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均属创意性产业,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创新型战略。20世纪至21世纪,随着技术沿着硬件到软件,再到互联网传播文化的方向发展,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也沿着制造到信息,再到知识和文化内容链条转移。本文根据吉林地区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特色,对二者的融合发展给出新思路,以促进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化时代"的来临,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呈现出跨界融合、功能叠加、相互关联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亟待研究和探索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切实找到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以形成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现代科技的促进和推动下,文化形态呈现出传统文化产业、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历史证明,科技创新将主导文化产业的走向,科技与文化融合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推广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打造特色文化产业;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产业在“十三五”以来蓬勃发展,通过互联网的进一步突破,文化科技由4G到5G的阶段性跨越,促使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使得文化产业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的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形态越来越明显。初步形成了现代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形态。使得传统方式的文化产业传播方式出现了上升式发展,短视频的兴起,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逐步推进,5G技术对文化产业传播的重要性作用,以及互联网发展对文化产业产品的催生作用,使得我国文化产业行业业态正不断地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在文化与科技领域的重点企业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在细分领域逐步构建了一批有标识度的新兴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矩阵.但关键技术领域有待突破,文化大数据体系有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行业审批周期有待缩短.应增强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强化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培育跨界多功能型高端人才,研究精准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梁学成 《城市观察》2014,(2):125-131
以当前国内外文化产业大发展为背景,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评述,以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为例,对我国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研讨,提出以文化资源为驱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引擎、以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为载体以及城市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内在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源动力。上海城市文化具有典型的融合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上海文化繁荣发展对于科技进步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迫切需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聚焦跨界融合关键领域,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能级,培育龙头企业,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依托科技进步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改革, “文化强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重点,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助推器.长春市文化产业办公室在长春市委的领导下已经把文化产业这个朝阳性产业推向跨越式发展的轨道.许多在建待建文化产业项目的建成,将使长春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再上一层台阶,使文化产业企业拥有更多的创业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9.
顾颖 《科学发展》2022,(7):93-98
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要求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涵盖收藏、保护、管理、教育、服务等博物馆功能的各个方面。但在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全面覆盖、统筹兼顾的情况下,博物馆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职责任务、功能定位,选择适合的路径,有所侧重地进行数字化建设。主管部门也应遵循分类指导、各有侧重、有序推进的原则进行引导和布局。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中国”的建设背景下,对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会计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一环。高校会计服务于高校发展,也是高校经济活动的重点,理念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更有助于发挥高校会计的职能和价值。会计的数字化转型能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会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为高校决策降低失误和提升高校竞争力保驾护航。本文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为例,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会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详细分析了高校在会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总结了在人工智能时代推进高校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林生 《城市观察》2016,(4):141-147
街区复兴与更新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前门大街在历史中的繁荣兴盛与文化商务的融合存在密切关系。在街区走向复兴的过程中,文化商务融合仍是重要的支撑性因素,并以以市场为导向的重建或再开发、具有福利色彩的综合整治以及以改变街区核心功能等为融合发展的路径。但由于在街区更新中定位不清晰、商业活动乏力,导致文化与商务的融合出现脱节,制约着街区更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媒介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冲击传统报业行业发展,许多专家断言报业发展进入衰退期,报业寒冬时期的到来使传统报媒的发展格局、生存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以《纽约时报》为例,阐释该报作为世界性老牌报媒在应对报业寒冬大环境下探索数字化转型出路的策略,同时启发传统报媒行业在面临数字化时代冲击中如何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管荟璇  林昆勇  陈汇璇 《城市》2015,(10):75-79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通过有效整合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形态,展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快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是夯实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支撑广西资源型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塑造广西新形象的现实需要。当前广西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融合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文化产品粗糙,缺乏创意;文化企业不成规模,实力欠佳等方面。为更好地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应当以品牌取胜,重点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用创意突破,立体展现广西八桂壮乡民俗文化之美;以工艺为匙,打开民族文化产品自主开发和市场经营之门;抓整合资源,培育和形成广西文化发展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消费紧贴时代发展潮流、彰显市民社会精神生活、带动新型经济发展,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消费的新趋向。2012年,上海文化消费在体现都市文化消费延续性特征的同时,彰显众多新的面貌:实体性文化消费持续攀升,精神性文化消费正扩大份额,创意性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引领全国风尚,综合性文化消费显示出更强生命力。后世博时代的上海,文化消费载体的体系性建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开拓、市民文化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模式的确立等都成为上海文化消费的新特征。上海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区位优势,上海文化消费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张德元 《现代交际》2012,(12):22-24
文章阐述了文化产业价值发展创新的特点,提出了发展创新的要素.并通过横店、小樱桃公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多体系融合互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旅融合是一种新的产业融合模式,是实现地方经济建设与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绵阳市H村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发展农旅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分析H村推进农旅融合的基础和条件入手,在产业发展实施的具体方案中探析农旅融合的方式与实践路径,同时也分析了发展农旅融合产业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与障碍,进而提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的对策和举措,希望可以为其他农村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是制约该区域城镇化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安平县域农业产业化在驱动城镇化发展方面的不足,就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支撑、农户组织化程度、政策体制改革、综合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推动长三角文旅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秉承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将以文旅促进一体化发展作为区域协作的重要抓手,遵循利益共享、平等协作、整体优化的原则,政府引导、企业跟进,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文旅发展战略,在区域层面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协同创新"文旅模式",打造内部高效互通、外部高度互联的世界级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古镇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代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实现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与古镇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模式进行分析,以遂宁市安居区黄峨古镇为实证研究,对其古镇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云贤 《城市观察》2009,3(3):116-121
本文对佛山市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文章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托自身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坚持保护开发,加快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步伐,才能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