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本小说研究的新收获──评《话本小说史》石麟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重要一支,与长篇章回小说一样,深受读者欢迎,流传广泛深远。但是,长期以来对话本小说的研究、尤其是专题系统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八十年代初,胡士莹先生的遗著《话本小说概论》出版,这部...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是以编纂《三言》和增补《新平妖传》、《新列国志》著称的。冯梦龙之所以重视通俗小说的编纂和增补工作,与他对小说的正确认识有关,可以说是他的小说理论的实践。对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封建正统文人是鄙视的,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道听途说,为君子所不齿。因此,小说理论的兴起,比诗论、文论、词论以及曲论都要晚。直至明代嘉靖以后,随着通俗小说日益繁荣,小说理论才以序跋和评点的形式出现。如蒋大器、张尚  相似文献   

3.
古本通俗小说《跨天虹》,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来著录;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第十五章《清代的说书和话本》第三节《清人编刊的拟话本集叙录》总集《跨天虹》条云此书系“傅借华旧藏清初刊残本”,但未有具体介绍;阿英《小说闲谈》、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谭正壁《古本稀见小说汇考》、戴不凡《小说见闻录》、陈汝衡《说苑珍闻》等均未提及此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新编《中国通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已有不少研究古代小说理论的著作相继问世,可是还没有专门研究通俗小说理论的。在现代生活中,通俗小说更是发挥着其它文学样式所不具有的作用。如何提高通俗小说的审美品位,引导作家为大众提供更多与其审美趣味相适应的作品,对于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来说,是义不容辞的重任。我们欣喜地看到周启志先生编著的《中国通俗小说理论纲要》一书(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版)的出版,它在这此方面迈出了极为可喜的一大步。《纲要》主要是写“古”的。显然,作者是希望通过对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的爬罗剔抉从中淘洗出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为进一步走向当代通俗小说理论的研究架一座桥梁。选择这样一条古为今用的路子,体现了作者远大的研究眼光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关于小说《飘》的评论,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共有37篇,从数量上讲,这是《飘》的接受或批评史上评论量多的一个时期,比前四十年评论文章的总和还多。这种现象出现大致有四个原因:(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舆论气氛相对宽松,这些都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二)70年代末浙江人民出版社对小说《飘》的再版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这时中央高层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几句话使人们可以比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形成了一场对于小说《飘》的论争,在这场论争中就出现了15篇评论;(三)新时期通俗小说的复兴和国外兴起的通俗小说研究热促…  相似文献   

6.
论苏曼殊对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情僧”苏曼殊是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之一 ,他翻译和再创作的小说《惨世界》在中国侠义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爱情小说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成熟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他的身世、他的侠义小说、他的爱情小说、他与其他作家的交往 ,论述他与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之间的渊源及对中国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叙事技巧上既继承了通俗小说的特点,又吸收了古代史书笔法,使得这部小说不同于一般通俗小说,在文化品格、叙事策略和结构技巧等方面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学界所指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其主流是从清末民初产生蔓延整个民国时期,其称呼有"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民国旧派小说"、"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和"中国现代消遣小说"。前五种称谓都不够科学、不够合理。而从这类小说消遣娱乐的核心特征、自己的主张和新文学对其的批判来看,"中国现代消遣小说"的命名相对而言最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明清通俗小说文法论在明末清初金圣叹、毛伦毛宗岗父子、张竹坡等人的手中得以建构与发展。张竹坡在金圣叹的基础上发展了小说文法论,从创作论的角度反向拆解《金瓶梅》的文法,还原作者的构思,注重文法在小说情节推进中动态照应的文章之美,揭示出了《金瓶梅》复合单线乃至初步网状叙事结构,这是其在小说文法论建构上的贡献。张竹坡的文法论建构推动了清代通俗小说的创作和批评,催生出了《红楼梦》的网状叙事结构这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0.
有明一代,创作、出版的小说少说也有一两千种。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仅通俗小说留传至今的还有近两百种。从现存、现知的明代小说来看,自明代中叶起,有一个颇为繁荣的小说出版业,它们对明清小说的创作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在《古典小说史中最大的谜》一文中指出,从元至元(1335——1340)到明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的一百几十年间没有一部小说刊刻本传世。而在此以  相似文献   

11.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作案、断案的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尽管公案小说后来被侦探小说取代,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水浒传》在题材方面存在大量的公案故事,客观上,《水浒传》在艺术创作上对前代公案小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从公案小说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探索《水浒传》对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这对公案小说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水浒传》对后代小说影响方面的研究都会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天启《淮安府志》编成仅距吴承恩逝世40余年,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所记载的《西游记》肯定是小说。通俗小说能否入地方志问题没有硬性规定,天启志编者知道它是小说而将它记入,乾隆《淮安府志》编者又因为它是小说又将它删去,就是因为他们在认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了宋元以迄晚清的八百余种语体小说,介绍了它们的名称、别题、卷数、回数、存佚、版本和作者、孤本、珍本并记其行款及藏所,有的且兼录笔记、琐闻、序跋,可说是我国小说版本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与集大成之作。正如孙先生自己在《重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提要序》中所说:“《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包括现存和已佚未见书的专门书目,在这部书里,可以知道宋、元、明、清四朝有多少作家,有多少不同色类的作品。” 虽然该书在体例编排上不无可议之处,也并非已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搜罗净尽,但自一九三三年北平图书馆铅印以来,迭经一九五七年作家出版社再印增订,以至一九八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补正,半个世纪中间,“有了此书,学者们的摸索寻途之苦,当可减少到最低度了。”(郑振铎《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序》)。  相似文献   

14.
欲济沧海有云帆──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简评郑军健中国通俗小说虽滥觞于宋元,但长期以来被视为“俗学小道”,不登大雅之堂,尽管明清盛行,蔚为大观,然正史艺文、经籍志对其出版流传情况均未加以著录,使后世查考研究通俗小说甚为困难。清末民国初,小说在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创作心理学与叙事学理论,选取小说《多少恨》作为个案,探讨小说中作者的自我意识与读者意识,从而深层次地剖析影响其小说叙事效果的因素。小说《多少恨》中,张爱玲表现出强烈的“读者意识”与难以压抑的“自我意识”,作家“自我意识”的叙述颠覆了其最初宣称的“通俗小说”的许诺。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不仅仅是直接从白话通俗小说发展而来,其文体渊源可追溯到《世说新语》,在不重纪事而追求人物神韵、文人性、真人轶事性、谐趣性以及适应于创作宗旨的分类结构等诸多方面,《儒林外史》都受到了《世说新语》的影响,吴敬梓在汲取《世说新语》所表现的文化精神之同时,把《世说新语》的文体因素融化到白话小说的创作中,使《儒林外史》的小说文体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明末冯梦龙编辑的《三言》,是中国古代小说里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包括有120个短篇,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与民间传说。这些短篇小说系宋元话本小说的继续发展,因多为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写成,故亦称为“拟话本”。《三言》里的小说有一部分是宋元旧作,仅篇目、内容略有修改,如《京本通俗小说》的《碾玉观音》改为《崔待诏生死寃家》,《冯王梅团圆》改为《范鳅儿双镜重圆》等是,其余大部分为明人和冯氏自己的创作,而冯氏创作尤占有较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观念随着通俗小说的发展而成熟,其成熟又促进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宋代说话四家之一的小说在内容形式上有统一的特点和鲜明的文体特色,这标志着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比同时代的正史子部小说观念成熟、纯粹,尽管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与现代的小说观念还不完全相同,但是,它的出现使小说的含义从正史里包罗万象的兼有叙论式的残丛小语过渡到叙述虚构的完整事件,通俗小说观念的解放和成熟使通俗小说得到大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董康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亦是促成《续修四库全书》编纂的关键人物。其在日本访书时对戏曲小说进行穷尽似的搜罗,但却在《续修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又因其小说观念中的“区分意识”,遂提出了剔除章回小说的建议。这就有必要对其参与编写通俗小说类提要的历史真实进行考证。通过文献分析可知,目前学界判断董康参与编写通俗小说类提要的理据存在若干问题,再结合当时编书过程中的相关史实,可推断出董康所撰写的提要应该仅为明人文集49篇,并不包括小说类提要。  相似文献   

20.
鲁迅所辑的《古小说钩沉》主要涉及三国到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历来为文学界所重视,并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史史料而被广泛引用。在民间佛教这一尚待开拓的研究领域,《古小说钩沉》为两晋南北朝的民间佛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古小说钩沉》的民间佛教突出灵验特色,在信仰、仪式、象征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民间佛教的定型主要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