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视点     
《21世纪》2012,(3):61
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根本变化,2012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仍有较多有利条件,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仍有一定空间。2011年中国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速"来之不易"。短期来看,内需增长仍然稳健;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投资形势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11年以来各月投资增速变化与近几年同期水平的对比、投资内部不同构成部分增速存在的反差、当前增速在历史投资增长轨迹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当前影响投资增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进而对下一阶段投资增长趋势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3.
2016年,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我国成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投资增速缓中企稳,消费增长基本稳定,工业运行总体趋于改善,工业品价格由降转升,消费价格温和上涨,GDP全年增长6.7%,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促进经济回稳的积极因素将不断积累.初步判断,2017年我国经济仍将在合理区间运行,全年GDP预计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2011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在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速低于同期投资增速的新情况,引发了有关投资增速可能下滑的担忧。分析投资出现新情况的原因,一是受前两年基数较高的影响,二是受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下一阶段,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既存在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较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而有利条件更多的取决于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有利条件的影响大于不利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长期研究的重要问题,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也是多年来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1985~2015年国家统计局西南地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与重庆市三省一市的GDP与CPI数据,利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85~2015年的31年间,西南地区GDP增速与全国GDP增速一直保持同向变动,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5.76%;CPI增速与全国CPI增速保持较高的相关性,年化复合增长率为5.81%。从GDP增速与CPI指数变动的关系看出,虽然CPI指数变动与GDP增速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幅度上有所差别,但大趋势基本一致,二者的波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PI指数变动对GDP增速的影响是正向的,每当CPI变动上涨1%,GDP会随之增长0.736%。经济增长能够引起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反之,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经济增长。依据西南地区GDP与CPI的运行特点,从供求关系、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动力等因素进行分析,促进西南地区CPI与CDP增长相协调,应及时防范高通胀率,避免其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有效减小通货膨胀变动,避免其对实体经济的压力;适度控制通货膨胀,避免其对经济平稳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2007年第一季度,国内粗钢产量再次高速增长,1-3月全国冶金重点企业粗钢产量达8997.95万吨,比去年同比增长17.62%;1-3月,全国冶金重点企业钢材产量达8279.9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9.82%.同时,生铁,焦炭,铁矿石等产量也都保持了20%-30%的较高增速.  相似文献   

7.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增加,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次贷危机对世界及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经过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恢复性增长,之后呈现逐渐下降态势.2014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7.4%,与经济危机之前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相比有较大差距.采用季节调整模型和Hodrick-Prescott滤波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下滑趋势,其根本因素是消费、投资、净出口的拉动力下降,直接因素是房地产行业下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应该适当鼓励人口增长,降低税收和鼓励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本文不同意那种基于人口红利消失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解释。目前的担心是,我国经济已经处于通货收缩过程,有效需求的减少将导致当期生产过剩和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增加。本文认为,我国仍处在人口红利收获期,目前的增速下降与2002-2012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同一关键驱动因素导致的。房地产投资变化及其乘数效应是拉动中国经济走出1997-2001年通货收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引擎,2002-2014年新增 GDP 的63%是新增房地产投资的贡献,同时又是推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驱动力量;另外,资源的"空间错配"和政府强化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干预,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正确的增速下降原因判断对于合理的应对选择至关重要。正确的应对选择应当是:调整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使大都市区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通过进一步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和打破垄断来激发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6年9月2日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二十一次预测。预测显示,2016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继续下行,但全面通货紧缩的风险相对较小,预计2016年实际GDP增速为6.63%,CPI增幅2.01%。课题组模拟了民间投资增速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若能提高投资回报率,使其维持在2013年同期约8%的水平,将显著提升民间投资增速,使中国经济在近期保持7%—8%的增长率;相反,若投资回报率连续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所导致的民间投资下降,将使中国经济降至比目前更低的增长水平。基于上述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实行中性货币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实行宽松财政政策,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落实市场准入政策,扩大投资领域,稳定民间投资预期;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推进税制结构改革,降低企业税负。  相似文献   

10.
虽然经济下降的速度在放慢,但世界经济仍没有停止衰退.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出口大幅下降、外需持续萎缩的严峻形势,消费需求若难以继续扩大,则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便缺乏后劲,经济仍有下滑的可能.当前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便成为保增长的当务之急.从我国建国60年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偏离轨迹中可以得到印证,保持消费与经济的同步增长是保持经济短期快速增长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5年9月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十九次预测。预测显示,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望企稳,预计全年增速7.10%,CPI增幅1.62%。受政策红利释放缓慢及结构调整的影响,2016年GDP增速将略有下降,CPI增幅则有所上升。课题组模拟了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效应,指出完成利率市场化将以有限的代价改善经济结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测算了中国至2050年的潜在增速,发现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三产效率提升、人力资本培育可以提高长期潜在增速。课题组建议:稳增长政策应适应新的潜在增速,保持灵活性与一致性;通过利率市场化、配套财税政策和放开管制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三产效率,既可避免结构性减速又能促进居民增收;加速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就业的增长率却在不断下降。增长与就业背离的原因何在 ?本文认为 ,我国在 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的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的GDP就业弹性下降 ,而GDP就业弹性下降的原因在于 :对GDP的高增长贡献最大的投资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低。因此 ,要提高GDP就业弹性 ,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要调整投资结构 ,加大向就业弹性系数高的行业和产业投资的力度 ,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存在开放部门与垄断部门并存的二元结构。垄断部门开放步调缓慢压缩了开放部门的行业宽度 ,使开放部门投资过于拥挤 ,增长率趋于下降 ,对今后二十年保持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十分不利。加速开放垄断部门 ,将有力促进经济增长。开放垄断部门必须从转变政府主权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9年2月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第二十六次预测。预测显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的态势还将持续,但仍可维持在6.2%—6.5%的区间内,不会发生大幅下滑的情况;而受全球经济扩张趋缓的影响,今明两年出口导向的制造业投资增长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非国有投资低速增长的态势依然会持续。在现阶段"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尚未转变的情况下,民间投资增速难以快速反弹时,"稳增长"——"宽信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高杠杆""家庭高负债率"——"紧信用、金融整顿"——"增速下降"的循环就难以破解。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模拟结果则显示,无论是将企业和个人少缴的社保费用转移作为企业利润增加,还是转移作为居民劳动报酬的增加,均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激励企业投资,带动财政收入增长,促进就业增加,进而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提高。因此,相关部门应全面支持民企融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短期内"稳投资"的目标,更应着眼于实现长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在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还需为稳定有效投资增长提供条件;应继续实施大规模的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以减轻宏观税负,同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以推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就业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北京经济发展呈现出中高速增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等趋势性特征.从“三驾马车”角度分析要素投入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看到,消费和投资对北京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出口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对北京经济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角度分析新常态下北京经济增长潜力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生产函数估测未来北京市的潜在增长率水平.结果显示,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在未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与以往相比将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向消费创新和消费热点要潜力;改善投资结构,挖掘投资潜力;培育外贸竞争优势,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何德旭、姚战琪、余长国在《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0月9日撰文指出,在对外开放我国资本市场和引进国外资本的同时,应适时鼓励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形成资本双向流动的合理格局。从我国资本流动性的总量指标以及4个分量指标来考察,可以发现,1997年以前,从总量规模上看,我国资本流动性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1997年以后,资本流动性呈下降趋势。同时,在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各分量指标中,直接投资所占比率一直较大,1996年后所占比率逐步下降,证券投资及其他投资所占比率则开始上升。直接投资所占比率徘徊不前甚至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外商直接投资占到一半左右的港澳台投资经历1991~1993年的高速增长后,基本达到自身的最大投资能力,基本保持稳定;从1991年开始持续增长的发达国家对华直接投资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增速明显放慢。并且,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等等,进一步使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慢。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在逐步规范、完善和发展之中,证券投资比率必然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宁夏经济发展中的投资与效率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宁夏的经济增长因素、投资效率,预测了"十二五"期间宁夏的投资需求及GDP增速。结果发现:1978—2010年,资本、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3.61%、19.28%和17.11%;宁夏的投资效率有所下降但尚未出现投资过度现象;"十二五"期间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平均增速将为18.86%和13.1%。笔者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同时给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消费与外贸增长,建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动态改进力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内涵增长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9,(2):102-108
结构转型是增长的独立源泉,中国自改革以来的长期高速增长即得益于结构的快速转型,但目前面临劳动生产率下降、城乡"双失业"并存和制造业竞争力持续减弱的困境。其原因在于要素供给刚性带来的劳动力转移滞后于产业转换以及产业结构刚性带来的产业高级化呆滞,这些均源于过于强调发挥比较优势的投资驱动所致。政策转变的方向应是从强调投资转向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祥子 《金陵瞭望》2006,(3):14-14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宣布,2005年全国税收收入达到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长20%,但据预测,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为9.8%,在回答“两者增速为何相差这么大?”的记者提问时,谢旭人解释,从税收增长结构,GDP增长结构,价格,进出口,征管等方面分析,税收增速比GDP增速快,完全正常。  相似文献   

20.
消费需求在我国总需求中占重要地位,达60%。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年份,消费需求的增幅保持在10%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自1998年以来,消费需求的增幅始终在低水平徘徊。199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比1997年下降4.3个百分点。即使是在存贷款利率连续下调、投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幅仍持续下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为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如连续7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积极培育住房、汽车等新的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