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抗日民族英雄、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戴安澜,1904年10月19日生于安徽无为县风和村。后赴南京,考入安徽公学。肄业时,适值第一次大革命,戴安澜痛感“列强未驱,军阀未除,革命未竟”,于1924年毅然投军广东革命政府。翌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立,既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亦是苏联帮助的结果。在黄埔军校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表现在:在黄埔军校的创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在黄埔军校创建后,中国共产党促进了其各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这对当时的大革命和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从1924年6月创办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前,是一所革命的军事政治学校。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该校培养了数万名军官,成为中国青年军人的摇篮,为组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黄埔师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也使得黄埔军校名扬中外。特别值得提起的还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办了女生队,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代女军官,其中,象赵一曼、游曦、胡筠等同学,还成了著名英烈。因此,研究一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的历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文霞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137-141
廖仲恺是黄埔军校的首任国民党党代表,被称为黄埔军校的"慈母"、"党军师褓",为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他担任党代表期间,他奠定了黄埔军校初期的政治方向,创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组织和制度,组织了军校初期的政治训练及第一次东征期间的政治工作.他在政治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也表明了他无法超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5.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这所学校之所以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和产生深远影响,其政治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办的、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军事政治学校。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是中国一代将帅的摇篮 ,无数黄埔军人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历次斗争中献出了生命。黄埔军校发生的历史事件 ,对国共两党的关系 ,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 80周年之际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近日已由广州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策划 ,杨应彬、曹云屏、陈建华担任顾问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曾…  相似文献   

7.
万萍 《学术界》2005,(6):293-294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因当时处于国共合作的“蜜月”时期,允许国共两党党员互相跨党,所以黄埔军校早期的教职员及学生中,有许多共产党员。但黄埔军校早期究竟有多少共产党员,他们是如何学习、生活的,他们后来又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尚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2004年6月,在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之际,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曾庆榴经多年努力,编著、出版了《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填补了这个研究空白。该书作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共分八章二十七节,近34万字,由广东省黄埔同…  相似文献   

8.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作为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和国共合作的积极推动者,李大钊通过国民党北京党部、中共北京区执委和中共上海地委等途径,以负责选拔、亲自介绍和挂名介绍等方式为黄埔军校第一期选送了23名学员,不仅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人才,也推动了国共合作发展,对黄埔军校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四年六月正式成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该校在国共两党合作期间,曾是一所革命的军事政治学校。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它一反旧式军校之常规,首创崭新的革命制度,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材,不少师生成了当时国民政府所属各部门中的核心和骨干。黄埔军校也因此被誉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那么,黄埔军校办学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呢?其重要的一条,就是采用了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特别是其政治教育,颇具特色,今天看来,也不无借鉴之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政坛回忆     
第六章从台儿庄大捷到昆仑关之役一、军事委员会的改组1938年,抗战进入第二年。1月17日,军事委员会在武汉进行改组,取消第一至第六部,改设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部。何应钦以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白崇禧以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直到此时,白崇禧才依照军委会的编制,成立他的副参谋总长办公室,以王鸿韶为主任,我任秘书,这是我从欧洲返国后第一次担任的职务。军委会政治部部长是陈诚。周恩来、黄琪翔为副部长。论资排辈,周恩来先生应当是革命军政治工作的创始人:当1924年5月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他任军校政治部主任,而陈诚那时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11.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为实行国共合作,创校建军,救国救民,才建立起来的。在我国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七年的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年代里,国共两党革命先辈曾在军校里同窗共砚,谈兵练武;在战场上生死共赴,浴血战斗。军校曾荣获:“国民革命中心”的崇高称号,领受了“东方红军”的灿烂锦旗。因此当年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革命阵营内的右派对黄埔军校都害怕起来。他们惊呼:“黄埔赤化了”!“赤黄埔兴盛了”,“黄埔是共产党的基地”,等等,可见共产党人对黄埔军校是很有影响的。因此,考查一下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黄振位任主编,李志业、侯月祥任副主编的《广东省志·大事记》(简称《广东大事记》)于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130万字。该书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档案馆、中山大学、广州师院(现并入广州大学)、广东省委党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这是广东第一部贯通古今的大事记录,又是一部索引性、资料性的工具书,也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简明读物。本书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时为经,以事为纬”,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的体例,系统简明地记述了广东的历史和现状。其特色可概括为“新”、“长”、…  相似文献   

13.
(一) 矛盾运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便要正确认识和掌握社会的矛盾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人类的社会实践,第一次如实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规律,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科学地提出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从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一些预见。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局限,还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的  相似文献   

14.
贵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刊登的《周总理与广东金山中学》一文,有四处明显讹误。一、金山中学出版的校刊是《金中周刊》,不是《金中周报》。金中校刊是在著名“党外布尔什维克”李春涛,在金中任代理校长时创办的;第一卷第一号创刊于1921年11月15日,名曰:金中月刊《进化》,刊头由前任校长张竞生所题。后,该刊改名《金中周刊》,学监吴履泰先生题写刊头字。金中校刊在创刊初期及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的联俄联共、创办黄埔军校和镇压广州商团叛乱的过程中,廖仲恺是孙中山先生至关重要的支持者。对他的表现,论者此前虽有谈及,但尚嫌不足。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一联俄联共是孙中山的重大决策。当他征求经常参与重要决策的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社学性质和作用问题,一年多来广东史学界进行了几次讨论,某些意见逐步趋向一致,如(一)鸦片战争前社学是封建政权在乡村设立的学校机构;(二)鸦片战后七八年间,广东(严格地说,应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矛盾,依然是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三)在这段时期内,因“防夷”或“抗英”而建立的社学,几乎没有一个不办团练,在历次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中,社学团练发挥了  相似文献   

17.
张治中1924年与周恩来接触,他先在黄埔军校工作,后任教育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张、周两人相处坦率真诚,对军校工作、国内外大事和中国的前途命运,可以说“英雄所见略同”.两人之间的感情、私交日深.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黄埔军官学校结婚时,由于  相似文献   

18.
王可 《学术研究》2000,(8):71-72
千禧年的初夏 ,岭南—珠江文化成了本地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经过一年多的筹备 ,先是粤澳学者 5月 2 0 -2 1日在中山联合召开了澳门回归以后第一次“岭南文化与澳门学术研讨会”。两地官员、学者和工作人员共 70余人与会 ,研讨论文 2 5篇 ,另有 8篇论文的作者未到会发言。本次会议是由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和中山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的。时隔月余 ( 6月 2 8日 ) ,省政府参事室在广东大厦又组织举行了经过近两年时间酝酿的“珠江文化研究会暨珠江文化特征研讨会” ,在宣布成立学会(黄伟宗任会长 )的同时 ,研讨了珠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爱国将领英雄行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中,有许多国民党爱国将领为抗击侵略者英勇牺牲。他们之所以能有此英雄壮举,首先因为青年时代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有浓厚的爱国情感;其次他们多数是黄埔军校前几期毕业生,受过革命思想和进步思想的影响;再次,他们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放眼未来。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欧洲基督教传教士第三次进入中国大陆,他们首先是从澳门到达广东的肇庆,之后又向内陆发展。作为当时的肇庆知府王泮从各个方面给予了传教士支持和帮助,进而使基督教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从而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