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社会的身体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的理论认为,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本身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对身份感都是具有作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这一语境下,身体成为一个新的神话,身体地位成为一种文化表征.作为最美丽的消费品,女性身体在这一消费浪潮中就更突显其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2.
消费不平等是消费社会中最大的政治。回顾消费革命和消费研究的历史,可以发现,消费曾被当作重要的政治问题而讨论过,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的、文化的或社会的行为,更是一种政治实践的行动策略和社会控制的治理技术。然而,在私人化和浪漫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冲击下,消费渐渐疏离了政治,个体化差异成为不平等的华丽外衣,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被掩盖。但不平等的政治从来都是无法隐藏的,所有的消费不平等问题最终都将以政治问题的形式爆发出来。重返消费政治的分析框架,让个人消费与解放政治再续良缘,不仅是基于历史的发掘,也是对全球化时代日趋扩大的消费不平等现象的一种理论回应和学术关怀,因而有着必然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化消费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有关文化消费的研究开始于1985年,但其中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大多是对文化消费的具体的、定量的分析和调查。近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和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文化消费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梳理了有关文化消费的各种理论,从社会学的视角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文化消费是一个社会行为,绝不仅仅是对文本的消费,永远都受到社会脉络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人们在文本与实践的消费中,也在创造文化。  相似文献   

4.
商品符号与符号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消费社会中,商品价值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范畴,商品的符号价值被充分地突现出来。符号消费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构成了当代消费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支配着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活动,而且组织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行为。商品符号化作为晚期资本主义体系的“策略”,旨在通过需求控制,保证其生产?利润体系的高效率运转。  相似文献   

5.
消费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结构与变迁的重要叙事系统,成为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消费的逻辑演绎着经济和文化的社会过程,消费异化导致行为技术无法消解的现代社会危机,其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享乐主义价值观.因此,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倡导责任消费,有利于促进人们科学生活方式的建立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杨达  秦勇 《兰州学刊》2007,(11):148-150
中国早期的电影和历史消费题材联系密切.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文艺非消费品观念的指导下,历史消费片暂时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80时代以来,中国电影历史题材片开始重新接续传统、面向市场,呈现消费娱乐化的倾向.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题材片出现了严肃历史片与历史消费片并存、并进的新局面.大众消费的内在需求契合影视市场占有的机制,历史消费影视剧的出场成为一种时下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的生成与建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它对当代社会心理与国民性格及精神已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西方消费意识形态的理论及实践为参照,分析了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产生的社会基础与条件,并通过对消费意识形态内涵的探讨,进一步论证了它对国民生存方式及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文章同时分析了消费意识形态作为隐蔽的霸权的内在秘密,提出了趋向生态文明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业已完成了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转变,消费文化由此受到研究者的特别关注,“生产偏好”的失衡大为改观.发达资本主义的消费文化主要表现为:一、从经济领域生产方式的麦当劳化扩展为社会世界的麦当劳化;二、通过新的消费形式对大众实施控制和规训,使他们从生产力转变为消费力;三、人们更多地生活在物的体系的“牢笼”中,社会世界受到压抑并被边缘化.由此,这些所谓的“丰裕社会”在享受物的富裕的同时,也遭受着人与人社会关系的贫乏.  相似文献   

10.
辉煌与缺陷:论消费文化对当代文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消费文化对文艺的影响作用在学术界没有得到整体性对待和系统性研究.一方面,消费文化对文艺的影响体现出语境性、场域性作用,制约甚至主导着文艺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程;另一方面,文艺生产、繁衍、传播着消费文化,表征出消费文化理念与影响度.在消费文化与文艺的互动过程中,文艺实现了自身的繁荣,也暴露了更多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消费社会,女性身体消费被大众媒体、时尚和产业运作所推动而迅速扩张,从私人领域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具有了明显的符号价值和区分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而身处其中的个体也会面临和应对各种组合与选择的可能性。身体消费成为一种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和谐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解读和谐消费的内涵。消费水平应进行多角度的理解。现有度量消费水平的指标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必须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弄清提高消费水平与促进和谐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消费结构升级与信息消费的资本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衡和协调投资、出口与内需三者关系的主流话语中,国内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再度成为议论的热点和焦点.中国的消费结构正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制度变革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我国居民消费领域,与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的趋势相反,包括通信消费和教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消费正构成我国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升浪".通信消费快速增长,特别是教育消费增幅几倍地高于收入增长水平,其背后是我国信息消费的资本化倾向与特征.全球化环境作为消费的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对我国的信息消费有着重大的影响,提高信息资本利用率和信息投资效率可以加速居民信息消费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核心是通过历史的、跨文化的比较来阐明消费和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伦理如何根据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转变。本文重点比较的是中国和欧洲这两个社会的历史,发现道德和伦理实际上一直贯穿于人类对于消费的认识和人类自身的消费行为。本文最后参考现有文献以及一手的访谈数据简要总结了当代中国的消费伦理,以及如何用来理解当下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21,(1):74-82
海南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及结构主要特点有:(1)海南入境游客消费水平长期处于滞后型阶段,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指数常年低于入境旅游经济发展;(2)海南入境游客消费结构在多个年份呈趋向高级化和高级化的迹象,但最近有显著下滑态势;(3)商务、会议、探亲访友、文化体育科技交流是入境游客的主要消费目的,且消费支出增长较大;而休闲度假、医疗保健、购物的消费支出增长较慢,并低于消费开支的平均水平;(4)海南入境游客消费结构整体上呈现较大变动,购物、娱乐等非基本消费项目缺少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有7亿多农民、2亿多农户,农村居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困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如何培育和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意愿和信心,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乡统筹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公共产品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扩大内需的政策背景下,重视公共产品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短期内不可能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不富裕阶层收入的前提下,扩大公共产品的消费,有利于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二是扩大公共产品的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困难;三是有利于服务政府的构建;四是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五是有利于理性消费行为的塑造,提高闲暇消费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公共产品消费的内容应是: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城市中非本地户籍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教育类公共产品消费、社会保障类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国外学者关于“消费劳动”与“生产劳支”的区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消费劳动的含义,并围绕消费劳动探讨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层面一一消费发展。文章分别从消费劳动手段、消费劳动关系和消费劳动方式的角度论述了消费发展的三方面内容,包括消费劳动自动化、消费劳动平等化和消费劳动社会化。文章认为,消费发展是生活质量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促使人们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重要一环。低碳消费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尽量往环境中排放相对少的碳或不排碳,这是一种科学、理性和行动指向明确的消费方式。它具有相对性、道德高尚性、资源节约性和社会支持性。低碳消费要求人们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都要做到低碳环保。消费前应尽量选择低碳产品;消费中应减少碳直接排放量,并且通过节能减少碳的间接排放量;消费后无论是产品废弃物还是人自身的生理排泄物,都要做到与环境和谐共存、被大自然欣然接纳。  相似文献   

20.
李锡海 《齐鲁学刊》2007,2(1):151-156
正常的文化消费是遏制犯罪发生的重要力量,畸型文化消费则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因素。畸型文化消费表现为消费心理扭曲、消费行为反常,其对犯罪的影响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模式。畸型文化消费的形成,在于拜金主义泛滥、文化市场低俗化和社会的诸多变异行为。要遏制犯罪的发生和发展,必须从多方面构筑畸型文化消费的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