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法对十堰市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堰市三次产业结构整体较为合理,但结构分量影响较为微弱,区位条件欠佳,区域产业竞争力较低。其中,第一、三产业内部结构不甚合理,且其对地区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逐渐降低,区位竞争优势长期平稳但较为微弱。地区生产总值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但其优势并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区域产业竞争力较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并结合十堰市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偏离份额动态模型可以将主要工业行业的增长率分解为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通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将工业内部行业分为5类,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优势产业选择。建议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应重点扶持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或结构效应明显(对其他产业有较强带动作用)的行业,减少向不具备区域竞争优势且结构效应较差的行业配置优质资源,或将这些行业向外地转移。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是区域工业的主体,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我国制造业一级区域(苏鲁粤)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总体情况。研究发现:根据后发优势理论,江苏、山东制造业后来居上,赶超广东。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山东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竞争力最强;广东制造业基础最好,但行业发展比重失衡,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最弱。通过分析,苏鲁粤三省制造业既有竞争又有较强的互补性,应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产业联盟。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ICOP方法、竞争优势和规模优势法,测算了江西37个工业行业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系数,比较了各行业的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分析了各行业竞争力的变动趋势。发现近年来江西大部分工业行业竞争力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总体市场规模仍然太小,扩张经济总量是江西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全国真正具有较强竞争力也是当前应当作为支柱产业培育的是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但产业层次低、增加值率低,据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控制初级产品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竞争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从产业结构水平、产业高级化、产业结构效益及分工优势等方面建立了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2005年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显示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各产业规模较小、素质较低,但产业结构效益较好,承担分工职能的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中,东北老工业基地仍存在体制改革滞后、专业化合作水平低、资源浪费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担起其在全国的分工职能,从而实现重新振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对比分析东营市2005—2014年10年间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可以看出:较邻近区域而言,东营市第一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产业竞争力较低;第二产业结构单一,且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能较好地利用邻近区域的积极影响。东营市应重视推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第一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保证第二产业持续发展;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保持第三产业协调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对武汉城市圈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和规模以上行业区位商的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问题主要在于:三次产业结构相似度太高;规模以上工业行业虽已基本形成地域专业化,但优势地位不明显;产业集聚规模小,产业链延伸不充分。提出了促进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主要途径在于突出各城市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力,形成产业优势互补,配套、协作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重庆市2005—2010年数据,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系,研究了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整体状况与三次产业内部各个行业的产业结构偏离程度及竞争力水平。在研究中,本文拓展了传统意义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引入时间维度对静态的偏离份额方法进行改良,从而发现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稳健但行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内各主导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推进产业内主导行业的结构升级及提升主导行业竞争力水平是整体产业升级的较佳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为研究背景,选取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上海、武汉、重庆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简要评析三市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现状,并重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3个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及内部产业结构状况.通过产业结构相似度计算发现:三市产业结构的趋同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趋同,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相似度较低,达到了产业同构“弊大于利”的共识,偏向产业结构差异化发展的合理路径.另外,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发现3个城市都具有高于长江经济带其他各省市平均水平的竞争优势及结构优势行业.  相似文献   

10.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行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区位商和产业梯度系数等指数对湖南省主要工业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湖南具有竞争优势和承接潜力的产业,最后根据湖南省产业资源特征和承接条件,对比分析后确定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工业行业。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而产业结构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载体,其持续合理调整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是保证未来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数.运用产业结构演进理论,通过统计数据与计量模型,从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换情况以及三次产业关联程度三个方面对现阶段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基本合理,但是三次产业相互关联不够紧密,不利于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基于创业理论视角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发现,河南省的优势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游产业;在经济效益方面,河南省大部分优势工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且有的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河南省应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提升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创新;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的产业系统配套功能;及时进行产业战略转移,优化产业环境,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和发展创业型经济,通过创业和创新有效地提升产业竞争力,壮大河南区域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十一五"期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经济增长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总体来看,河南省各省辖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全省有1/2的省辖市其经济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其产业结构应予调整;分产业来看,河南省第一产业增速缓慢,第二产业增速最快,第三产业仍需大力发展。河南省应根据区域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独特优势,以促进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认为1990-2008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变迁的一般规律,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与全国水平相比,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二、三产业虽具有竞争力,但竞争优势不强,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是很明显。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根据各个地区区位、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差异,突出其区域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郑州市31个产业的结构和竞争力进行研究,认为:郑州产业结构层次不明显,总体竞争优势一般,相对增长率也不高。在该市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扩大优势行业的竞争力,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发挥城市首位度的影响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制造业的推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政府职能服务意识等,加快该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即巩固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以及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还对三次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调整战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促进了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一二三”变为“二三一”形式;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一三二”转变.但是,山东产业结构还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总体层次不高、区域之间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产业结构未能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等问题.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基于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对2003-2010年甘肃工业支柱产业进行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甘肃工业支柱产业发展总体状况良好,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区位竞争优势整体良好,但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连市海洋产业受到了沿海区域发展竞争和自身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的影响,亟待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思路。从大连市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来看,大连市只要结合自身海洋产业优势,通过制定合理的海洋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跨地域合作等措施,其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就能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辽宁省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宁省产业关联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产业关联视角,指出辽宁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低,工业的发展不能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出提高产业关联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资源整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