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我的性格和成长的地方有关,以宣武南横街东段画一个圆,边界靠南头是陶然亭公园、永定门火车站,西头是白纸坊、广安门,东头是天桥、天坛,北头是琉璃厂、和平门,这一圈就是养育我骨子里那点精神的家园。这些地方中直到今天还没有什么变化的,当数不常去的陶然亭和常去的琉璃厂。70年代初,我在北京139中学上初中,有时课间溜出去,穿过马路,翻墙进入陶然亭公园 相似文献
3.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本文认为,从政者的见识是否正确,首先决定于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和客观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能否取得一致,能否使主观决策指导和客观事物运动的实际要求符合起来;其次,在思考问题时,一是具有穿透事物表面接触事物本质的深刻性,二是把握事物整体及其纵横联系的全局性,三是驾驭事物内部规律及发展方向的预见性;其三,在客观环境的变化加剧和不确定性增加的非常规常态条件下,一方面能抓住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变机,另一方面能随时识破假象。 相似文献
4.
雷冬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1):105-108
“流水”在现代汉语中直接位于动词前面做状语(如“流水作业”和“流水生产”)的功能源于明清时期“流水”的副词功能,“流水”作副词表“急忙”或“不断”之义,它是人们对流水从视觉的感知域建立起来的隐喻认知结果。也就是“流水”这个源域,其流逝的状态特征——“迅速、不断”直接映射到相似的动作之上。当这种特征不断突显,“流水”直接置于动词前修饰动词,则副词“流水”形成。但该副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弱化,说明词汇的演变并不总是一直虚化下去。 相似文献
5.
6.
7.
孟守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月三日中午,笔者看电视节目,从STV中听到一位男士把“从容”念成“cóngróng”.无独有偶,几分钟后.CCTV“午间30分钟”新闻节目,一位女播音员把“龟裂”一词念成“guī liè”.据报载,我国电视观众多达八亿,CCTV和STV的播音员,把这两个常用的词语念错,确实不容忽视.在此,“咬文嚼字”一番,怕不是多余的了. 相似文献
8.
9.
10.
赵宗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偶尔听到有人诵读《敕勒歌》,诵曰:“敕勒川,明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a)。”初整不解“野”何以要读为“ya”,翻看1993年版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该诗下的注解,才知道自己以前读野为“y6”竟然全是错误。然心中颇不以为然,查《广韵》:“野,羊者切,”今音应当切为“ye”;另外还有“承与切”,今音应切为“Shh”,是为“墅”字音,《玉篇》云:“墅,田庐也。”《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请书,“野”字均无“ya”音,始语中学语文教材盖沿用古代“叶音”之法,以求与上句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黄薇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30-31
本文考证豚字的甲骨文形体,并从我国古代文化的角度考释豚字,证明其为阉割后的小肥猪之意,重新辨析了豚字家族中豚、豕、彘和豬四字。魨和臋在音义上和豚有密切的联系,魨、臋和豚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16.
傅雪元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0,(3)
“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是歌德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生活是朝气勃勃、不断前进的。从而激励人们振奋精神,热爱生活,努力拼搏去创造幸福。短短八个字,寓意很深刻,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到,句中用了比喻,把“生活”用“树”来作比,然后引出“常青”来。这个比喻比较特殊,本体“生活”与喻体“树”之间,没有喻词联系,两者直接构成了一个定名结构。本体作定语,喻体反而处于主位。人们常常称这种比喻为“反客为主”或“修饰性暗喻”等。这种定名结构的比喻也是运用较广泛的语言现象之一。如: 相似文献
17.
毛继祖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由于藏文古典著作中出现了“突厥格萨尔”()、“哈密格萨尔”()、“格萨尔武王”()、“北方格萨尔”()、“岭·格萨尔”()等不同的记载,因而在《格萨尔王传》的研究中,对格萨尔这位英雄人物的生活时代和《格萨尔王传》的成书年代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和说法。其原因之 相似文献
18.
张振兴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75-79
方言是表现民俗文化特征的最重要手段。本文以"老碗"和"海碗"为例,说明民俗和方言有很密切的关系,民俗学和方言学有很密切的关系。从民俗学与方言学来说,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研究方法是完全一致的,都十分强调田野的调查研究;民俗学和方言学的研究,都共同面对研究对象的文化和历史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往往是十分的一致;从研究内容上来说,民俗学和方言学也有明显重叠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午后的太阳于雾霾之中穿行,一点不耀眼,圆轮廓清,色泽浅白。我于崇文门下车自东而西行在东交民巷的路上,一路东张西望,目光漂流,而心却伴着历史的节拍,忽而沉重,忽而豪情。搁谁也一样,东交民巷,北京城最狭长的小街,近800年的历史,近代史斑斑点点洒落着太多太多的屈辱,镌刻着太多太多的悲情,也记录着中国人民抗击西方列强的英勇无畏和解放军战士建国日通过时足下留下的铿锵与豪迈。现而今,东交民巷早已听不到满大街的洋腔洋调,转瞬而来的是盛世的静谧与和谐。但尘封在这里的一段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和黎民百姓的屈辱故事却如晨钟暮鼓,时时敲击着每一名中国人的耳膜。 相似文献
20.
石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94-98
周作人曾不避时讳地就"谈鬼"这个话题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是因为他认定只有从诸如凡民的俗信这样平凡的人情物理出发,才能体察到中国人的真心实意.周作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转向"也可以由此获得理解:所谓"由信仰而归于怀疑",并非是出于对"群众"的绝望而走向消极,而是从"五四"时期的高谈阔论转向对于人情物理的悉心体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