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ESI体系中22个学科和我国"双一流"建设中108个一流学科的匹配问题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类学原理,采用学科映射表等方法创造性地将二者相对应,试图打通中外两套评价体系因学科分类不匹配而导致的评价隔阂.文章首先论述了学科国际评估是"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及其重要意义.其次,明确指出了ESI学科分类的三个特点及不足,即论文分类基于期刊,而学科分类则偏重自然科学;学科设置粗细不一,分类不尽完善;以大学科设置类别,不利于专业机构和院系评价等.然后,重点研究了ESI学科分类与我国一流学科类目的匹配办法,包括匹配路径、匹配方法等,除了采用学科映射表匹配之外,还创新性地采用期刊分布、文章分布、中国文章分布和中国第一作者文章分布等四个指标进行最后的匹配.最后,对匹配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得出三点规律性的结论:(1)绝大多数一流学科可以匹配到一个占有绝对优势的主要ESI学科;(2)中国学者的发文倾向性决定次要ESI对应学科;(3)"自定"一流学科的匹配与某些学科出现重复.可以认为,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上解决了我国的世界一流学科评价中的"瓶颈"问题,为构建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结合的世界一流学科的评价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巫芯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3):67-78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继"985""211"工程后适时推出的又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战略,而学术影响力正是"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评价依据,因此,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学术影响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通过python及Gephi等文本挖掘技术,对"双一流"建设政策文件中与学术、科研相关主题词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双一流"建设政策对学术、科研要求主要体现在学术组织建设、学术评价机制、学术前沿与创新、跨学科及产学研、国际学术合作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基于高校教师对这五个方面的认知情况,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对"双一流"建设及学术影响力认知,构建基于"学科"的学术组织,切实发挥学术组织的学术作用,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洪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3):44-53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也是高等教育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其难点集中在如何对"五唯"的辨识上,痛点则在于"五唯"背后的绩效主义逻辑无法彻底破除,从而其突破点只能寄托于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上."五唯"非一朝一夕形成,是长期以来行政中心主义、管理主义、绩效主义、大学排名和集中管理的复杂产物.其根源在于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之间的冲突,从而在学科评估与大学排名的作用下产生了学术锦标赛,进而在大学出现了"唯科研"的运行逻辑,这为"五唯"提供了生长土壤.治理对策只能从减少评价杠杆着手,减轻大学评估压力和教师学术压力,最终让学术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4.
项目制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已经内嵌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并逐渐固化为一种常用的治理手段.项目制在带来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等正向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违背学术治理规律的空间,致使学术治理与项目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其中既包括治理目标的确定性、精准性与不确定性、模糊性之间的矛盾,也包括治理方式的专向性、碎片化与灵活性、整体性之间的矛盾,权力运行机制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之间的矛盾.鉴于此,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学术评价体制机制,推动项目制改革,将项目治理中不适宜学术评价改革的部分以及不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部分,加以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既充分发挥项目治理的独特优势和技术理性,又遵循学术治理和学术评价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的统一,在学术治理和项目治理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5.
成果评价是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重要内容.破"四唯"、破"五唯"不是摒弃评价,而是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实现"破立并举".文章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的成果鉴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方差分析法得出结论:以同行评议为主的定性评价在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应该遵循的主要方式;同时,针对阶段性成果开展计量评价可作为同行评议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学科成果评价中,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方式改进的新思路:将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共同作为评价对象;开展以同行评议为主,计量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方式;按照研究类型不同实行分类评价;并辅之以元评价理念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动态监控与纠偏.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基于分类的“一流多元”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金字塔”式的分层体系依然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体系,“多圆交叉”的分类体系仍然没有得到实践观照,高等教育“一流多元”从价值主张走向发展实践面临着制度困境、动力困境、路径困境等系统性困境。因此,从重塑“分类优先”的发展理念、落实“资源引导”的制度安排、构建“多圆交叉”的发展路径等方面协同发力,应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一流多元”从价值理念走向发展实践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最近,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出台了多个破除"五唯"不良倾向的政策文件,特别强调要破除学术成果评价中的"五唯"导向.那么,我国学术成果评价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解决?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学术成果评价容易受到作者个人和单位级别的影响;学术成果评价与个人利益、单位利益相联系;单位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影响;交叉学科学术成果评价存在盲区.分析认为:全球各评估机构发布学术评估指标的导向作用,国家、省部级及各级教学科研单位制定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按照学科专业细分学术成果的相关制度等,均是造成不良评价倾向的诱因.为此,笔者借鉴发达国家学术成果评价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学术成果评价的目的,建议重新审视我国学术成果评价制度,不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进而完善我国学术成果的评价方法,鼓励创作出有价值、高水平的原创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大学学科评价研究大致经过理论探索、实践尝试、快速成长和内涵式发展四个阶段。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关于学科评价内涵、功能、问题及建议和学科评价的比较研究。通过梳理并反思我国大学学科评价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大学学科评价需重视同行评议指标的研究、加强对学科评价体系元评价的研究、注重中国特色和国际惯例指标的创新研究。旨在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科评价体系,促进学科评价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推进一流学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高校评估体系相对滞后,未能客观反映出跟踪评估高校的具体动态结果,未能完全实现评估体系的智能化服务.文章以"双一流"高校跟踪评估为切入点,探索大数据驱动下"双一流"高校跟踪评估平台的构建问题.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以及大数据驱动与跟踪评估的相关研究,明确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与大数据跟踪评估的整体特征;其次,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大数据驱动下"双一流"高校跟踪评估平台的构建;最后,深入解析了"双一流"高校跟踪评估平台构建的功能和作用等问题.本研究期待为构建大数据驱动下的"双一流"高校跟踪评估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为多元评估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党史学习教育"为什么"融入和"怎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发,梳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判断和内在逻辑,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循环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高质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标准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一是从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入题,指出二者合力协同的价值和意义。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历史自觉、奋发开拓未来的战略举措。严格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要求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具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在扎根中国大地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提升"培根铸魂"的育人价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导价值、提升历史文化的传承价值的重要作用。二是从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逻辑与紧密关系破题,认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上具有共同的哲学源流,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都是大学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蕴含着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指明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二者具有标准的一致性、资源的统一性、原则的一贯性。三是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解题,提出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适配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提升素养为核心,强化目标牵引,优化人员配备,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以学做结合为导向,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融入教学实践;以激发活力为关键,紧跟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形式,融入日常教育;以精准施策为重点,优化学生组织管理,进行分类教育指导,融入管理服务,以上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多样性和民营性特征--我国发展大众高等教育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作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61-67
二战后,世界高等教育呈现出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和普及高等教育转变的大众化发展趋势.笔者分析了世界大众化高等教育以职业性为发展方向,以多样性的高等教育体制为保障和走民营化发展道路的三个基本特征,并就我国发展大众高等教育,提出了加强高校与社会行业的多层面合作、加强备类型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和鼓励社会力量办高等教育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院校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院校分化,同时以社区学院和研究型大学的迅速发展为主动力,最终形成三个层次四级学位的院校结构.院校分化的社会原因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环境政策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2022年2月,《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作为一流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先行者”,“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应牢牢把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发挥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中的主力军作用。“双一流”概念的提出与演进为一流人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党中央近年来对人才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需要为一流人才的研究赋予战略意义,从大学的基本职能来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使命。一流人才应是具有一流的知识技能、具备一流的创新能力,同时有着超前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的意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人才,被赋予才高行洁,全面发展,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等共性特征,建立科学的一流人才评价标尺,不仅要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 相似文献
15.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成人高等教育评估组织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对成人高校的外部评估是必要的,对成人高等教育评估组织的元评估也同样必要。成人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不仅需要形式上的独立,还必须对其进行监督和激励,这样才能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须对成人教育评估组织的外部治理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罗三桂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65-69
本科院校发展高职教育,不仅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且以自身卓有成效的表现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本文以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为切入口,先从四个方面对其举办高职教育的潜在优势进行探讨,继而根据广州大学举办高职教育的办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发挥潜在优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入手,指出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价主体的评价范围界定不清晰。文章根据评价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评价体系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原则,对学生、同行、督导专家及教学管理人员等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范围和评价内容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某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管理需要,构建了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