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组织处在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决策复杂性与难度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治理理论大行其道,新维度、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企业治理、网络组织治理、IT治理、知识治理构成治理维度的四个新兴领域,其新变化包括:企业治理战略作为核心,力求在公司治理的基础上保持企业的持续赢利;网络组织治理的主体是网络合作的诸结点,客体是网络组织,治理过程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自我治理;IT治理是一种制度和机制,其目标是实现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对信息化建设的监督与制衡;知识治理强调治理机制如何影响知识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字治理、数据治理、智能治理与智慧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下重要的治理范式。基于中国本土的政治话语和学术语境理解和把握这组公共治理范式的内在含义,辨析其相互关系是推动公共治理范式变革,关涉学术对话和学科知识生产,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知识基础。本文深入探究了这组概念的建构过程,厘清了这组概念的基本含义,阐发了概念之间存在的同构性关联、互镜式发展以及螺旋式演进的内在联系,辨析了这组概念建构在侧重点、实践依据以及具体内容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中,存在着把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等同于地方治理现代化、把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同于地方治理现代化、把地方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等同于治理现代化问题的误区,正是由于对于上述问题的错误认识导致对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障碍的研究产生了偏差。本文从制度、主体、资源、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障碍并从制度供给、主体联动、资源均衡、方法优化等角度设计了克服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进行多维解读和推进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对历史传统和世界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不断推进治理改革,实现制度现代化;始终推进治理民主,实现参与多元化;坚持推进治理覆盖,实现治理普及化;致力推进治理创新,实现治理实践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环境治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合作式的环境治理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共识。为促进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通过整理与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阐述网络治理、协同治理、多中心治理和整体性治理4种主要的环境治理模式以及这些治理模式在我国环境治理研究中的应用。我国环境治理模式应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区域的环境状况,并促进治理模式的融合集成,以实现环境包容性治理。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国公司所处环境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也有所不同。运用代理理论剖析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异同,分析其有效性、不足及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构建适合我国公司治理模式——二元共同治理模式,提出分类实施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是注册"中国"商标的国家品牌治理方式,既总领概括民族政策,又法治化升级民族政策规范,还具体落实法律治理制度规则;既属于民族特色的国家治理,又属于区域性地方治理,更是国家整体性官方治理。民族区域自治运行依法治理的法治思维,确立国家治理的治理定位,规划行政治理的治理路径,突显民族治理的治理特色,丰富区域治理的治理范畴,规范民主治理的治理行为,主导善良治理的价值追求,发挥治理效用显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表现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形态表现为:在教育对象上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教育方法上善于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文化治理形态”;完善精神谱系、发挥精神引领作用、克服精神缺钙风险的“精神治理形态”;明确价值导向、培育价值自觉、树立价值自信的“价值治理形态”;在个体层面加强心理问题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层面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心理治理形态”。坚持以系统思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形态,注重整体和各个形态内部的优化趋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各形态共同发展并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治道变革催生了社区“治理”理念,它主要表现为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的民主化。社区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之一,居于主导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只有具备总揽全局能力、制度供给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利益协调能力等社区治理能力,才能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简约主义是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逻辑,并且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引发了关于“重建简约治理”的讨论。既有研究大多基于常态情境考察简约治理传统及其当代价值,鲜有研究将视野切换至危机情境。通过考察安徽省L市H镇疫情防控中乡镇政府动员以村规民约为代表的“非正式规则”和以村民理事会为代表的“非正式组织”的实践过程,发现乡村社会内生性治理机制及其实践在危机情境下往往呈现为一种简约主义的“半正式治理”过程,并且在乡村危机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以乡镇政府为代表的“正式力量”和以村民自组织为代表的“非正式力量”均参与其中,共同提升了乡村社会应对危机的内生能力。这一发现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危机治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建房最多最快的国家,如何装修、如何布置,心理环境对室内设计有怎样的影响。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和环境间关系。应对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空间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均可以理解为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近 2 0年来 ,随着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显著性的增强 ,区域经济冲突的加剧 ,我国区域空间结构问题日趋突出。协调空间结构 ,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 ,而且构成未来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 ,我们需要在协调效率与公平、生产与生活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补给区域自生能力 ,坚持先导性经济区划 ,正视合理差距以形成有效率的空间等级体系和协调产业与区域政策等方面 ,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南京虽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城市拓展一直比较缓慢,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城市才得以迅速拓展。东北西南向成为城市拓展的主导方向,内涵性拓展明显加快,且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拓展的速度差异性较大。影响南京城市拓展的因素包括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口的增长、城市发展政策及城市规划等,其中经济发展是城市拓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快东部仙林地区、西部河西地区、南部东山地区等三大新市区的发展,使其成为南京都市发展区内的区域副中心,分散主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同时加强江北新市区的发展及对主城区的控制,实现南京市跨江发展的战略目标,改善主城区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文学空间批评的美学源流历史久远,从希腊古典主义的柏拉图到文艺复兴后的莱辛,到俄国形式主义的巴赫金,再到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他们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文学空间批评做出了独特的美学贡献。正是借助于诸多的美学源流,并在马克思基本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都市空间美学才能最终兴起,其代表人物列斐伏尔、福柯和哈维等人引领了空间转向,继而文学中的空间叙事和都市研究引起公众注意,出现所谓的空间批评“新”象。因此,文学的空间批评是空间美学长期发展的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将空间信息融入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提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医院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构想,对其系统功能、系统结构、系统设计和数据库建设等提出了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要,农村产业结构必须全方位"空间转移"。作者在追述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历史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空间转移"的紧迫性、必然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培养经济增长、引进新技术、加大资本投入、加速专业化生产、加强线路建设和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空间张拉索穹顶整体结构是一类有无穷小机构位移的静不定且动不定结构,需要提供预应力完成几何整体性的构造.本文通过对预应力空间铰接体系的设计分析,提出了包括索和压杆的预应力优化设计方法,此方法是基于矩阵分析的柔性方法,它能够找到预应力和机构的状态且优化受压构件的预应力设计.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其既是资源型产业 ,又不可避免地给旅游地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并在既利用又破坏的过程中发展。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主要病症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病根之一就在于旅游地的旅游空间发展的无序及其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因此 ,应从宏观角度正确运用旅游地空间发展战略 ,以优化旅游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中心城市,优化区域内分工,积极培育区域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区域主要铁路干线实行点轴开发,形成“大”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看,武陵山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区域管理、市场、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会展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行业发展迅猛,但也普遍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整合优化。基于产业区位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会展产业空间布局功能支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等,但展览、会议和节事三类业态各有侧重。通过定量评价,发现青岛各区市三类业态各具优势,由此需要进行空间功能整合布局,形成"一区四园多节点"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