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考察卢卡奇与布达佩斯学派的关系,不仅对理解卢卡奇的整体思想,而且对理解布达佩斯学派独创性的理论贡献,甚至对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可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作为老师和朋友,卢卡奇对布达佩斯学派成员的影响是决定性、持久性的,这尤其表现在布达佩斯学派继承和发展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的思想遗产。与卢卡奇孜孜以求现代人身上合乎人性的“好的东西”一样,布达佩斯学派坚守哲学“再现”“类生活”的信念,从人道主义总问题出发,具体地思考当代世界和当代人的生活。不过卢卡奇没有放弃构建一种宏大叙事的历史哲学,而布达佩斯学派则始终对宏大叙事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并试图调解哲学与(后现代)碎片化世界的关系。如果说卢卡奇论证了自由的、理性的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拯救,那么布达佩斯学派则主张处在现代性中的偶然的居民可以通过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实现存在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作为2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一支,布达佩斯学派试图从马克思的思想中,寻找理论资源对现存社会展开批判,确立了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借助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从文化出发,在共时态上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展开了批判;在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反思中,又进一步深入到了历时态的维度,展开了现代性的研究;在后现代视域中,展开了对人类文化出路的探寻。可以说,复兴马克思主义既是布达佩斯学派理论的理论主题,也是其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在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始终蕴含着一种文化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家庭观念变革的现实土壤 ,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把家庭视为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在揭露和批判旧式家庭实质及其习俗的基础上 ,提出了异彩纷呈的家庭观 ,主要有建立小家庭、废除家庭和家庭革命三个不同层次 ,其社会影响也迥然相异。五四婚姻变革思潮虽存在某些局限性 ,但对现代家庭观念的形成和近代妇女解放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4.
实行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场重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家庭作为集体经济的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不仅经济职能得到了扩大和增强,其他职能和家庭的内部关系,以及家庭与外部的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我国农村实现了合作化之后还要不要扩大和增强家庭的经济职能,发挥家庭在发展社会主义农业中的作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的几个基本观点: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这一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康晨 《人文杂志》2012,(4):177-180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出现于欧洲国家,在现代西方国家中出现的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激进的思潮,他的主张区别于"苏联式"("列宁式"和"斯大林式"),从学术流派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早期的西方人本马克思主义、以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等为代表形成的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它的不同流派在研究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政治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激烈批判。它的一些方法、结论对当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目前已然成为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要充分理解这一思想的发展,不能忽视国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演进,因此需要对其内部的思想继承和超越关系进行考察。在对卢卡奇政治伦理思想的反思中,布达佩斯学派首先继承了其对第一伦理与第二伦理困境问题的探究,并提出了个体和社会—政治世界双重建构的构想;其次在阐释其阶级伦理思想的基础上,从需要维度对其进行了完善;再次在揭示其试图通过“文化救赎”将生活从异化中解放出来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代文化危机的“文化解放”的路径和思路;最后通过剖析其伦理民主观的内涵、特征及演变,试图建构社会主义化的伦理民主。尽管布达佩斯学派在反思和批判中修正了卢卡奇政治伦理思想中的许多不足和局限性,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超越,但他们仍然未能克服卢卡奇式的主观倾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诞生,是价值论发展史上的根本变革,也是政治经济学这一科学领域中的一次伟大革命。本文试图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价值论和马克思的价值论的分析比较,来阐述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革命变革。 (一)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于十九世纪初。它在科学上的主要功绩,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在边缘——流动家庭》是其“变革中的中国家庭”社会问题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它以流动人口家庭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农民的社会流动对他们的家庭和婚姻的影响、流动人口家庭的生存方式、城市化进程中的性别角色与差异等。(一)结构清晰。本书的论述呈总述—分述—总述。第一章为总述,首先介绍了农民的社会流动的社会背景以及发展现状,并对流动人口家庭的概念进行的界定:指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那些有家庭成员流动到城市和外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运动的发展,家庭的细胞意义在社会结构以及经济活动、道德法律关系、社会交往等社会生活各方面日渐式微。私有家庭由于性别分工所引起的内在的紧张,进一步使人们面临“无家可归”的状况。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则是从不同的方向对婚姻家庭存在的必要性和可取性进行了挑战。只有借助于家庭理念的改变和电子网络技术的革命,以个人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分离为标志的“生活领域的多元化”问题才能有望解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用不同名称指称,但重要的是如实表达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真实内涵.这一变革的本质在于把社会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当作新哲学的根本观点.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与辩证的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和理论体系,但它又反对以思辨形而上学、绝对理性主义等为特征的体系哲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共同体”的关系变迁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也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中走向个体化。个体化浪潮下的家庭变革为个体和家庭共同体带来一定的危机,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家庭建设,这一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家庭建设的积极探索,又符合中国家庭特殊发展模式的国情需要。“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这四个层面阐明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理论内涵,展现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色彩的建设路径。在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家庭建设思想对完善家庭与社会治理,构建家庭共同体,积极发挥家庭在社会治理、个体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使命,促进人的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使家庭成为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2.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开展的多方面的批判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从法兰克福学派传统走出来的哈贝马斯,在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他的至深影响,又展示了他与老式批判理论的不同.此种不同表现在哈贝马斯完成了从意识形态批判向语言批判的转向,说明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主义批判传统的疏离.就批判现实而言,哈贝马斯批判角度的转换弱化了法兰克福学派激进的批判立场,而导向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维度--语言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3.
刘京 《学术界》2006,42(2):105-110
生态危机是当代最为严重的全球性危机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中,法兰克福学派最早研究这一问题,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先导。法兰克福学派把消费异化与生态危机联系在一起,揭示了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性和社会结构性危机。  相似文献   

14.
"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术语是马克思主义框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然而这一术语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直具有一种隐喻性的意义,甚至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布达佩斯学派的思想家乔治.马尔库什直接批判了教条主义对"基础与上层建筑"隐喻性意义的种种歪解,而且通过对隐喻的当代有效性的批判,最终提出了转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解释范畴进而保留文化多样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代社会的转型和历史巨变中,不同社会体制、文化类型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冲撞,往往使变革中的两性陷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此消彼长的失落和困惑中,婚姻家庭在远离平衡态,其行为表现出非线性。把握核心家庭的婚姻发展特点及其调适要领,是婚姻幸福和稳定的法宝。在多元文化冲撞的今天,应允许多元文化的竞争和多元家庭的并存,保持“忧患意识”和“球级危机”,有益于清醒地审度和调节自我,适应人类生存背景持续加速的剧变。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它的基础,使哲学理论的科学性同革命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哲学发展史上引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并使自己成为真正革命的哲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问题的基本观点,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家庭问题的指南 家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家庭的起源和发展,对于家庭的职能和作用等等问题,曾经引起许多思想家的关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问题也十分重视。他们在创立、发展和捍卫唯物史观的斗争过程中,对家庭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的论述。可以说,真正科学的家庭史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分不开的。 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第一部成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勾画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的同时,指出了现时代的一个大趋势:“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的发展”,并向理论工作者发出了“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的号召.这是强调哲学变革在政治变革中的理论前导作用. 政治变革制约着哲学变革,而哲学变革又转过来成为政治变革的前导,这是中西哲学发展的规律.18世纪的法国落后于英国,但伏尔泰等人以极大的热忱介绍了英国哲学(如牛顿、洛克哲学),从而为法国革命找到了理论武器;19世纪的德国落后于英法,但后来学到了英法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城乡深入开展的经济改革这股强大的社会潮流,除了对家庭职能、结构与内部关系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外,而且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一、一定的经济关系产生相应的家庭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作为哲学、社会学的一般范畴来说,它概括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生活作风,也不是指一个人的风格。它是人们生活行为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伟大变革的世纪,其变革之巨大、影响之深远,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角度解读,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发展阶段。追寻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因,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原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层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