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开放;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而应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和即兴发挥。  相似文献   

2.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的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亚里士多德在此书中着重阐述了他关于友爱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不仅是某种德性,也是生活中最必需的东西;友爱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善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实用的友爱;友爱是联系城邦的纽带。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思想是西方近现代伦理思想的主要渊源和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国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友爱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政治友爱的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现有的两大解释传统是分别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理解为基于用益的友爱和德性友爱。本文在分别讨论既有解释的基础上,认为最符合亚里士多德政治友爱范型的是同心,而同心又要求城邦公民须是正派之人。与典范政治友爱最为符合的政体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最后提出的靠祈祷所建立的城邦。由此,政治友爱与城邦所要求的全体公民共同生活相对应,并为实现最终的高贵和幸福生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深受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具体到两者的友爱思想,传统中对亚里士多德利他和兰德利己思想的认识,并不能深入两者友爱思想的实质。兰德与亚里士多德都强调友爱的自爱本质,但内涵、话语方式和内在逻辑截然相反:兰德强调价值的互换,亚里士多德突出德性的自爱;兰德注重友爱的规则伦理,亚里士多德强调友爱的德性伦理;作为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体系,友爱思想体现了两者对人这一本质存在以及自我与他者关系的不同认识,这一认识建构在不同的哲学基础和文化背景之上。比较两者友爱思想的差异与联系,分析其合理性与绝对性,认识他们贡献了现代思想的力量,其意义既是学理的,也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道德选择理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首先,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一、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理论前提;二、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依据;三、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目标。其次,从西方哲学史的宏观背景中,就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的成败得失进行讨论。这样,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一是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理论前提;二是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依据;三是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目标。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幸福理论是亚里士多德道德理论的核心。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概念、性质及其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的阐述,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阿奎那,再到近现代的休谟、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等,对正义、公平、平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论证。透视其历史脉络,我们就会发现对正义、公平、平等的论述有一种趋势,那就是从对某种东西(善及何种善)的分配的模式化论述转向对多种善、多种原则的多元式考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传承和恢复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主义,即对善的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的考量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权势(power)和同等(solidarity)这两个概念是用来表述言语交际中双方不平等的人际关系。文章认为,权势和同等语使用中的表敬和示近都是礼貌行为,并主要从称呼语、动词结构和其它言语层面对话语中的权势量和同等量进行分析。分析指出,交际得以顺利进行是因为双方找到了各自心理阈值的结合点,而且这个结合点不是静止的,它随着交际双方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出言语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语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论友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是他的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是生活中最为必需的德性,友爱的基础在于共同性。他强调作为朋友就要共同生活,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许多朋友。朋友是另一个自我,对朋友的爱就是对自己的爱。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的这些思想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有可能在今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交往中,其交往媒介的表意性、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交往互动的开放性、交往管理的规范性都是不同于现实的社会交往的,其交往过程中不仅有虚拟性的一面,而且也有其真实性的一面。网络交往中的真实性对我们具有升华社会交往、促进人的社会化、丰富社会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现代大众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还影响了现代通俗小说的审美状态.从报纸、出版业、电影艺术等不同方面,现代大众传播催生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产生,影响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走向、表现形态,使之更具有了大众性.但是,它也带来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新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墨家兼爱观在强调“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主张“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平等观念,提倡“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民主意识等方面,具有儒家仁爱观难以比拟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克服当代西方权利、平等观念的某些缺陷。因此,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开中国现代文化理念的创造性研究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从作为“民间小宗教”的墨家那里汲取可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并不拒绝平等,而是拒绝抽象地谈论平等。平等原则是资产阶级登台的宣言,但是,当其成为统治阶级之后,这种宣言变成了假宣言;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了资本主义否定性的一面,它不仅从理论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虚伪性,而且以“制度预设-典型示范-扩充推广”的方法推动了平等问题的实践化。然而,马克思的批判性分析表明:真正的平等只有基于现实的生产和交往关系才有可能,我们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本质内涵和世界历史时代的新要求对这种平等观予以认知和巩固。  相似文献   

15.
广告诉求与广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效果分为“传播——记忆——态度——行动”四个阶段。广告诉求中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情谊,容易打开人们的记忆之门。商业广告不仅应告知人们有关商品的信息,更应告知商品本身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价值理念、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现代“公平与效率”这一价值理念出发 ,我们既要关注起点的公平 ,也应当更多地关注结果和过程的公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制度外收入差距的扩大 ,使得我们无法准确测算实际的“制度外”收入水平 ,以及实际的“制度外”收入差距的程度 ,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在强调效率的同时 ,更多地关注社会被排除成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权利,既是一个法学概念,又是一个哲学、一个政治学、一个社会学概念,甚至还是一个伦理学概念。它是一个人作为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在一定社会样态下人们以何种状态活着,决定着人们行为的边界,确定着人们自由的空间。而平等却是这些自由空间的逻辑前提,是权利得以正确行使的保障。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也就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平等是人类文明的信条,现代平等权已经从形式性平等过渡到实质性平等,从要求适用法律平等到要求立法平等.作为新一代人权的社会权,苛以国家积极的作为义务,以保障公民实质性平等权利的实现.当前,这种平等的社会权利在中国广大农民身上仍极其欠缺,因而亟待法律对农民的社会平等权予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平等是人类文明的信条,现代平等权已经从形式性平等过渡到实质性平等,从要求适用法律平等到要求立法平等。作为新一代人权的社会权,苛以国家积极的作为义务,以保障公民实质性平等权利的实现。当前,这种平等的社会权利在中国广大农民身上仍极其欠缺,因而亟待法律对农民的社会平等权手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语境下的以人为本 ,除了要继承发扬人类思想史上曾经提出的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维护人权平等 ,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这些积极文化成果外 ,还应把人类的生存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纳入其中 ,这样才能合理地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需要厘清现代“以人为本”原则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为了人类的整体利益和基本需要 ,实现以人为本价值观在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中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