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泰国,华侨华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经济实力雄厚,多数集中于工业、金融、采矿和旅游业,他们不仅是泰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积极参与祖籍国的经济建设,热心捐助祖国的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2.
采访李绍华是我早有的愿望。1997年“友谊奖”的颁奖典礼上,作为“友谊奖”得主,李绍华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以致于无法挤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直到今年初夏,我才真正有机会与他见面。身为正大集团农牧企业资深副总裁、青岛正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国南部,那里盛产橡胶,也是中国华侨的聚居地。与当地所有中国家庭的父母一样,李绍华的父母也希望他们的后代不只学习英语和泰文,还要学习中文,他们总是告诫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而当时泰国社会排斥华侨,不让华侨的子弟学中文。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李绍华。当听到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我一向不看当代国产的电视剧与电影,我以为他们唯一的益处是让人弱智。我因此也一向不敢恭维那些所谓的著名导演,娱乐大众的追捧和欢呼以及贺岁片的票房。掩盖不了他们灵魂的空虚。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年轻人追捧他们的同龄作家韩寒时,鄂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汉语专业的女学生叶夫根妮正沉迷于中文版的《红楼梦》。她熟悉金陵十二钗,同时也熟知孔子和老子。在所有中国作家中,叶夫根妮最喜爱京腔十足的老舍。通过大学5年的中文专业训练,叶夫根妮即将成为当地一家设备进出口公司的翻译。虽然她拿的第一笔薪水在同学中不是最高的,但叶夫根妮觉得相当满意。约费是叶夫根妮的中文老师,她鼓励学生把汉语作为终身技能“,俄罗斯和中国现在往来非常密切,很多合资企业都需要聘用懂得汉语的人,翻译和经销员都很抢手。”约费从鄂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让中国人用一句话向世界表达自己,他们会对世界说些什么?英国摄影师阿德里安·菲斯克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了解中国。"我所遇到的那些中国人,他们是谁?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找了16至30岁的中国人,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想说的。然后让他们握着纸,我再把他们拍下来。我记录了46个人,拍下46张照片,将这组图命名为‘我说中国’。""当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站在镜头前,手里举着  相似文献   

6.
《才智.人事人才》2019,(6):192-193
自古至今,中国和泰国关系一直十分密切,两国不但都是农业大国,而且更多的是中泰两国都与大自然、动物有着非常紧密地联系。因此,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自然、动物渐渐地融入到中泰文化之中,具体体现在语言文学、建筑物、艺术文学等多方面。它们不单单是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更是一个国家文化和信仰的溯源。中国和泰国的发展历史不同,文化和信仰也不同,中国人更加关注"马",认为它代表中国文化的象征;而泰国人更关注"象",大象在泰国拥有尊贵的地位,代表了泰国的文化和信仰。所以,以下针对"马"、"象"在中泰文化内涵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使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这两种动物对于两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扬  季斐斐 《人才瞭望》2016,(22):171-173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高校的扩招,当代大学生的数量激增,他们也“走下神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之骄子.时代、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日趋淡化,而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一批具有新时期责任感的青年学生肩负这一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尤为重要.笔者力图从传统文化责任教育的角度,探求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责任的阐释,并寻求其对当代大学教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最强的对手     
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都会告诉他们那个在我10岁时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让我认清了自己的对手,也是它把我送上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  相似文献   

9.
决定到中国 沙博理是中国籍美国人.他说:"我在中国的时间比出生地美国长,我对中国的感情比生我、养我的美国深."入乡随俗,沙博理喜欢吃中国菜,夏穿中式布鞋,冬穿中式丝棉袄,每天清晨练太极拳.中国朋友都说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每3年一次探亲假,可他一回到美国假期还没有过完,就急着要回中国来."我自己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离不开中国!"  相似文献   

10.
因为第三届中国西餐文化节的机缘,我有幸认识了何宝才先生.起初对何先生的了解,仅仅知道他是一位实业家,在泰国拥有一个注册资本为2000万泰铢的化妆品及护肤品现代化工厂,是世界上能生产水晶香皂的7个国家的厂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梅森博士专业知识的渊博、贺伯特先生性格的乐观、安德烈先生对工作的执著、丸山俊二先生对中国文化的领悟,以及他们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的共同点——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对中国的热爱,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也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04,(8):16-17
根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70.0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7.28万人。2003年,我国年度留学回国人数首次突破两万人,为2.01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12.3%,其中自费留学回国人数增长了15%,公派留学回国人数增长了7.4%。曾几何时,留学是极少数人才能争取到的荣耀;而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出国留学早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势头的高涨,海外学子归国大潮涌起,有了在国外游学的经历,他们更加珍惜中国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积极争取国内的发展和创业机遇,实现各自不同的抱负和梦想。本刊记者采访了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留学、不同时期回国的9名“海归”,试图从中探寻时代变迁下,人们对留学、回归的不同选择、经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9月底,国庆的氛围弥漫整个北京城,到处都在张灯结彩准备欢庆这个美好节日的时候,首都也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外国客人们。说他们尊贵,是因为他们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从心里面尊敬他们,感谢他们,把他们当作我们最尊贵的客人来热情接待。这批客人就是来自亚美尼亚、美国、日本、德国等19个国家的51位2002年“友谊奖”获奖专家和他们的配偶。我们中国人昵称他们为:“中国的洋劳模”。一在这个洋功臣汇聚一堂的时刻,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和善而谦逊的面孔,我看到的是平静而幸福的笑颜,可是若要知道他们都为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什么功劳…  相似文献   

14.
很多时候,重是以重要来显示的.比如说我现在使用的这台电脑,在它里面,已经保存了我写下的上千篇诗文.对于我来说,这些诗文当然很重要,它们也让这台电脑显得很重要.同是作为人,有的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会特别有分量,而有的人却是那么无足轻重.我想这也是由人的"重要"与否决定的.就像存有歌曲的MP3,就像存有诗文和其他宝贵资料的电脑,那些对人显得重要的人,在他们的身上,也一定存在着对他人极其有用的知识、思想、智慧、阅历,或者是寄托着让别人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爱情、恩情.  相似文献   

15.
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一人类历史上的特大灾难给当地民众带来的打击是沉重的,人员伤亡,家园倾毁.然而,中华民族越是遇到困难越是团结而坚强,"中国人以竹自喻,弯而不折,以我这些天的经历,这句话是如此的真实.这就是希望,即使是在这样可怕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也将战胜困难,重建他们的城市,重建他们的心灵与生活."这是来自美国的临床心理医生Todd Burdick博士,在汶川灾区担任灾后心理干预顾问时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16.
向中国朋友敞开心扉中国朋友,我也能和你们分享一些秘密吗?当我来中国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梦想中国有一天不再需要外国专家,也不需要我,那将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使我知足常乐。但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又常让我难受,他们每天都叫我“老外”。这种称呼我听了不知多少次了。有时我对他们开玩笑地说,“我是新疆人”,他们都相信了。有时,当有人叫我“李同志”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就像我的名字出现在单位的“精神文明”榜的名单里一样高兴。你们认为我在中国呆了10年,已经习惯“老外”这种称呼了吗?事实上,我永远不习惯,在…  相似文献   

17.
刘毅 《人才瞭望》2009,(7):74-74
我在日本安顿下来之后,就要想办法打工了。 还算幸运,我很快找到一家工厂,他们和中国有贸易往来,老板对中国人也不错,他安排我去车间里工作。事情不难,就是加工录像机专用的磁性线圈。这个工厂有机械化的生产线,机械手把需要加工的元件送过来,你按照要求加工好了,传送到下一道工序就算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8.
眼角眉梢     
看人要看眼角眉梢,最早是母亲告诉我的。第一回也并非直接告诉我,那一年我还在上学,姐姐已经上到高中,她约了几个同学来家里玩,有男生也有女生,我混在他们中间厮闹,非常快活,当中去了趟厨房,只见妈妈正在那里跟爸爸说话,爸爸对妈妈前面说的话似乎不以为然,妈妈就把姐姐的小名和一位男生的外号并提,对爸爸说:“别看他们总隔着几个同学……唉,看人要看眼角眉梢啊……我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19.
治班有"道"     
触摸中国五千年深远而厚重的文化历史长卷,孔子、老子、韩非子……中国古代圣贤们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永恒地熠熠闪光.当我们一次次虔诚地与他们对话,体验古老文明的悠久与蓬勃、感悟古代先贤智慧的深邃与高远,也能领略到五千年管理文化的苍劲与淳朴,这些伟大思想不仅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对我们当代班级管理也有着蕈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Kirk和Jan在一天天地老去,可他们对中国的感情却一天比一天深厚。他们最大的心愿是获得一张中国的永久居留证。 Kirk和JanPope是一对美国夫妇,3年前,在甘肃省外专局举办的专家活动中我和他们初次见面。当时,我刚从事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对他们没有特别的印象。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Kirk和Jan成了我最熟悉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