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江淮论坛》2009,(3):120-125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劳动能力者成为城市低保受助者。如何使这一群体通过救助阶段的缓冲与调整,最终经由就业摆脱贫困,融入社会主流,对于提高社会救助效率、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寻找城市低保制度中救助与就业的最佳平衡点,建立促进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积极就业的利益导向机制,本文分析了政府与低保对象在不同模式下救助、就业间的博弈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保救助实践中的负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兰 《理论界》2007,(12):177-179
大量有劳动能力者进入低保以后,原有的以老弱病残者为主体的社会救助理论已难以满足低保救助对理论指导的需要,因此,必须以全新的视角考察低保救助对低保对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昆明低保的研究表明,低保救助在一定程度上对低保对象产生了负激励效应;这种负激励效应主要受低保对象的性别、职业、对申请低保的资格条件与申请难易程度的认知的影响,同时与低保对象对就业环境的认知以及是否存在补偿心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郭健美  刘同芗 《理论界》2010,(2):195-197
城市低保边缘群体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伴而生,但是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救助处于缺失状态。社会救助的缺失不仅使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权利无法保障,破坏社会公平,而且会直接增加城市低保制度的压力,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对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关怀,应从完善低保制度、发展专项救助和发动社会力量三个方面来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城镇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是否真正有效地做到了"应保尽保"呢?本文旨在根据部分地区甄别低保对象的相关政策文件,总结城镇低保申请的一般程序,研究城镇低保甄别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实现"应保尽保"以及"应退尽退"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作为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福利欺诈"问题,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包括低保对象瞄准率不高、福利叠加的负刺激、低保欺诈成本低等。消解福利欺诈的路径应从转变社会救助制度理念和方式入手,进行理念转型和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实施以来,已经实现制度覆盖,由于各省市财政对农村低保救助力度强弱差异,导致了对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程度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受很多因素如价格指数等经济指标的影响,存在着不可比性.笔者通过引入生活救助系数和农村低保救助力度系数来消除这种横向的差异性,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现行农村低保制度的济贫效果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农村低保标准及其配套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行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低保线划定的结构和标准单一,没有考虑贫困家庭种类的差异性,高估了土地的保障功能,低保覆盖面较小且保障水平较低,低保标准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低保目标群体"规模的巨大变化.因此,财政不仅应当且有可能扩大农村低保支出的规模,充分利用并发挥民问资本和慈善组织的救助作用,而且应当将低保资源着重向中西部农村倾斜,将处于低保线上方附近的"边缘群体"纳入农村低保制度,完善和健全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低保制度自1997年创建以来,在改善居民生活、缓解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设计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维生型的低保制度遭遇了诸多发展困境:政策设计存在缺陷、管理体制不合理、制度的功能异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传统社会福利理论的反思、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提出和低保制度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为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转型提供了理论与现实可能.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转型要构建普惠型、中间型与发展型救助相融合的救助制度体系,创新社会救助与就业发展的联动机制,优化低保制度的管理体制和执行机制.概言之,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价值理念是发展型,制度取向是普惠型,救助水平是中间型,这三者要有机融合,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以构建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民众基本需求、符合福利发展规律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乡低保规范有序退出对实现托底性政策的公平正义目标,对于精准施保,准确瞄准救助对象使其有获得感,降低被剥夺感十分重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政府信任和人际信任角度,对城乡低保退出不畅这一实践难题尝试构建一种较为完整的解释框架。研究发现,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差序格局以及人际信任缺失、社会资本不足在制度设计或架构不足、理性驱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城乡低保对象不愿退出低保,对低保正常退出带来困难。建议建立低保管理行政部门、法治规范、社会参与等多方治理体系;丰富低保政策宣传形式,提高了解政策的可及性;将低保管理纳入社会诚信档案体系,对失信行为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坚持有情操作,渐进退出,建立低保退出跟踪机制,解决低保退出后困难群体的生存之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视野中城市低保对象退保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退保难的问题置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视野中考察发现,导致退保难的主要因素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完善,分类施保制度不健全,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重资金保障、轻就业服务保障。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实际上是被社会排斥的群体,应从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家庭服务支持政策等方面对他们提供综合性的保护和支持,将他们重新整合于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1.
陶玉龙  戚颖颖 《理论界》2013,(10):52-55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发挥满足城市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低保养懒汉”、“一保永逸”等诸多弊端.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对现行的低保救助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目标进行重构,提出建立和完善发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制度研究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时飞  唐钧 《东岳论丛》2007,28(1):67-79
所谓“全民低保”,并不是要给“全民”人人发一份“低保金”,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由于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收入下降甚至中断使之陷入贫困时,由政府给予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的国家制度。按国际惯例,低保制度一般被称为社会救助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民低保无非就是城市低保加农村低保。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际上,截至到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得到低保救助的贫困人口已经达到607万户,1222万人。农村低保乃至全民低保已经不是一颗还需等待其慢慢长成的青涩果子,而是一个跳一跳就能摘下来的成熟果实,现在的问题在于最后这一跳怎样跳。通过对辽宁、河北两省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实地调查,本报告如实地描述了这项制度目前发展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与基层实际工作者及低保政策的“用户”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将对“全民低保”的“最后一跳”发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低保的执行过程中,"应保尽保"与"应退尽退"同等重要。然而,在低保退出机制中存在着被保人主动退保难、对被保者的经济收入动态情况缺乏有效监督、退出操作上随意性大等问题。并且,过低的低保金、传统政策准备不足、附带福利的低保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抑制等制约低保户就业因素的存在,进一步影响了低保者的退出。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促使低保制度从生存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变、如何促进低保人员特别是低保人员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对全体居民供给的基本生活底线安全的救助制度,应体现国家和社会的制度正义性。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的关怀式社会救助向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性社会救助的转换,经历了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发展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进而实现了全社会低保制度的全覆盖。但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着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社会分化;城乡低保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村救助权利观及利益表达渠道欠缺;管理体系不健全;低保制度内部衔接困难;等等。  相似文献   

15.
对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是农村低保运行的必要环节,它能有效瞄准救助对象,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公正、持续发展。文章根据对H省X市Y县的实地调查,描述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机制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工作开展的因素及开展核查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从而探讨了农村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的完善之策:将低保申请家庭核查制度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和家庭收入核算指标体系;加大对农村低保核查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探索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机制;推动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解决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促进低保家庭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也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浙江省8个乡镇2355个农村低保对象为分析样本,在对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就业状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选择和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及其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低保制度实施状况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 ,我国相关立法价值取向不明确、法律法规内容概括、执法偏离立法目的、法律功能弱化 ,提出以“公正性”价值为社会救助立法的核心设计有利于低保对象的积极差别待遇和司法公正程序  相似文献   

18.
张浩淼 《兰州学刊》2014,(5):163-169
西方关于福利依赖及其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的讨论从1980年起成为热点,主流观点认为救助对于贫富差距的调节作用有限,且可能造成福利依赖,不利于就业甚至影响经济发展。受其影响,近年来中国学界和公共平台也出现了关于低保这项救助制度"养懒汉"的担忧。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现有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分析了救助是否必然导致福利依赖、就业是否能避免福利依赖以及中国的低保制度是否存在"养懒汉"问题这三个议题,提出救助、就业和福利依赖的关系是复杂的,它并非通常认为的"救助会导致福利依赖,而就业能避免福利依赖"。救助和就业并非"对立"或简单的替代关系,应从"协调"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是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影响农村低保制度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救助的方式(输血式救助、造血式救助)、救助的力度与覆盖面,以及救助对象的瞄准。作者对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现有的农村低保户的确定方法使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效果存在一定偏差;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来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对农户的生计资产进行测量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农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先后顺序,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率明显提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村低保保障力度,真正实现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低保制度运行的现实困境与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低保制度建立十多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目前正在经历从初创时期的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转型。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城市低保制度的运行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保障标准总体过低且地域差异较大;对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救助的力度不足;与再就业机制缺乏有效衔接;贫困边缘人员难以被现行制度覆盖;资金筹集机制中存在平均主义倾向;制度的准入及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损害人格尊严现象;基层低保工作的岗位设置和经费预算欠合理,低保工作者素质欠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低保制度实际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