记事晚,能完整地记住事情,恐怕要到五岁以后了。我的家境普通,父母都是一般职员。家里有我和姐姐两个孩子,还有姥姥,算是不穷也不富的人家。那时20世纪70年代初,我大概五六岁。那年过春节,我穿着一身新衣服,被妈妈领着出去串门。走着走着,妈妈小声说:“你看那个小妹妹多可怜!”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缪天瑞生于1908年4月15日。他生前历来不在意过生日,所以在他百岁之前.家人几乎没为他庆祝过生日.直到近年父亲才终于同意大家给他祝寿。从2006年起,他“被迫”过了4次不同“类型”的“百岁”生日。  相似文献   

9.
为孩子大办生日不妥张娟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是比较普遍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把宠爱全部集中到了孩子的身上。遇上孩子过生日,不仅孩子的父母操办,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也唯恐怠慢了家庭宝贝,跟着要铺张一番。有一位小学生,过10岁生日,家里竟为他办了5桌酒席...  相似文献   

10.
生日礼物     
“每个生日都有祝福,每个生日都有礼物”,林志颖的歌里就是这么唱的。但是我的一位朋友,却从来没有收到过生日祝福和生日礼物。他出生在一个很特别的家庭,小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大人们无暇顾及他的生日。长大后参加了工作,经常参加别人的生日party,给别人送生日礼物,在  相似文献   

11.
正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富养你,但是首先,我要有能力富养我自己。关于孩子要穷养还是富养的讨论,最近又被翻炒了一遍,成为朋友圈一大热门话题。前几年流行一个说法: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新的说法是:男孩也要富养。朋友圈的妈妈党们深以为然纷纷转发,表示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我认识一个年轻的妈妈,是“富养派”的典型代表,夫妻俩加起  相似文献   

12.
娘心似伞     
那年初冬,我应征入伍了。告别家乡的那天,年逾六旬的母亲将一把崭新的折叠洋伞放进我的行囊中,深情地凝望着我说:“娃,你就要远离家乡到部队上去了。咱家穷,娘也没啥好东西送给你,这把洋伞你带到部队上去用吧。记住,人穷志不短。想娘的时候,你就拿出来看一看,看到这把洋伞,就当看到你娘了,千万别因想家耽误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纯 《老年世界》2014,(4):21-21
我的家乡有过年包饺子放硬币的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他这一年会有好运。母亲每年包饺子都会包一枚硬币,可是不知为什么,她从没吃到过包着硬币的饺子。那只“幸运饺”不是被父亲吃到,就是被我和妹妹吃到。  相似文献   

14.
刘城淮 《老年人》2006,(8):30-30
因为旧社会的原因,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姓曾, 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与我父亲成亲, 是父亲的原配夫人。我和妹妹按家乡习俗叫她“娭毑”。另一位姓何, 就是我的生母。 “娭毑”曾经生过一个男孩, 夭折了, 后来再也没有生育。她异常疼爱我们兄妹俩, 视为己出。我十岁  相似文献   

15.
名厨有烹调的绝技,侠客有武术的绝功,而年过八旬的老妈则有一套独家的“高寿秘笈”! 老妈今年八十有四,在家乡,也算是“寿星”了。多年来,老妈独创了一套养生保健的方法和习惯。她的“高寿秘笈”只有12个字:不生气、装糊涂、勤折腾、拾童心。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生日     
何洪金 《老年人》2009,(10):32-32
母亲是个乡下人,以前从未办过生日,今年9月的一天,她却给我打来电话,说:“金娃呀,你妈活了这么大年岁了,以前没有办过生日,下个月我满60岁,你们兄妹几个都回来一趟吧。家里啥东西都有,你们就多买几挂鞭炮回来放一放,喜庆喜庆!”母亲六十大寿,做儿女的当然要回去,可我却不知道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这事也不能完全怪我,因为从我记事起,就没有见过母亲做过生日,母亲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  相似文献   

17.
命运对刘德哉是不公平的。1943年,他13岁,父亲就因病撒手西归。4年后,母亲又一病不起,瘫痪在床。父亡母病,刘德哉作为全家唯一的男丁站了出来,照管农活,操持家务,支撑着苦难的岁月。古话说:“富找富,穷对穷。”同样出身贫寒的姑娘伍满莲,由媒人牵线与刘德哉结成了夫妻。伍满莲不识字,结婚后却全力支持丈夫读书,自己承担起了一家生活的重负。1951年,机遇落到刘德哉面前。他在当地算个“秀才”,被乡里安排到小学当教师。走上讲台,刘德哉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对家庭照顾极少。伍满莲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她真诚地对丈夫说:…  相似文献   

18.
家乡的土炕     
汪洋 《老年世界》2013,(17):25-25
离别生我养我的家乡二十年了,“乡音未改鬓毛衰”,但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小米、土豆……家乡的人文习俗至今使我难以忘怀,特别是家乡的土炕,每当三九严寒的冬天、每当北风呼啸的夜晚、每当睡在发凉的木床上……我便想起了当年热乎乎的土炕。  相似文献   

19.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了《现行社保制度的“劫贫济富”效果》—文,称“社保制度建立的初衷是改善人们一一尤其是那些穷人的境况,但当这个政策推行之后,它却似乎起到了‘劫贫济富’的作用,让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不可否认,我国社保制度当前的确存在一定不足,但笔者认为,当前社保领域的一些焦点问题大都与未实现全国统筹有关。  相似文献   

20.
礼物     
“王明今天怎么了?”看着王明那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班里几个同学互相嘀咕着说。原来,王明要过十周岁生日了。中午放学出了校门,王明一边嘴里哼着“祝你生日快乐”,一边双手鼓掌打着节拍,一会儿就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