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理论界关于人学研究对象问题,观点已基本达于一致,即人学是关于整体的人及其本质的科学,人学应达到对人的完整图景的把握。但在完整图景的主体人及完整图景的具体内容上却存在着分歧。在完整图景的主体人上,大致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将完整图景的主体人视为“人类”①,一种将完整图景的主体人视为“个人”②。而对于完整图景的内容,有的理解为人各方面综合的图景,注重于全,有的理解为根本图景,注重于深。我认为,无论历史地还是现实地把握人,人都是自己的实存。实存即人实际的存在,实际的生活。马克思说:“人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人首先是并永远是自然存在物,永远是地球上的一个物种,它的自然本质并不因为人类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而改变,这正如松树生长在其群落、黑猩猩生活于其群体(社会),其植物或动物的自然本质不会改变一样。故人在研究人自身时,应用自己既有的科学知识对待之,即运用自己学到的自然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的自然本质,运用自己学到的社会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的社会本质,并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采作综合研究。提倡把人的研究置于科学基础上,其侧重点是强调人学要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因为没有自然科学甚础,仅从“哲学’来研究的人学不是整体意义上的人学,充其量只是一种人类社会学。本文只是从方法角度采谈四个问题:把人的科学包括于自然科学:在自然的意义上理解人的社会性;多从自然科学了解人自身;论人与作人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人学的实践唯物主义视界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人学思想史上,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人学显然具有独树一帜的个性,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也不同于后来的新康德主义、存在主义人学。马克思人学的独特视界是由它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在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中,准确地把握作为马克思人学思想基础的实践概念的内涵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毋庸讳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共识”下,对马克思实践──人学内涵的理解显然已经产生了许多的分歧。在我看来,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几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作准确地把握。不少学者单方面地抓住了马克…  相似文献   

4.
非理性: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学就是关于人的哲学,它是以整体和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就是提供和展现出世界的整体图景,人学则是提供和展现出人的整体图景和一般模式,但人学又不是统计地去描述总体的和所有的人,而是研究人的本质、存在境况和发展前景,从而,人学所研究的人既是总体的人、普遍的人和大众的人,又是具体的个人;既是现实的人,又是理想的人。人的一切行为和认知都超不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本性及其需要这三大领域。基于人的本性和需要之上的人的行为和认知就组合着人的整体图景,固化和积淀为人的一般模式。人的一般模式是指基于人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是人学中的基础问题,近几年来,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人们多注重整体性、一般性研究,而较少从特殊性、个别性来研究问题。关注人的一般本质是必要的,但我们是现代中国人,更应该关注当今中国的现实、研究人的本质在当代中国的实现。什么是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人的本质,指的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根据及其应有的基本规定,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正如“对事物、现实、感性”①的本质不能从它自身的直观中获得一样,人的本质也不能诉诸简单的直观。人的本质不是天命的,而是在实践…  相似文献   

6.
人学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就必然会关注"人的本质"问题。任何事物所包含的质的规定都是多样而复杂的,其本质就是该事物之所以存在的主因及其贯穿始终的不可或缺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这一表述排除了对人作固定的抽象的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不能理解成所有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而应该是由社会关系与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有机整体。从研究人的本质到研究人的发展都将面临若干追问。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化发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内涵以人的本质为逻辑起点,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性、发展变化性,是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价值追求是人的价值,体现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功能导向;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在全球现代化背景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确立的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立足马克思人学经典,重新梳理和再认识马克恩人学理论的逻辑内涵、路径与现代价值,对于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人的建设或人的塑造问题。对人的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任务。人学研究人,表明人学是一门最现实的学问,是最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而当前我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与人直接相关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因此,人学通过对人的理解和关注而进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和关注,这便是人学在当代中国实践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解人,其中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理解怎样的情境才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克服人性的弱点。这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意图。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实质,就是…  相似文献   

9.
人学问题的讨论贯穿荀子整个思想体系。本文立足礼学的视野,以荀子的“类”的思想作为统贯全文的核心,从天人之分、人性的结构性分析和人格修养工夫等方面,对荀子人学思想中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人之安身立命的基础、人之价值如何实现等问题作了扼要的梳理,力图按照荀子的本意把人作整体的、动态的展示,以此透视出富有特色的荀子人学思想的儒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人的问题作为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之“,其分歧和争论的根本在于对人的本性的理解,而这又取决于我们以何种眼光去看这一本性。通常人们已习惯于用物种的眼光来看人,或者将人当作一个类似于物的前定性的、单一肯定性的存在,或者把人神化,当作超自然的绝对存在。结果,始终无法正确解释和对待人类生活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使人学本身难以触及人的真正本质。当代人学立足于用人的眼光来看人,也就是超越物性与神性的两极对立,收拢于人所特有的历史的实践方式,把人看成不断超越现实存在的否定性存在。这种否定性,既不是人对外部世界的单向的…  相似文献   

11.
人的“存在和本质”的关系问题,是人学思想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在哲学史上,费尔巴哈、萨特、马克思对这一谜题的解答具有典型性,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思维方法。而这三种方式或方法,在逻辑上构成一种“正、反、合”的关系,在历史上则标志着人学理论的三种形态。费尔巴哈人本学所代表的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即设定和追求一成不变的人的抽象本质,萨特人学所代表的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消解和否定人的不变的本质。但无论是“本质主义”还是“存在主义”,都没能解决存在与本质的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而…  相似文献   

12.
人的成熟与人学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学何以可能"的问题本不应该成为问题。人这一特殊的类的存在与进化本身便已构成人学的最坚实的基础,成为人学得以可能的根据。到目前为止,就我们所知而言,人是万有之中唯一既具有对象意识又具有自我意识的类存在,人总是凭借实践的超越本性不断扬弃对象和自身的自在性与给定性,从而在超越自在的客观实在的同时,既不断重构人的世界,又不断重构自己的本质。这样一来,人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人所能够认识到的世界,无论如何拓展与重构,总是已内在地包含有人的本质力量或因素。因此,人关于世界、关于各种关系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总是…  相似文献   

13.
生存论及其审美观照:21世纪人学理论方向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学,作为一种特定的哲学形态,并非关于人的知识,而是对人的理念的自我追问。人学作为哲学追问的问题是:人是如何可能的?“人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的问之所问,在于其蕴含着两个前提:一是“可能成为的人是如何规定的?”这是人学的本体论根据;二是“这一规定实现的现实条件是怎样的?”这是人学的生存论根据。本体论根据是人学的核心,是人学理论所从之出且必向之归的逻辑基点;生存论根据是人学的现实基础,是本体论根据的自明性源泉,没有生存论的本体论是无效的本体论。本文试图通过对人学根本问题的不断追问,反思人学的本体论根据,以及作为本体论根据之根据的生存论根据,彰显理解和建构人学的生活基础,即,本体性的审美活动,以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学理论提供进一步深化的理论思考。对人学根据的追问可以从本体论和生存论两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回到马克思”是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牛乃喜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人和思想家们关注的理论热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也很多,从总体上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论述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惟一规定。事实上,马克思从来都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统一。只有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中全面去考察和研究人的本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关于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它首先指出劳动创造人,人在社会关系中生活,人的活动创造了历史,所以,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科学地说明人的问题,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特别不能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人学理论无论是从历史的起点,还是历史的终极意义上,都把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一切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价值尺度,最彻底、最充分地肯定了个人的存在;马克思人学的落脚点,在于关注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当今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丰富发展了这一科学思想,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人学对人的研究,应以对人的现实存在方式,尤其是对人的实践研究为中心,深入社会矛盾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去寻觅"人"的问题,这既是人学研究展开的立足点,又是人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之所在。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论述,从而分析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创造性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点全面审视和考察人,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存论人学是把人学的研究直接引向人本身,通过人的存在及人的生存状态的研究,来揭示人的本质及其存在的状态的内在秘密。在这种人学的生存论结构中,实现了身与心、灵与肉、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生存论建构的人学理论,是西方人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阶段。人学从主体论向生存论的转化,标志着人学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移位,标志着从一元论、统一论向多元论的转化,是西方人学发展史上的前进,也是一种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20.
人作为大自然的杰作、智慧的生物、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是多种属性、功能、关系和规律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对人这个复杂的系统,各门具体学科素来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去剖析某个特定的方面,而传统哲学却满足于以思辩的方式去推究人的本质,其结果是,人们或者得到被具体科学肢解了的人的零碎知识,或者只能获致抽象贫乏的人的概念。入学所承续的这两种对立的研究传统,严重地阻碍着该学科的进步,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今天,人的研究的微分化趋势和整合化要求的张力已经孕育着新的契机:它使把握整体的人的问题凸现为现时代人学的主题。本文尝试对其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一 寻求新的方法以把握整体的人,是现代人学研究中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前苏联的一些学者自70年代以来就倡导对人进行哲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