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以<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享誉文坛,但他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已经在早期小说<邂逅集>中充分地显现出来.作品通过对普通人的平凡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描述,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从他们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中发掘民族心理的深刻内涵,表达对自然和谐的人生境界的执着追求.由于他的人格理想和生活趣味与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以及集体无意识具有隐秘的深层联系,所以汪曾祺小说具有强烈的魅力和持久的影响力.那种浸润作品的淡淡的苦涩,以及淡定自如的叙述风格,形成了汪曾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小说的抒情现实主义特征表现在情感构成和抒情方式两个方面.仁心、乡心和童心,是汪曾祺小说具有抒情特征的情感基础;而非情节故事化的结构形式所构成的疏朗的抒情空间,平凡真实生活细节中所蕴含的诗意,以及朴素清新、气韵生动的语言表现则构成汪曾祺小说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3.
在汪曾祺看来,生命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人类只有在原初的生命状态下,内部精神和外部行为才能与自然完全契合,这种生命道德的原初形态是生命的本真.汪曾祺以"有益于世道人心"为出发点,在文本中自觉地传达出由道德情感提升为道德境界的伦理型生命价值观.这既是传统的回归,又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现代思想,从中可以透视出来自中国传统生命观与西方生命哲学的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红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
在20世纪文学史中,汪曾祺发现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及其审美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人和谐、欢悦的生存的图景,从而迥异于主流小说的风格.汪曾祺温暖而独特的小说,既是中国20世纪历史变迁的产物,也是他从个体知识分子走向民间的产物,是知识分子文化与民间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积累 ,善于学习民间语言 ,同时也不乏现代意识 ,在其小说语言中 ,最能充分展示出他的文化修养及美学追求。汪曾祺小说的语言艺术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 ,干净 ,简洁 ;二、清新朴实 ,自然洒脱 ;三、具有音乐感与节奏感 ;四、诗化的语言 ,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的空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很善于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使小说达到虚实相生,“味外之味”的艺术效果。本文着重论述汪曾祺小说中,有意追求的朦胧美以及留给读者的广袤的联想空间。 相似文献
7.
论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新时期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 ,其作品吸引读者之处乃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分别探讨了汪曾祺小说在语言运用(即文体 )上的四个独特之处 :“小说是回忆”、“小说是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以及“气氛即人物”。文章力图从这些方面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创新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与阐发。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的小说以其浓厚的乡土风情在新时期文学中占据特殊位置,并使其与其他乡土派作家异趣。风俗画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具有独立的意义,与其叙事视角、结构方式、语言表达方式成一体,是其小说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致力于小说文体的革新,他的小说在文体上融入了诗的因素,由此相应地带来小说语言的诗化。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以密集的意象扩大审美空间;二、讲究文字的组合,从“关系”中产生意味;三、在语境中变异和增殖;四、省略语句,创设“空白”,增加诗意空间;五、语言富有音韵美、节奏感。这些都使他的小说语言具有了诗的神韵,从故事的附庸和载体变成了读者的欣赏对象,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论汪曾祺风俗画小说的思想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具有独特个性和美学追求的作家,他的系列风俗画小说充分反映了旧社会高邮生活中的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和道德美.人生历程决定了创作内容.本文在综合学界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汪曾祺风俗画小说的思想内容,并对其创作是否远离"社会主题"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1.
柳艳娜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85-89
冰心依据新的审美要求重新剪辑小说时间,借助叙事角度的转换表现自我,淡化情节而突出氛围,体现出更深层的审美意识,拓展了其小说的表现空间,以自己的独特叙事模式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提供了初期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马原是新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作家,他对中国小说叙事方式作了十分可贵的探索。他的小说叙事艺术有三:1.常常有意混淆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身份;2.常常有意扭曲时间的线形特征,斩断故事的逻辑联系,强调神秘感和不确定性;3.作品互相关联镶嵌,形成互文性。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经历巫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历史阶段长于西方,文化的神秘性更具普适、丰赡的特征,再与意象思维的诗情画意相融通,独具别情异调和天然神韵.中国小说叙事的神秘性表现于故事、结构、气韵三个层面,呈现为时空、梦境、法力、星相谶语、万物通变、感应果报、神秘数字、避讳避祸等八种形态.它来自于人的有限感知力的无限比拟、联想、推延;来自于对天地、神兽的崇拜和巫觋、术士、僧、道以及普遍人的个体神秘性体验;来自于诸种体验的结果:巫文化,万物有灵、天人合一观念,仙道、僧佛文化等;来自于神秘体验所沉淀成的民族无意识和思维定式.叙事的神秘性产生于叙事意图实践的需求,出现于主要人物意图行为的紧要处和叙述者急需的关键时刻,成为关键叙事与核心叙事.神秘性叙事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总呈现出结构性和审美性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在中西结合问题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他吸取了儒家“仁者 ,爱人”的思想 ,摒弃了封建礼教所包含的等级观念 ,在个性自由、人性解放的意义上对“仁”的内涵做出了新的现代性理解。他摒弃了道家退却个人的一切欲望 ,在虚幻中把人归于自然“真人”的想象 ,将“自然”作为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并构成人的生命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立了合乎人性的存在形式 ,表现出鲜明的现代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小说与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看似迥异,实则有着内在的相通性。汪曾祺通过变换的节奏、奏鸣曲式的叙事风格以及复调技巧的应用,在小说与音乐之间实现了"会通"。本文通过对《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文本的解读,探讨汪曾祺小说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7.
李渔小说的叙事,表现出对于当时常规的突破,体现出新颖的叙事特征.其主要特征为:在故事层面,情节简单,一线到底;在整体的全知叙事中随时调整视角,构成角度复合、自由转换的叙事模式;在叙事时间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时间策略,以顺叙为主,兼用倒叙和预叙,使叙述更加错落有致;在叙事空间上,对于园林建筑的引入,无疑丰富了人们对空间的独特感受.这些叙事技巧的适用,不仅体现了李渔对传统叙事方式的继承,也预示着古代小说叙事方式的创新和走向. 相似文献
18.
残雪在其小说中站在女性之立场,运用独特的叙事话语,打破传统男性的叙事模式,从而解构了男性高大、威猛之形象,肯定了女性意识。而残雪义无反顾地摧毁传统的女性形象,则可视为对男权意识的曲折反叛和对女性意识的巧妙张扬。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小说语言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很注重小说语言音乐性的作家,他小说的语言如同一曲清丽诉音乐,与他常用清丽之词短句子有关.小说中,汪曾祺穿插了多种能造成音乐性的手法或多用对偶、对仗、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语、句子以及排比句、叠音;或者有意使语词进行参差与平仄的排列;或者使有着特殊用意的词语或句子隔一段距离重复出现.上述手法使小说语言具有三种音乐效果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这种效果与汪曾祺的艺术自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很注重小说语言音乐性的作家,他小说的语言如同一曲清丽诉音乐。与他常用清丽之词短句子有关。小说中,汪曾祺穿插了多种能造成音乐性的手法:或多用对偶、对仗、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语、句子以及排比句、叠音:或者有意使语词进行参差与平仄的排列;或者使有着特殊用意的词语或句子隔一段距离重复出现。上述手法使小说语言具有三种音乐效果: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这种效果与汪曾祺的艺术自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