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南朝骈文形式方面的一大重要特征,隶事与对偶、辞藻、声律、句式等共同成就了骈文的形式之美。南朝骈文隶事不仅数量多,而且方式也非常灵活。齐梁以前,隶事总数相对较少,技巧也较为粗浅。齐梁以后,隶事数量大增,技巧也由粗浅走向精湛。南朝骈文隶事既可充实文章内容,提高艺术表现力,又可装饰文章形式,增强审美性,在骈文追求形式美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朝骈文隶事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动因,除尊经崇古的心态使然外,还受重形式的文学审美取向与重博学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辑刊》2007,(2):177-183
骈文与散文在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消长之迹甚为明晰:骈文日胜一日,如日中天;散文问津者少,确实衰落。但是散文仍然按照自身的规律演进,其成就也不能忽视。当时的散文由于特殊的条件,便形成了这样的特殊状态:纯粹的散文家极为少见,基本上是骈文家兼作散文,因此作品大体上纯粹的散体较少,多是骈散结合,单复互用,只是在量的考察上可以区分骈文还是散文;这种骈散有分有合的状况需要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清代常州府阳湖、武进二县骈文作家众多,成就卓著,在整个清代骈文发展进程中独树一帜,自成流派,相对于"阳湖古文",可称为"阳湖骈文"。阳湖骈文的兴盛,离不开清代骈文整体复兴和阳湖作家自身骈文理论探讨与实践的推动,而常州学术文化的发达、阳湖作家间深厚的宗亲关系以及诸人宗亲、师友间频繁丰富的文学交游,对推进阳湖骈文发展功莫大焉。深入探讨阳湖骈文之兴盛及其原因,对系统研究清代江南骈文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骈文经过长期发展后 ,到南朝梁陈时代达到了顶峰。此后 ,虽然受到韩柳和欧苏等散体文创作思潮和实绩的冲击 ,但是它在文学史上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如唐代骈文发展的盛一衰一盛嬗变 ,宋代公文四六的独领风骚以及明清骈文的蜕变和复兴等都在文学史上形成了它独特的轨迹 ,有相应的文学文化价值。这就需要今天的研究者将这种轨迹细致、准确地勾勒出来。于景祥先生的《中国骈文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月版 ,以下简称《通史》)就第—次完整地剖析了这种史的脉络 ,第一次详细且比较全面地阐释了骈文的渊源、文体特征、美学价值和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室南渡以来高压政治盛行,朝廷实行祖宗家法,诗赋取士,重视骈文的实用价值,骈文创作是当时文人实现自我价值与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洪迈之父洪皓因忤秦桧而被迫迁岭,迁岭经历激发起了洪迈及其家庭成员对四六文的重视和努力肄习,从而使洪迈骈文创作成就突出,与汪藻、孙觌、周必大并肩,成为南宋骈文名家,共同促成了南宋骈文的繁盛。洪迈骈文创作成就的取得,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在特殊政治环境下迁岭文人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族文化承传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幽州"南朝诗歌中的风貌及形象特点在接受前代文学创作影响的基础上,具有由现实地名指代转为广义地域泛称的意义扩容的特点,并形成了勇士与丽人的双重人物塑造模式."幽州"书写在南朝诗歌中的特质体现出诗学的新变,表现出南朝拟古风气的兴盛和诗歌言语密实、才思宏博的审美追求及娱乐化的制诗风气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杨明 《文史哲》2007,(1):87-94
《文心雕龙.丽辞》曾举出《周易》中的几种对偶方式,其中一种被称之为“宛转相承”,实际上就是多层(三层以上)对偶相连续,而每层对偶的上下联分别依次相承接、相对应。这种方式起源颇早,而较普遍地运用,则在魏晋以后。这与骈文萌芽、形成、发展的进程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魏晋、南朝的玄学、佛学论文中,此种方式相当发达。这表明它与说理的需要、与古人的逻辑思维颇有关系。骈文自魏晋时代成型之后,占据文坛统治地位达八百年之久。它不仅用于所谓审美性质的创作,而且普遍使用于政治、学术、社会生活等许多场合。因此,不但研究古代语言和文学,而且研究古代政治、历史、哲学以至社会风俗等,都必须读懂骈文。对于骈文、骈偶句式的语法修辞,包括其文句的接续方式,加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刘奕 《天津社会科学》2006,4(4):112-116
阮元的“文笔说”是清代文论中重要的一种,以往研究者只是孤立地看待它,而忽视了它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源流。本文从汉宋之争和骈文运动的双重背景上考察此说提出的原因,认为阮元的“文笔说”并非直接承袭南朝人,而是从凌廷堪、汪中两人的理论中继承而来。  相似文献   

9.
骈文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几与文学发展始终;魏晋之后,赫然成为一大文体,与古文(散文)竞相雄长,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什,实为一宗优厚的文化遗产。诚然,骈文确有不少秕弊,特别是末流八股,流毒尤深。但骈文在中国文章史中的地位,不可一笔抹杀。对于这种特殊文体,有认真考察之必要。 骈文的主要特征是:谋求对偶,整炼句式,协和声韵,巧用典故,藻饰语言。现分述如后。  相似文献   

10.
评曹植、曹丕的文学批评论梅运生魏晋南朝文学创作的兴盛和文学理论上的建树,是与文学批评风气的兴起分不开的,而提倡文学批评,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正是建安文坛上的领袖人物曹丕、曹植兄弟。魏晋以至南朝,沿袭着这种好的风气。承接和发扬二曹所开创的健康的文学批评传...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骈文研究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 0年是骈文研究迅猛发展的时期 ,在四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骈文的形式特征和美学特征研究 ;骈文与其它文体的关系研究 ;骈文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规律研究 ;骈文学史的研究。骈文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骈文学研究力量还很不够 ;骈文学研究资料的整理出版有待加强 ;骈文学研究在学术视野和学术水平方面应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从《颜氏家训》看骈文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汇在魏晋六朝双音化发展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是骈文的催化作用。作为六朝文章正宗的骈文,必然会影响书面语的词汇。《颜氏家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骈文的四六句式、二字一拍的节奏形式以及骈偶对仗、隶事用典、平仄声韵等对《颜》书词语的选择与运用都产生了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唐宋古文大家看骈散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骈文的产生不仅与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密切相关,更体现了六朝时期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美的自觉追求。骈文的末流虽有种种弊端,但骈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历史作用不能抹煞。唐宋古文运动以后,骈文并未消亡,而是在科举考试的推动与散体古文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出现了骈散并峙、各放光明的局面。唐宋古文大家无论在文学主张还是创作实践方面,对六朝骈文均未绝对排斥,而是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汉语韵律文体学理论的提出意在解释中国文学史上有关文体发展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该理论中的整齐律、悬差律以及自然音步等规则来探讨文学史上的一个具体问题:何以六言诗及骈文六言句同为六音节一句,但六言诗不见兴盛而骈文却大行其道?本文先分析六言诗及骈文六言句于韵律及句法之特点,指出“文”“诗”两种文学体裁有不同之韵律要求。六言诗之所以依然为诗,全因其诗行齐整、音步自然,满足了诗律要求。然而违反了汉语诗歌结构的最佳条件,即一个诗行两个音步,此其所以不见盛于中国文学史之故。骈文则不然,六言为句,既有诗味又合文律,故畅而无碍,得其发展者必矣。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四六丛话》的骈文艺术蕲向,有"取法汉魏"与"推重欧、苏而薄徐、庾"之说。但是,将孙梅在《四六丛话》中关于汉魏、六朝、唐代、宋元各个时期骈文书写的相关论述综合起来看,孙梅认为唐代是骈文的极盛时代,他的骈文艺术蕲向或者说艺术宗尚,是唐代的骈文书写,而不是汉、魏或宋代以欧、苏为代表的骈文书写。孙梅之所以以唐代的骈文书写作为自己的骈文艺术蕲向,一是唐代的骈文将审美性与实用性合而为一,无六朝、宋代骈文之短而兼有两者之长,较好地解决了意义表达与形式之间的内在矛盾;二是唐代骈文最能体现庙堂文学的格调。  相似文献   

16.
行人是北魏的文化精英和官方文化的代表,使者的特殊身份又使他们有条件直接接触南朝文化。北魏行人在出使时表现出了向南朝文学学习和靠拢的精神,而其创作则表现出比较独立的北方品格。  相似文献   

17.
清代骈文作家经典化的路径有很多种,其中清代骈文总集的"选择",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纵向维度看,清代骈文总集对于当代作家的经典化选择,可以划分为前后相继而发展渐次深入的三个阶段,即清代初期、中期和晚期。从横向维度看,这种经典化选择,有着两个主要的运作机制:一是作家选择层面的累加与删汰,二是作家层次区分层面对相关作家骈文作品数量的差异性选录。毫无疑问,清代骈文总集的这种经典化选择,已经对清代数量庞大的骈文作家群体进行了非常重要的选择性呈示和传播,后世清骈作家接受比较全面的参照系,也由此基本构建起来,其文学史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8.
西晋末年,玄风南迁,清谈在江南发生的诸多嬗变,深刻地影响着东晋南朝文学的演进。清谈的美文化推动了文学语言修辞的发展;由清谈到文谈的蜕变,促进了文学批评范畴和范式的形成以及文学创作的兴盛;清谈的世俗化,对语体小说的兴起和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清谈的尚虚特质,影响着文人的人生态度,促成"清虚玄远"文学审美风格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骈文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体,伴随中国历史近二千年,在古代文化史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诞生过一大批作家和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之一.建国以来,由于“左”的思想的侵扰,骈文研究一直倍受冷落.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骈文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同时也出版了七部骈文作品选本,建国后共发表约60篇论文主要也是近十年来的成果.在这一种学术背景下,今年6月4日至7日桂林召开的全国首届骈文学术研讨会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这次会议对有关骈文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关于骈文的文体性质.有的学者认为骈文不能构成文体,仅是写作技巧,大多数学者对此表示了异议,为骈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于散文与韵文间的一种文体.有的学者虽同意骈文是一种文体,但认为却是畸形的文体.对此许多学者不予同意,认为骈文的形成是中国古代言文分离的文化决定的,不能指为畸形文体.由于对骈文的界定有不同看法,所以出现了骈文包括骈赋和骈文不包赋两种  相似文献   

20.
孟伟 《北方论丛》2015,(5):28-34
清乾嘉以降,推崇骈文者以编纂骈文选本的方式进行骈文“尊体”批评。其要旨有三:一是通过阐明骈散同源、肯定骈文特征,以达到推尊骈文文体地位的目的,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首要任务;二是通过剖析骈文弊病,对唐宋以后,骈文衰敝的症结进行反省与厘清,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重要方式;三是通过提倡“复古”与“雅正”,树立骈文创作原则与审美标准,这是骈文选本“尊体”批评的最终目标。此一时期骈文选本的“尊体”批评,对于提高骈文地位,促进骈文创作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