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大学生为目标人群、诺基亚手机为对象,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大学生自我概念一致对于手机造型风格的心理评价;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概念和NOKIA手机造型风格的维度及分类;比较大学生自我概念和NO—KIA手机造型风格的差别,找出评价维度上的一致性变异,进而发掘出NOKIA手机造型风格的优势维度,以及待加强的维度,以期为国内品牌手机造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活动形式、项目、场所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旨在为女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健身、娱乐活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锻炼方式的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为进行不同方式的身体锻炼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方式的锻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积极的身体自我概念,太极拳比健美操锻炼者有更多积极的身体自我概念。结论:为了促进太极运动的推广,有必要对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因身体活动不足导致体质健康下降。文章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参与障碍为手段,设计为期 9 周的干预方案,对 60 名女大学生进行干预实验,探索促进女大学生身体活动的实践策略。结果显示,从个体、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对女大学生施加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课外高强度身体活动,增加通行时长,降低静坐时长。基于此,提出女大学生身体活动促进策略:个体方面以学校教育为依托,注重理论知识与运动体验感提升,挖掘个体内部动机;物理环境方面通过精准投放及科学管理锻炼设施,协调校园建筑环境规划与布局,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身体活动提供环境保障;社会环境层面以团体性支持为手段,组建团队、举办活动,为女大学生参与身体活动营造情感支持氛围。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生中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引导大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当前高校在学生中开展"三走"活动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沉迷网络、学校业余体育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硬件设施条件薄弱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问题,应探索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性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查阅分析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形体感知偏差及流畅体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课外体育锻炼通过调节自我,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分析,并试图进一步解释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参与体育活动对人们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采用文献、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课余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形式、活动规律与时间,以及参与锻炼选项人群等诸方面问题,进而为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大学生课外健身活动,提供参考意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1987年的自主时间利用现状问卷调查表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对自主时间的感受;大学生自主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对班集体活动的参与状况;对健身活动和文艺活动的参与状况;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和参与状况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与二十年前的大学生一样,当代大学生也不希望被约束,希望可以通过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大部分学生积极向上、珍惜自己的自主时间,但当代大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某医科大学670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主观锻炼体验情况。结果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心理烦恼。因此,建议学校应将课外体育锻炼理念引入体育课程,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采取多维度建设课外体育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拥护疫情防控决策,健全线上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心理咨询渠道,减少体育锻炼后的心理烦恼。  相似文献   

10.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自尊是自我概念中的核心部分,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南京邮电大学的39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罗森伯格量表》(RSES)、《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自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揭示大学生的自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江宁大学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介绍大学生主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直接方法.从而倡导高校重视校园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培养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激发大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做铺垫.  相似文献   

12.
课外体育活动是相对于教学计划内体育课程而言的,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为目的所参加的体育性活动,其作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定规模的调查实践,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全面系统地分析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强开展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辅助学校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及相关通知要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魄、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动处方指导大学生体育锻炼,使大学生的运动过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安全性,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分析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对身体锻炼发展的指导和适用,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指导性的理论意义等,为实施运动处方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借鉴,为体育课程教学开拓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显示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所呈现出的相关性,这表明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可以为发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际参与之间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无人指导、无场地、无兴趣和无时间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在大学生课余体育管理模式中既存在优势也面临诸多不足。以此总结经验提出今后高校课余体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了解我校女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 ,有利于我们在制订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针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个性心理和要求加以改进、提高 ,完成好高等体育教学的各项教学任务 ,为改善教学工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来自于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766名2001年新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并与1995年中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他们的身体形态平均指标正常,发育评价一般;心肺机能平均指标在正常范围。女生身体素质总体平均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及格水平,男生在及格水平以下,与1995年中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比较整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STAI、SSRS、LES和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对250名大学毕业流动人员进行调查,试图了解大学毕业流动人员的焦虑状况及焦虑与自我概念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影响大学毕业流动人员焦虑的变量中,社会环境变量在直接影响焦虑的同时,还通过自我概念的间接作用来影响焦虑;此外,自我概念直接影响特质焦虑,间接影响状态焦虑。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资料分析法,将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2000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分析数据与全国同龄学生同类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我校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优于全国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身体形态稍显优势;通过两学期的体育教育,学生身体素质成绩总体提高,体育锻炼是改善大学生体质的决定因素。建议增加体育课时,延长授课年限,加大投入力度,使学生能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与社会体育、全民健身接轨。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高校390名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和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肥胖大学生体育态度基本处于低水平,极少甚至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提出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应区别对待超重和肥胖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其体育态度的认知成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