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刘少奇和毛泽东,发生了一场是“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是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争,虽然后者取得了胜利,但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遗留问题。反思其中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主要发挥者。 (一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刘少奇强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同时多次使用“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概念。这表明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观是过渡性与历史阶段性的统一 ,既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看作过渡型的社会 ,又认为它是一个需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二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刘少奇最早提出并多次论证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同时又多次以明确的语言指出经济建设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这实际上是把两者放在不同的问题层面或范畴加以确认的 ,因而形成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二重性。建国前夕 ,刘少奇曾不再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当作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 ,但二重性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 )关于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刘少奇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方针、经济发展步骤、工业化与民主化的关系及利用外资等重要问题。 (四 )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提法反映了全党长期以来的共识。关于刘少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 ,可以概括为 1 2个字 :长期准备 ,一步跨入 ,两步完成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提出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历史意义重大,且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指出:在建设时期,除开必要的国防外,一切工作和其他建设均配合经济建设,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深入考察中国城乡现状的基础上,刘少奇提出一系列极具远见的思想主张:新民主主义经济既有社会主义成分,也有资本主义成分;生产关系的改变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农业集体化之后也可以实行个人负责制;民主化与工业化是不能分离的;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刘少奇在他的讲话和著述中,深刻阐述了其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在当年,是具有震撼力的;在今天,则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4.
建国前后刘少奇同志提出了很多关于农业合作经济发展的颇有价值的思想,主要有科学地划分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层次,提出了发展农村工业合作社的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暂不触动农民的个体所有制,待农民富裕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向更高级的合作社过渡;大力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这一“伟大的系统”,在流通领域架起一座联系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桥梁,以逐渐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导演了一场围剿所谓刘少奇“剥削有功论”的大闹剧。他们对刘少奇同志的天津讲话进行断章取义,恶意歪曲,污蔑刘少奇同志鼓吹“剥削有功论”,“维护血腥的剥削制度”,“妄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等等。把这些作为刘少奇同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大罪状。这实际上是一场历史唯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造成刘少奇同志冤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天津讲话,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把颠倒了的是非再颠倒过来,并从中记取教训。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有五亿多农民的国家,在全国胜利地完成土地改革,推翻封建生产关系之后,是把广大农民引向社会主义,还是引向资本主义,这不仅关系着农业这个重要部门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败,也关系着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 “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在土地改革结束以后,毛主席及时指出,必须趁热打铁,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这是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说:“在马克思主义者中间,给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新的、最后的阶级以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用新的方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个别资本主义国家内胜利的问题并肯定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列宁是第一人。”本文拟就列宁和一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实际上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二是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建成。一国社会主义论者在洋洋大观的列宁全集中只找出两条论据。第一条论据是列宁在1915年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提出的,据说,这是第一次提出一国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写道:“经济政治发展得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中国社会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国究竟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哲学工作者应做出哲学的思考和回答。一、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没有经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双重规律支配的。一方面要服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各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决  相似文献   

9.
“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是斯大林一九三一年在全苏工业工作人员会议上提出来的。当时苏联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口号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短时期内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对于苏联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对于布尔什维克党干部的知识化,都起了极大的鼓动和促进作用。解放初期,我国曾广泛地宣传过这个口号。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曾起过良好的借鉴作用。但这个口号在“文革”期间被否定了。“四人帮”一伙否定科学技术的作用,批斗专家、教授、学者,使我国的科学事业遭到空前的摧残。粉碎“四人帮”后,党对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续)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渊源和差异。但是多数人往往习惯於认可某个权威的某种简单的结论,便不再思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词,是我和胡乔木在争执中争出来的。”胡耀邦听了,马上表态说:“写上,写上。”在我和于光远先生关於刘少奇的那次交谈结束时,于先生送给了我一本地的《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回到家中仔细阅读了一逅,发现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中根据翔实资料的排比,叙述了毛泽东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放弃他的创造,到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又…  相似文献   

11.
“八大”提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问的矛盾”。历史证明,“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结论是正确的。可是,在一年后的八届三中全会上(1957年9~10月),毛泽东同志首先在党内轻易地改变了“八大”结论。他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到了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5月),刘少奇同志宣布,“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面临着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新生政权的巩固。党在这个时期,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地认识和探讨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待资本主义的正确国策。  相似文献   

13.
<正>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党为什么要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为什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胜利了,没有发展资本主义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总结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批驳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否定社会主义的谬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个密切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回答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国家应该怎样进行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解决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具体形式和策略问题。但从基本内容来说,它并没有超越马恩列斯所阐述过的理论范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是过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从来没有涉及的问题,它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找到了实现革命转变的具体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有过初步的试验,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有过成功的实践。 然而,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改变了他原来正确的思想,转而批判“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匆忙实行了“三大改造”,抛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读了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其理论支柱是“生产关系决定论”、“上层建筑决定论”和所谓的“不断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奇特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现实启示:一是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的回归和超越;二是要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建立改革开放的话语权;三是要借鉴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经验,加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然而,立国未久,由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目标模式的追求,毛泽东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根绝资本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题中之义。“八大”前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又提出了“既要消灭资本主义,又要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可惜尚未实施便夭折了。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认为: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成社会主义,中间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阶段完成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民主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阶段,通过适当发展资本主义来加强社会主义,最后达到消灭资本主义的目的,通过适当加强小生产者来壮大国营经济,最终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然而,这一合乎中国国情的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全国仅实践3年就中断了。本文论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及其未能实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它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俄国“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批判地吸收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总结党处理私人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讲到必须搞清楚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时明确地指出:“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这就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林彪一类”的阶级本质是什么?林彪反党集团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对于坚定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一步一步地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在讲到必须搞清楚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时明确地指出:“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这就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林彪一类”的阶级本质是什么?林彪反党集团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对于坚定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一步一步地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杜会之间必经的、以实现现代化为历史使命的、比资本主义道路艰难而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的社会,是一种特殊的阶级社会。本文依据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历史阶段的重要论断,阐述了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应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不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