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建新(1963-),男,满族,辽宁兴城人,一级作家,现供职于辽宁省作家协会。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长篇小说《老滩》等8部,长篇报告文学3部。在《当代》《十月》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100余篇,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选栽。《大户人家》获第四届东北文学奖和第三届曹雪芹文学奖提名奖;短篇小说《收获》获入围第三届鲁迅文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是蜚声世界的文学大师,他的小说多半描写人采取行动的心理动机,发掘人在现代世界中进退维谷的处境。《熊》是其短篇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评析这篇作品,以帮助我国读者了解和认识福克纳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并对我国的小说创作有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起,周瘦鹃在中国都市通俗文学界中,就是一位创作、翻译、编辑件件皆能的文坛风云人物。其时,严美荪称他“是当今青年小说家中最负时誉的一个人”。早年,他“著、译、编”均极勤奋,曾自述:“吾们这笔耕墨耨的生活,委实和苦力人没有甚么分别,不过他们是自食其力,吾们是自食其心罢咧。”许廑父也说他“平生无嗜好,每日治事,至十五小时,常自称日文字之劳工云”。现在能见到的这位“文字劳工”的最早作品,是1911年6月11日《妇女时报》创刊号的短篇小说《落花怨》和同年《小说月报》第9—12期上的改编新剧《爱之花》。19121年,他在《妇女时报》上就翻泽柯南道尔的小说《军人之恋》和马克思论妇女问题的短文《妇女之原质》。从此,他除源源发表作品外,又热心于翻译欧美名家小说,发表于《礼拜六》等刊物上,后结集为《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分上、中、下三卷,于1917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内收四十六家的四十九篇小说。在《丛刻》中,高尔基的作品首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鲁迅和周作人曾称赞他的翻译“用心颇为恳挚,不仅志在娱悦俗人之耳目,是为近来译事之光。”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与日本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于1913年秋,陪同他那位被派到日本考察司法制度的长兄来到日本。第二年夏天,他进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念书。同年级的有郭沫若等人。据郁达夫于1927年写的《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一文,在“一高预科”求学时期,他开始接触了西洋文学。次年,他进了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理科;又次年,改读文科,在“八高”四年左右,读了俄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小说达千部。时奠定的。1921年,他发表了小说《沉论》,可以认为,这部小说正是描写了高中时代的作者化身。当时,在埋头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同时,为了填补无聊的生  相似文献   

5.
严格说来,赵新已经不能算文学新人了。从一九六四年他专心从事小说创作,在《新港》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分家记》,到一九八三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张王李赵》,已经快到二十个年头。初期虽在《人民文学》、《萌芽》、《少年文艺》等全国性的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受到县委宣传部与地区文联的重视,把他从中学调到县文化馆,出席过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但那时毕竟属于初学写作,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还是很有限的,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他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6.
在先锋小说家当中 ,余华是较为独特的 ,他的小说对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美学风格给予了彻底的否定 ,传达出对现实世界异于常人的认识和感受。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到长篇之作《许三观卖血记》 ,他不断地叙说着自己对现实世界中人及人的命运的思考、怀疑、迷惑……讲述着一个个人们无法逃离的厄运 ,展示着一幕幕的人生悲剧。余华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独特的 ,这种独特根源于他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对世界独特的感知方式。但总观其作品 ,自《在细雨中呼喊》之后 ,创作风格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前期作品中的暴力与血腥明显地减少了 ,叙述时不再那么冷漠…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派的先驱和杰出的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一生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他的每部作品都给人以心灵的强烈冲击。他把对人,对社会的思考融入自己的小说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卡夫卡的《审判》就是一部体现他艺术特色及思想深度的小说。这里,探讨小说《审判》荒诞、具有象征意义及充满艺术悖论的艺术特点以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都令人敬重和怀念。——丁玲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白话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就在鲁迅发表他的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的第二年,叶圣陶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这也是一个人?》(后改为《一生》);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两年之中共发表了二十个短篇,并以《隔膜》名篇,结集为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付梓。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随着作者思想和技巧的不断成熟,他的小说创作后来  相似文献   

9.
傅关根: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研究员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文广局直属社团——上海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他的作品《长笛》、《牧羊女》连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美院老师的作品被送往美国芝加哥世界艺术珍品博览会、美国洛杉矶中国上海油画展展出……当他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这位平易近人的画家讲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执著和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是以诗人和剧作家著称的,因此,过去对郭沫若的研究,往往侧重于诗歌和戏剧方面,而对他的小说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其实,郭沫若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数量相当可观,从一九一九年写作《牧羊哀话》开始,到一九四七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地下的笑声》止,其间近三十年,他创作了中短篇小说三十八篇,约四十万字,诚然,郭沫若小说的成就和影响不及的诗歌和戏剧,也不能与鲁迅茅盾等人相比,但较之同是创造社的郁达夫,则各有短长,在艺术性上,郭沫若不如郁达夫的严谨洗炼,细腻纤美,而思想方面的成就,则要在郁达夫之上,他的小说具有郭沫若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的独特风格——潇洒豪迈,自由奔放,如《牧羊哀话》、《漂流三部曲》、《行路难》、《地下的笑声》等作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家王小波先生於4月11日在寓所病逝,享年44岁。王小波创作的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大奖,《未来世界》获第16届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大奖。他还在小说创作之余发表了大量杂文随笔,他的作品以其幽默、反讽、抒情与丰富的想像力,形成了一种极具个人特色的文化风格,他的小说系列《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部曲充溢著对宽容、理性和人类的良知的呼唤。小波曾是数万海外留学生中的一员,他尝过他们这一代人所应尝的所有艰辛。或许,这正是他成为同代人中的便使者的原因。小波去了,为了寄托我们的怀念,特…  相似文献   

12.
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的高度统一─—评刘海涛《主体研究与文体批评》刘晓春(湛江师院中文系湛江524048)继《现代人的小说世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和《规律与技法》(新加坡作家协会1993年)之后,刘海涛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力作《主件研究与文体批评》(...  相似文献   

13.
一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作家的“钱钟书”这个名字不算响亮。国内多数人只熟知钱钟书是一位著名学者,而很少人注意到他还是个卓有成就的小说家!钱先生小说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围城》和短篇《猫》。这些作品与作者本人曾誉曾毁,饱历沧桑。小说于四十年代在郑振铎、李健吾主编的进步期刊《文艺复兴》上一经刊载,即风行一时。《围城》于一九四七、四八、四九年还重版了三次,一时洛阳纸贵,在国内文坛上引起很大轰动。李健吾等人盛赞:“刊物以发表这部新《儒林外史》为荣”,①“欣喜首先能向读者介绍。”②一些评论家如巴人、郑朝宗等,相继写了推荐文章。一九四七年的《晨光文学丛书》介绍说:“这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无不是前人艺术遗产的继承与发展者。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继承也就不会有象样的创造。从周立波的作品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均带着浓烈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许多作品中明显地吸收和融化了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优长,无论是他的名篇《暴风骤雨》,以及《铁水奔流》、《山乡巨变》,还是他的短篇小说《金戒指》、《盖满爹》、《山那边人家》等,无不表现着他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创新的轨迹。他在艺术上的见解主要地是由他在接触古典小说、戏剧、诗歌当中,惊觉于造化,默识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托马斯·哈代(1840—1928)出生于英国的一位建筑工之家,是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早年当过建筑工。其作品主要反映两大主题:①人与社会力量的抗争;②对生活与爱的嘲讽和失望。哈代自己认为他的小说可分为三类,即:①性格与环境小说,如《绿树之下》(1872年),《远离尘嚣》(1874年),《德伯家的苔丝》(1891年),等等;②浪漫与离奇小说,如《一双蓝眼睛》(1873年),《号子上校》(1880年),《城楼上的两个人》(1882年)《心上人》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当我们接连读到陆文夫同志的小说《围墙》、《万元户》、《美食家》,为他所描绘的绝妙的人生讽刺图画忍俊不禁,为他作品中的幽默风格浑然天成、无懈可击而赞叹不巳时,自然地联想起他以往的一些作品。把陆文夫的一系列作品联贯起来思考,我们会感到,他的小说中那种喜剧美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一些公认的有教养的人,他们就是不耐烦读《巴马修道院》或《幽谷百合》(《巴马修道院》:司汤达的小说;《幽谷百合》:巴尔扎克的小说)他们尽读第二流的作品。这种作品一切都安排停当,让人一看就喜欢。但是,他们既然沉湎于这种易得的快乐,他们就丢失了稍鼓勇气、稍加专心即可到手的那种更高的快乐。 发现一种高卓的乐趣,还有什么比这经验更能使人提高的呢?谁不在开头吃些辛苦,谁就终久愚昧无知。蒙田是难的。正因为他难,才  相似文献   

18.
析布思的小说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所交的朋友——小说伦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布思的一部重要论著。布思小说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亚里士多德和芝加哥学派的学说。布思根据作者、读者、作品和世界四方的关系阐述了他对小说伦理学种种问题的观点,并把它们运用到批评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他的小说伦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 邓友梅与陆文夫都是在市井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当代著名作家。从1979年开始,邓友梅把精力都放在了市井小说方面,尝试创作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曾说:“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小说。”《话说陶然亭》问世后,文坛震惊。紧接着,《双猫图》、《寻访“画儿韩”》、《〈铁笼山〉一曲谢知音》、《烟壶》、《那五》等联袂而来。这一组独特的、充满耐人咀嚼的北京风味的市井小说,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邓友梅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陆文夫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把苏州作为表现的艺术对象,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小巷文学”或“苏州文学”。特别是《美食家》这部中篇,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市井小说的佳作,也是陆文夫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它与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作品,  相似文献   

20.
马治中是近几年宁夏崭露头角的回族作家。他转入小说的创作较晚,现在看到的第一篇作品《带班组长》发表于1979年。由于不是仓促起步,加上他的辛勤努力,近几年来创作日丰。有些作品如《‘方’迷新传》、《崛起的楼群》等在区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就马治中现有的创作来说,很难把他的作品归于某一种特定的类型,作简单的界定。如有人根据作品反映的内容,把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