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该文在"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下,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性水平进行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度虽然逐年提高,但协调质量仍较低;五个自变量中,政府消费比重、农业生产效率和投资率影响方向为正,失业率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影响方向为负,且政府消费比重、失业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投资率协调度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订中需要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概念,并建立了一个系统的评价模型。通过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定量测量。最后又将此模型应用到实际当中,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失调很可能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文中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理论的视角构建出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证,运用AHP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重庆市区域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动态DEA是在传统DEA的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空间,是一个三维决策问题。引入适当的动态DEA模型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效率评价,可以对决策单元进行充分评价和排序,并能定量指出区域宏观系统如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的发展循环经济途径,以指导决策者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目前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研究多处于定性方面,即使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定量研究也只是主观评价或客观评价相分离的方法,不能全面的评价区域的经济发展环境状况。所以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我们认为应在用系统论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构造一种以客观评价为主,兼顾主观评价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刻画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建立了反映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PESR—C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基于宁波数据进行实证。实证研究表明:1997——2007年,宁波市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4个子系统基本处于“协调”状态,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人口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开放系统,其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支撑之上,基于此建立了包括人口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选取了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衡量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从指导思想、调控实施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探讨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对于释放居民购买力,促进消费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更加系统地研究了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经济发展,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和正向作用均会被强化,并且少儿抚养比的负向作用要大于老年抚养比的正向作用;(2)受教育水平、性别比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会增加居民储蓄率,城镇化会抑制居民储蓄率的提高;(3)老年抚养比、性别比、家庭规模、受教育水平和城镇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通过加入控制变量和转换计量方法,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均未发生改变,模型稳健性较好.基于结果,本文提出了私人养育成本社会化、建立动态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城镇化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鸿沟、持续提升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系统动力学核心思维视角对泛珠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基本分析框架,从区域经济发展主导因果反馈关系图中。寻找一体化战略的优势。按照更加严谨的因果关系考察泛珠区域经济深化合作影响因素与约束条件,借鉴系统动力学原理找出经济发展的根源,并从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促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信息高度共享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预测了成华区现有城市建设规划对该区人口、就业、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影响,并着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和谐程度、人口、生态环境四个系统层着手,建立了评价成华区现有规划的指标体系.得出按现有城市规划发展,2010年成华区将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1.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可持续发展强调从产业层面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三要素以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基础——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持系统包括产业发展基础支持系统、产业协调能力支持系统和产业可持续性支持系统。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总体评估,可以为各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前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构建常德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总量规模和结构协调两个方面对常德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 ,可为常德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主要途径。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的耦合演进轨迹表明:宁夏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资源环境系统呈"四波段"的变化趋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步增强,由失调状态逐步向更高层次的协调状态发展;综合发展水平类型经历了资环主导经济滞后型、人口主导资环滞后型、经济主导资环滞后型。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能源损耗已经不可避免,产生的环境问题也相应地为各方所关注。在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决策中,要求能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和内在差异,客观准确地对区域内各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和评价。将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等纳入低优影响因子,并基于Topsis方法对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区域产业发展的综合评判模型,确立低优因子影响下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其次,根据Topsis方法的计算步骤,分别求出标准化决策矩阵、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及理想解贴近程度;最后,得到竞争优势排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Topsis方法,将低优影响因子纳入产业竞争力加以研究方法可行,Topsis方法较好反映区域产业发展中低优因子的影响,其结果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了解区域资源的优势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十分重要。本文根据相似性原理,利用热力学中(火用)分析的思想和理论,对区域资源优势的构成进行了广义的(火用)分析,明确了用(火用)分析思想考察区域资源优势是可行的。对影响区域资源优势的因素进行了量化剖析,建立了区域资源优势量化评价的(火用)分析模型,为区域资源优势量化评价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和中国2009—2014年水路货运相关数据为基础,一方面通过灰色 Verhulst 及新陈代谢模型预测2015—2017年广西水路货运量;另一方面从区域经济、区域物流环境、产业发展、信息化等方面构建影响因素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影响水路货运量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是2.8%,能够有效预测水路货运量;同时可知产业发展对水路货运量发展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区域经济因素,而区域物流环境与信息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应改善区域经济环境、发展物流相关产业、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速区域物流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基于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板数据,运用基准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集聚、产业结构与地区间经济差距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能显著缩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人口集聚对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存在以产业结构为门槛的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越过相应门槛值,人口集聚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影响越大;人口集聚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研究结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在发展中营造平衡”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的"城市性"视角,重新理解城市化的深刻内涵。考察中外城市化的演变史发现,城市化道路有两种类型: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中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从房地产行业和经济人口角度总结以往房价影响因素指标中存在的信息冗杂、代表性不强的问题,对以往的房地产行业和经济人口影响因素指标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以11个新一线城市的房价为例,建立新的指标体系,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房价的因素及其与房价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影响房价的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住宅开发投资额、住宅销售面积、住宅待售面积、住宅新开工面积、住宅竣工面积、住宅施工面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济人口的需求因素对房价的关联度大于房地产行业的供应因素;人口因素对房价的关联程度低于区域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115个市县进行定量评价及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市县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淮海经济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并且差异日益增大的现象。现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城镇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等;而教育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指标的影响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