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是“和而不同”,即多种独特的各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 展,构成一个有机的云南民族文化整体。其形成具有自然、历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文化特点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乐香 《北方论丛》2007,(4):119-121
传统的哲学与文化关系是一种等级制的非平等关系。与此不同,新型哲学文化关系主要特征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文化具有平等性、共生性、开放性化和整合性。  相似文献   

3.
张春秀 《理论界》2008,(12):75-76
江泽民“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国际关系创造性的结合,既是对周恩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继承发展,也是对邓小平和平共处外交主题的发扬。其内涵主要表现为:第一,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三,强调世界的相互依存。它不仅对中国外交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和合”理念是关于世界“和合”生存发展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知识系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和全部历程,包含世界“多样性统一”和“冲突与融合”基本存在方式,以及系统构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合”理念的形成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生产方式、文化传统、时代使命和杰出人物等深层原因。“和合”理念无论对新时代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中国创造了继承和创新“和合”理念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世界的多样性思想是江泽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而提出来的.最早对世界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思想源于西周史伯的"和而不同"的理性思考.数千年来中国文化正是遵循"和而不同"的法则才使得华夏文化不仅数千年来文脉未断,而且历久弥新,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进入新世纪,人类社会越来越强烈地呼唤着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而且把这一课题更加紧迫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文化的交往和汇流难免发生碰撞和冲突。因此,编辑主体对文化的选择应自觉运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承认各种文化的价值存在及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各种文化在对立和冲突中相互交流、融合,最终达到整体性和谐。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已有之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既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即多元一体,亦可为文化和谐发展之理路选择,即和谐对话。  相似文献   

8.
陈文殿 《天府新论》2009,(6):103-107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龙”不是“神”,而是中华民族生命存在方式和生命生成方式的凝炼、概括和提升。中华“龙”文化的建构历程及建构机制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形成及生命生长历程。从生命生成视角和文化建构视域来看,天地之大德日生、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构成中华“龙”文化的生命理念;其生命生成方式和文化建构模式是一种融合兼容、有容乃大的模式;其基本特性是优化创生性、开放性兼容性、协调和谐性、系统整体性、一体多样性。中华“龙”文化内蕴着宝贵的生命生态精神和生命伦理智慧,从生命生成的生态性视域解读中华“龙”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不是单极化、西方化,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全球化不应该磨灭民族文化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论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指出全球化与多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危险,阐述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在全球趋势下的多元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是化解异质文化间冲突的良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文化的维度去审视翻译,尤其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研究翻译。在汉英文化差异的语境下,寻求"和而不同"的兼容性翻译的呼声也愈加响亮。这一翻译理念强调"不同"与"和"两个方面,要想做到"和而不同"译者需要在翻译活动中应用"改写"和"补偿"的翻译策略。这两种翻译策略直接关乎译文的可读性和可达性,对于原文在新的文化语境下能否被新的读者群接受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和而不同的治道论,主要指国家治理途径、方法、方略及其制度的确定,应有不同见解互相补充和互相纠偏的种种论述,其中包括君臣关系论和决策批评制度论。作为可以防错纠错的政治思想和制度理论,其本身不属于民主范畴。但它以差异为价值,欣赏不同见解,鼓励反对意见,重视上下左右交换各自看法,包含了可转接于当代中国发展协商民主、完善行政决策制度等多种应用价值;它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公共治理变革的思想方法、能够丰富当代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引当代公共决策的制度设计。马尾松大树枯烂后,往往遗存富集松油的树兜、核心或树节部分,它们仍然是相当好的发热和照明材料,这也是古代和而不同治道论可为当代中国治道理论和实践所运用的根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9,(6):75-79
以色列犹太经典《密释纳》对犹太教和犹太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兼容并蓄,对不同观点的律法条文不加解释、判别,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思维原则,学界称之为平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源自以色列民族和宗教的存亡危机、地理的隔阂、文本的现实目的、文本编订城市的地域文化等,与中国儒家和而不同思维有相通之处。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当代现实社会中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元理论问题检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文化”问题已成为当今学界的显学 ,在探究“生态文化”丰富的内涵意蕴时 ,必经弄清其逻辑先在的元理论问题。其中 ,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 ,找到“合和”把握方式的契点 ,以及在渲泄“生态文化”的情结中 ,不要忘记“生存原则” ,从而在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中找到“生态文化”的底蕴 ,无疑是两个需要补正的元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现代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境遇,在提供畅游世界文化海洋机会的同时,也使文化生态受到根本威胁。树立文化生态意识,维护文化生态平衡,对于所有现实的和可能的文化而言,无疑具有本源意义和未来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传统的"和"文化可以启发我们提出外交理念上的"促和观"。中国外交"促和观"包括经济、文化、安全、外交等方面的要素,具有独特性、包容性、时代性、价值取向与实践的一致性等特征。中国外交"促和观"的实践指向,体现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促进全球治理以及实现伟大"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大文化”概念便于揭示社会生产力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从“大文化”的角度入手,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和操作环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的道德风尚,把握好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民族国家中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何和睦相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青海处于中原、西藏、西域、北方草原民族四大文化圈的交融地带,这里多种文化同住共存,互相采借,求同存异,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和而不同"中的"不同",指各民族对于自己族属及其重要文化特征稳定的认同以及这种认同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的则是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它包括不同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传统在同一社会空间和平共处;各族人民具有多重的认同;有理性解决矛盾的机制等。文章还就青海形成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条件和青海经验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党派政治早就到了需要讨论的时候了。很多事情好理解。美国城市芝加哥申请举办奥运会失败,民主党伤心失望,共和党振奋欢呼;2009年早些时候民主党政府采取重大措施挽救经济,共和党处处反对,媒体出现了"共和党宁愿让美国垮掉也不愿让奥巴马成功"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翻译本质上是译者文化自觉的显现过程。通过考察中国翻译史可以指出:当今多元文化语境下译者有必要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坚持"文化自觉",了解自己文化的特性以及自己文化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位置;同时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尊重差异,通过翻译促进多元文化协和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