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代均势外交是在欧洲民族国家争夺欧洲大陆和海上霸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从16至18世纪,即从中世纪后期和进入近代初期,随着海洋交通的开辟,世界贸易的扩大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加强,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相应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也建立起来。封建主的纷争为民族国家之间的霸权争夺所代替,为了扩张领土,夺取市场,近代均势外交应运而生。在欧洲最先采用均势外交的是英国。到了19世纪,英、德、奥三国是推行均势外交的高潮时期,曾先后出现了均势外交的三个代表人物,梅特涅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 自中世纪以来,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不断遭到强邻(奥地利、法国、西班牙)入侵,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灾难深重。意大利人民为反对异族统治、争取国家独立统一进行了长期英勇的斗争。恩格斯指出:在欧洲“除波兰人外,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曾遭受自己强邻这样的凌辱和压迫,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曾作过这么多果敢的努力来摆脱他们身上的枷锁”。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的时期 ,王朝之间的联姻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分裂的社会发展要求 ,婚姻外交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卡斯提和阿拉冈的王朝联姻具有典型意义 ,它适应了西班牙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促成了西班牙的统一。此后 ,西班牙加强王权 ,光复失地 ,支持哥伦布远航 ,随着殖民扩张而发展为当时的世界强国。在此进程中 ,伊莎贝拉女王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的一系列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诞生最早的国家,在欧洲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意大利的经济却逐渐处于衰退的地位,最终被其他新兴的欧洲国家所取代。意大利的经济衰退主要是由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封建等级制度是欧洲中世纪的重要社会特征,其导致欧洲中世纪民族概念演变出了贵族内涵.欧洲近现代民族概念演变出的公民内涵,则是力图克服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分层,用平等原则把人们团结在民族国家之中,实现人们社会团结的扩展,推动各民族在民族国家中共同发展.欧洲从中世纪的贵族到近现代的公民的民族概念演变,清晰地显示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论述的古代道路,指的是由中央集权制下的古代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并由国家来维护、管理的道路。典型的古代道路,在欧洲有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的古代罗马的罗马道;在亚洲有同样是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了中国的秦朝的驰道。 在日本,七世纪时模仿唐代完成了驿传制,在此制度下铺设的驿路相当于古代道路。  相似文献   

7.
欧洲今天走向联合,有着古代中世纪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因缘".近代欧洲虽然一直处在民族国家的"分裂"之中,却没有中断和抹杀欧洲文明的统一性.欧洲一直存续着统一的伦理原则和法理原则的内涵,近代欧洲国际社会的形成是这种统一性的表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特征具体反映了欧洲统一性的近代内涵.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的革命运动。恩格斯说,“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意大利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是通过民族统一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对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性质、道路和结果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和论断。本文只想对马克思恩格斯与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关系及民族统一的道路等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19世纪 6、70年代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是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比较两国的统一运动 ,分析其异同点 ,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一、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民族的统一 ,这是两国统一的最基本的共同点。具体说 ,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两国都是在一个封建王朝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统一的。德意志是普鲁士王国的霍亨索征王朝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俾斯麦 ;意大利则是撒了王国的萨伏依王朝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加富尔。2 .两国都是通过王朝战争或对外战争的途径完成统一任务的。普鲁士王朝是通过三次战争 (186 4年的普丹战争 ,186 6…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从所处的国度、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本人的社会地位出发,为了意大利的统一,他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主张,被西方学者誉为“改治学之父”。一、生平尼科洛·马基雅弗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可他的家庭却属于该族中贫寒的一支。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只拥有城郊一小  相似文献   

11.
欧洲的统一观念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选择与欧洲这一群体成长密切相关的文化特质进行重构是欧洲统一的重要内容。十五十六世纪是欧洲从中世纪基督教认同向近代政治文化认同转变的阶段。在转变的过程中,欧洲统一观念逐渐与国家权力结构的认同结合了起来,出现了欧洲重新统一的构想:基督教统一欧洲的构想和主权国家结盟的思想。考察十五十六世纪欧洲的统一观念,对于深刻理解当代的欧洲一体化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屈原和但丁     
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意大利诗人但丁·阿里盖利(Dante Alighieri,1265—1321)是一位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作家,他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开创者,他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资本主义文学的产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2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写道:“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  相似文献   

13.
近代德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之一,它的现代化进程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典型。然而,在历史上,德国曾以四分五裂、落后保守著称,直到19世纪才迅速崛起,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完成了工业革命,较快赶上了英法等国,并一跃而为欧洲大陆头号强国。德国现代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关键之一是德国十分重视教育,在国家统一后尤其如此。历届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促成了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形成,国家的统一和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政坛,由于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出现了真空。东罗马帝国、罗马教会、西欧世俗政权,为填补这一真空而展开了长期的角逐,从而构成了中世纪欧洲的三元政治和欧洲政坛的基本框架,在数百年内左右了欧洲的政治局势。直至十四世纪以后,由于西欧各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的三元政治,逐步被多元政治所取代,欧洲封建大一统思想也被送入历史的坟墓。  相似文献   

15.
教皇权兴衰与欧洲世俗权力的发展相关联。14世纪-15世纪,在封建关系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成长的过程中,“基督教大世界”的普世主义逐渐被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取而代之,以新君主制为特征的民族国家趋于形成。英国在与外国人,尤其与罗马教皇的斗争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观念。威克里夫提出了较完整的民族教会理论,他反对罗马教廷干涉世俗生活,要求建立不依附于任何外国势力的“廉价的”民族教会。在此基础上,英国人逐渐摆脱对中世纪罗马教皇的依附性,打败了来自葡萄牙、西班牙等外来势力的干涉与威胁,建立起以都铎专制王朝为核心的民族国家,从而奠定了迈向近代国家和殖民贸易帝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革命前夕,欧洲各被压迫民族要求摆脱异族压迫、结束民族分裂,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匈牙利内阁中,以科苏特为首的反对派强烈要求匈牙利自治;在意大利,马志尼领导下的“青年意大利”把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消灭封建割据和君主专制,建立一个独立统一  相似文献   

17.
黄帝与皇帝     
秦始皇并吞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这以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因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早期的政教关系通常被称为“两剑论”,教权与王权交织着合作与冲突。教会史上的“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对抗达到顶峰。在此期间,法国在与教廷的对峙中占据了优势,最终掌控了教廷将其迁至阿维尼翁。与此同时,圣殿骑士团也在此过程中遭受了打击,成为教权与王权对抗的牺牲品。中世纪晚期教权逐渐式微、王权不断崛起,是欧洲历史上一项重大而深远的变革。王权的崛起限制了教权的影响力,推动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并为宗教改革的兴起提供了背景。这一转变也促进了现代国家政教分离理念的传播和普及。这些变革共同构成了欧洲社会新秩序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潘颖颖 《南都学坛》2012,32(5):135-136
<正>一、手绘效果图的历史溯源手绘效果图是由西方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画演变而来的。建筑画出现于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1670年成立的意大利圣.路卡学会对建筑画技法、风格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促使建筑画开始走向规范化。自16世纪起建筑设计的中心逐渐由意大利转移到法国,在意大利建筑设计和建筑画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19世纪法国学院派绘画风格。19世纪后期法国的建筑画发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意大利语作为文学语言登上历史舞台,意大利的文化精英对其价值和标准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其结果是在16世纪确立了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的意大利"标准文学俗语".在很长时间内,这一"标准文学俗语"成为塑造意大利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也为现代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对这一争论的考察,对我们深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生活及理解近代早期欧洲的思想和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