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的《红楼梦》研究史与20世纪的世界文化思潮是互相呼应的。出现在20世纪红学史上的学术思想、方法是当时的文化界、学术界所提供的,是中国文化界、学术界依据现实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对西方文化进行中国化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必须奠基于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21世纪》2000,(2):10-11
回首20世纪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人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部20世纪的中国史,直到最近几年以前,基本上是反传统的历史。但恰恰是向传统文化进攻的火力最强的时候(如“文化大革命”),却是倒退最大的时候。看来,反传统本身并不能自动导致社会的进步。 现代化与西方文化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西方保守主义思潮所保守的个人自由的传统正是现代化所需要的价值观,两者不存在太大的矛盾。而亚洲国家的儒家文化传统却是根源于专制极权、以及被专制极权加以“法典化”的一整套人文价值系统。它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种外在的嫁接关系。 …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繁盛,源于中国现代作家与土地、乡村、故园的精神血缘,源于他们对尴尬的现代都市生存体验的反抗。放逐、漂泊与回归的不同精神历险与生命体验,形成了现代作家不同的乡恋心态。对乡村文化的反叛与眷恋,构成了现代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形态。而“整合”——西方近现代艺术精神,同民族文学传统的不断冲突融汇、整合发展,并最终走向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文学——成为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艺术选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西教育史,20世纪以前的教育经历了一个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从相互排斥到渐趋融合的过程。过去,由于文化土壤和思维方法的差异,中西教育传统有着很大的不同,总体说来,主知的西方文化孕育出了科学主义知识论传统,主善的中国文化则形成了伦理主义的道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宏观审视和微观考察、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分析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转向,即社会-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的转向,从而具体揭示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理论轨迹和基本倾向,指出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转向表明,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从20世纪中国文学运行的政治、文化、文学自身规律等层面,着眼于中西文化碰撞和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论述了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丁韪良的中国宗教观王美秀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在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流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他们一方面把中国的思想和生活习俗传到西方;另一方面也把西方的文化和宗教传到中国,塑造了中国人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从精神和职责两方面看,在...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杨福生(巢湖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巢湖市238000)20世纪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历史新时期。1898年的戊戌维新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花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终于发现不但要学西人之长技,也要在西方文化中寻找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之交开始的中国文化大转型,导致了中国文学在20世纪发生迅速而复杂的变迁。百年之中,中国文学始终与中国文化现代性方向一致,在西方化与“化西方”的左冲右突中向前发展。面对新世纪,顺应文化转型的趋势,积极参与全球对话,消除西方化与民族化的对立,乃是中国文学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之后,酉方建筑呈现出一种分裂状态的多元化现象,论文分析了这种特殊建筑文化的特征,并将其与20世纪初建筑的多元化进行了比较。以此阐明西方当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特征,奠定客观认识西方当代建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一座里程碑。五四运动中,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救国的真理,他们如饥似渴,努力求索,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这三者都是古代中国社会中所没有的,正是这三者推动了20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12.
“仁学”管理思想,是孔子在弘扬中国远古社会道德统治和礼乐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伦理型管理哲学。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礼乐教化、见利思义、选贤任能、博施济众等管理主张,孔子的“仁学”管理思想长期占据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于国家统治和社会教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以来,“仁学”管理思想经过文化批判和反思而被纳入学术研究的转道,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重视。它所蕴含的超越时代和时空意义的管理价值,对于现代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并极有可能与现代西方管理文化相融合而培养产生21世纪的新型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既是西方近代文学批评直接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社会变革的客观要求以及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导致中国文学批评逐渐脱离了古典主义的形态,并在寻求与西方文学体系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踏上了它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设跨世纪的中国伦理文化,对于处在跨世纪关节点上的中国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跨世纪中国伦理文化建设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必须既立足历史着眼现实又面向未来,在20世纪人类伦理文明发展趋势和中国伦理生活变迁规律上作全面的整体建构。就其价值定位来说即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系统清理和挖掘以儒家伦理为主干的传统伦理,科学汲纳和借鉴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深入总结和研究当代中国道德变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秦地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展呈的世纪性的文化轨迹,也在较大程度上折映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历程。本文侧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大致梳理了20世纪秦地小说的文化轨迹,揭示了其所蕴含的历史性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重宗法人伦 ,西方文化重个体自由 ,这是中西文化根本差异所在。在向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过渡与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必须革新重宗法人伦而轻个体自由的传统文化 ,而重个体自由的西方文化及其西方文学为这种革新正可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证明了这种借鉴的必要性与巨大意义。 2 1世纪的中国仍要反封建 ,仍要继续文化革新 ,仍可从西方文学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一个新的视角即20世纪中国历史主题与文学思潮衍变为主线,从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中寻求中国20世纪文学的宏观规律。作者认为文学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上一世纪后半期——历史的跌落与传统文学走向没落;第一个30年——革命的主题扩展与文学的自觉认同;第二个30年——革命主题的变调与文学的被迫极端化;第三个30年——经济主题的膨胀与文学的失落  相似文献   

18.
:2 0世纪中国文坛思潮迭起 ,呈现出夸张的显泛化的态势 ,而 1 9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则体现着潜隐性特征 ,原因是 2 0世纪中国经过了规模浩大的反传统运动 ,在普遍反传统的文化语境中 ,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强烈冲击和导引下 ,极容易形成思潮的泛滥 ,而 1 9世纪中国文人虽然也思维活跃 ,酝酿着各种思潮 ,但大多囿于传统的规范 ,甚至碍于自己的身份 ,往往使运作中的或酝酿中的思潮呈潜隐状态。由于这两个世纪基本上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中国文坛都涌动着现实主义文学主潮 ,不过 1 9世纪流行的是以古典文化为价值依托的古典现实主义 ,而 2 0世纪是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宽泛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逻辑与20世纪中国作家的文化策略张清华研究20世纪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文化选择,有一个基本前提,即首先要弄清20世纪中国文学所发生的基本的历史情境,这是毫无疑问的。客在条件与主体选择,从来就是一种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但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20.
石象 《21世纪》2001,(3):15-17
严格来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不仅仅在于法律的完善、制度的健全,也不仅在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文化的底蕴、发展和创新更为重要。文化如同根基,有什么样的根基才能建成什么样的大厦。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大趋势,而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交融与冲突也日益凸显,并影响渗透到其他各个领域。因而,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断言:21世纪将是文化冲突的世纪。 中国已打开国门20多年,西方人对我们这个文明的古国已不再陌生,我们也不断地在与世界接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